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环境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信托.本文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发,分析了国外环境法的现状与趋势,阐述了我国环境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环境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信托。本文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发,分析了国外环境法的现状与趋势,阐述了我国环境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由于城市化迅猛扩大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环境问题进一步凸现出来,环境立法不断加强。随着我国环境立法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必要探讨环境法的价值。文章在概述价值、法的价值、环境法的价值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我国环境法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环境法促进的价值和其对价值间的平衡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环境法的价值取向,为促进我国的环境立法进一步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教学法是英美法系国家大学培养环境法学专业人才的主流教学方法。我国环境法课堂教学中应用苏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与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苏式教学法应用于我国环境法课堂教学,关键环节在于优化课堂教授内容、科学选择起始问题、教师有意识地转换自身角色、考核方法的修正等。  相似文献   

5.
王梓瑶 《活力》2011,(14):75-75,81
环境法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个新的法律部门。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否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应作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调整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理论具有重要价僮,传统的法律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具有局限性,新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将是我们分析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球环境危机加剧的背景之下,寻求税收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征收环境税,可以有效地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本文从环境税的概念、特征入手,探究环境税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环境税的立法现状,并结合学术界对环境税如何立法的探讨,提出构建我国环境税立法的设想,从而完善我国的环境法的立法体系,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俊英 《价值工程》2012,31(11):298-299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环境侵权越来越频繁。救济环境侵权损害的权利需要理清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我国理论界对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颇有争议,从我国关于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立法趋势、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以及环境法的发展来看,抛弃"行为的违法性"之一构成要件是大势所趋,同时对其他要件也要予以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环境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现代法制相适应的伦理观来作为这一新兴部门法的支撑.本文试图就有关环境法伦理理念、环境法伦理观建立的必要性、我国环境法伦理现状、以及如何构建我国环境法伦理等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不同领域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民生经济方面,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富强与繁荣,随之产生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却导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其中,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水文水资源方面的问题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探究了由于气候变化对于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管理人员提供分析案例,有助于环境问题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面对能源日益枯竭、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所倡导的发展模式。保定市是我国首批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城市之一,保定的低碳经济之路对全国的低碳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支撑体系与保障措施,对保定市低碳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领域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环境法产生的基本原因、环境法体系的形成过程,以及环境保护的国际问题。在外界眼中,近千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似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然而,这个承载人类繁衍的生态环境却正受到人类自身行为的威胁。为何立法者制定的众多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何众多的环境法专家学者在研究环境法学,而作为法律初学者的我们,却迷失在环境保护的法律中,是法律本身具有实质性缺陷,还是由于行政机关执法不力造成了我们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作者认为,如果法律不能够被信仰,如果企业仅是赚钱机器,如果行政机关不能够严格执法,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公开、公正、平等的对待和处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一切法律将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2.
王慧 《国土经济》2008,(1):46-47
2007年11月21日第三届东亚峰会在新加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东盟10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6国领导人共同出席,本次东亚峰会讨论的主题是气候变化问题,体现了东亚共同促进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建设一个和谐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东亚的努力。为此,这次峰会签署并发表了《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新加坡宣言》,在《新加坡宣言》中,16国领导人承诺:加强在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人口的急剧增加,森林被大量砍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草原沙漠化,目前的气候变暖趋势速度空前,是五千年以来最剧烈的气候变化,将给地球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面对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人类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该如何不在牺牲经济发展的同时与自然和谐相处?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美国。面对如此形势,同时作为气候变化影响的最大受害者,中国政府深深感受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加快建设国家气候变化应对科学工程。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准确把握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李迎辉 《价值工程》2010,29(29):18-19
主要讨论了大型景区旅游项目融资环境评价的两个方法,冷热环境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探讨大型旅游项目融资环境评价的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的问题,为大型旅游项目融资环境评价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贸易量的急剧增长,贸易自由化引起了一系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贸易自由化是否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贸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围绕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在对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后,侧重于分析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述评: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国际贸易隐含碳。这些研究对我国减排目标和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气候变化形势非常严峻,近几年,我国也遭受了各种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的影响,洪水是极端天气下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文章对当前我国城市防洪的形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防洪标准与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防洪标准的含义,对城市防洪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落实碳强度指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未来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17%。"碳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首次被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目前,需要在对该指标属性准确认识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政策框架。一、落实碳强度指标面临的形势(一)我国已作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与污染物排放带来地域环境外部性的特点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全球性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任何一国有能力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球合作。只有各国共同遵守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公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2009年,我国政府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我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孙中艳 《国土经济》2007,(4X):62-65
环境法制教育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法制教育缺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主要包括:将环境法制的教育目标定位为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法制素质;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环境资源现状、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环境法律知识;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多样化;由环境法学专业教师从事环境法课程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桑晓鹏 《价值工程》2013,(33):300-301
目前,我国的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规定内容较少且抽象,缺少具体详细的规定,一些公民维权行动也暴露出了立法的不完善。本文将试图从公众环境权、公众参与的程序性规范及环保社团的兴起与发展等角度提出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于淼宇 《河北企业》2023,(5):157-159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凸显,人口基数的扩大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造成大气环境严重污染,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不断扩大。我国在2020年于联合国大会上郑重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又于2021年将“双碳”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上开始形成以“双碳”目标为核心的“双碳”经济模式,表明了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我国在法律上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没有综合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也未形成十分完备的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双碳”经济的发展。以“双碳”经济的运行为背景,结合国内现行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以及国际间制定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文件,为我国提供相应的法律对策,减少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