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是犯罪构成分类通说中的一种,总则中规定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被认为是修正的犯罪构成。本文反对这一观点,认为一个罪同时具有两个犯罪构成与我国一罪只有一个犯罪构成理论存在矛盾。应引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理论,厘清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解决这一通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受贿罪犯罪构成的事实评价因素入手,分析了受贿罪客观构成要件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确定了不同的受贿罪类型的客观方面的不同构成要件。在确定受贿罪犯罪构成中的事实评价因素后,笔者导入受贿罪犯罪构成中的价值评价因素,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导出不同的犯罪客体。最后,笔者根据对受贿罪犯罪客体的认识,同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中贿赂犯罪的现状,对受贿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重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犯罪构成理论从历史上第一次被提出开始几种修正完善已经出现了各种学说,每一种犯罪构成理论都有其优缺点,既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值得改善之处。我们不得否认,每一种犯罪构成理论都从某一角度或者某一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有些更是博彩众家,采取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以求更加全面和准确。犯罪构成四要件和修正构成要件都体现出了这个特点。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与前苏联理论一脉相承,通说认为,"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犯罪构成要件的研究中,出现这样一种思潮,认为犯罪客体只是“一个巨大而空洞的价值符号”,进而主张将其排除在犯罪构成要件之外。但是,在对“排除论”的诸多理据进行深入反思后,不应将犯罪客体要件排除于犯罪构成要件之外。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盗窃罪和侵占罪常见的区分方法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不足,并根据犯罪构成理论提出新的区分方法。该区分方法以犯罪客体为中心,利用犯罪客体的刑法解释机能和民法中的物权理论对犯罪构成其他方面进行阐述,使两者的区分成为以客体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6.
现代大陆法系刑法学认为,不真正不作为犯,是指以不作为方式实现刑法以作为形式规定的构成要件的犯罪。但是,作为犯和不作为犯的存在结构是不同的,不作为犯以作为犯的犯罪构成处罚存在类推之嫌。要解决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与罪刑法定之间的冲突必须考虑等置问题。但是等值性的判断是否是不作为的独立的构成要件、等值性的判断是否是不作为的独立的构成要件这些问题在刑法理论上争议颇多,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出发,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际犯罪主体的争议问题主要体现在国际犯罪主体在国际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国际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两方面上。对这两方面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无疑对国际刑法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世萍 《活力》2005,(4):124-124
一、我国法律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及其理解(一)犯罪构成具体要件的含义根据我国刑法总则、分则的规定及刑法理论的概括,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是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世萍 《活力》2006,(4):120-120
一、我国法律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及其理解 (一)犯罪构成具体要件的含义根据我国刑法总则、分则的规定及刑法理论的概括,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是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法律关于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及其理解 (一)犯罪构成具体要件的含义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分则的规定及刑法理论的概括,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是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相似文献   

11.
顾丹 《价值工程》2011,30(36):256-257
本文通过诸多网络犯罪表象,来概括网络犯罪的概念、特点及犯罪构成特征,对网络犯罪类型进行分类,同时对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希望我们的网络犯罪的立法早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贪污罪研究     
贪污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大重罪,然而由于立法,还有学者们对贪污罪犯罪构成的不同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贪污罪的争议并没有停止过,以致于在贪污罪的死刑存废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贪污罪应当保留死刑,同时提高相应量刑幅度.  相似文献   

13.
李长安  丁祖霞 《活力》2005,(10):123-123
本文研究了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与诉讼证据规格的紧密联系。并结合我院两年来办理案件的实践,对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证据规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雷 《民营科技》2010,(10):80-80,79
分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犯罪构成及其特征,阐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15.
张飞飞 《企业导报》2011,(1):167-168
从一元的行为无价值论到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客观处罚条件都是独立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存在。现在,从结果无价值论立场上,将客观处罚条件还原为构成要件已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的主流。由于我国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的特性导致客观处罚条件没有存在的余地。按照"超过的客观要素"理论来理解所谓类似的客观处罚条件违反了责任原则,也没有正确理解犯罪的过错。  相似文献   

16.
段祥亮  戴天波 《活力》2011,(11):74-74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1.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牟取经济利益或者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 2.法律特征:研究职务犯罪的法律特征应当同研究职务犯罪的构成结合起来.并力求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来研究职务犯罪的特征.使职务犯罪的特征牢牢扎根于犯罪构成这一基础上,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地认识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7.
从裁判规范的层面讲,作为裁判规范的刑法规范是没有作为和不作为的区别。从行为规范的层面来讲,不真正不作为犯和作为犯违反的是相同的犯罪构成,不真正不作为犯和不作为犯罪违犯的都是禁止规范。因此,对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是基于对刑法的恰当解释而做出的,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不存在和罪刑法定主义相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立  朱正余 《企业导报》2011,(12):172-175
罪数形态的准确认定是科学定罪与量刑的前提,我国罪数判断标准存在争议,通说持犯罪构成说,但理论与司法实务都未能彻底坚持,犯罪构成说是罪数判断最为科学合理的标准,应当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为复杂犯罪构成,其客体要件、客观行为方式均为复数,这使得本罪之罪数形态错综复杂,影响了司法实务的准确适用。本文通过区分本罪与贪污罪、包庇罪、滥用职权罪、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罪等罪之罪数判断以及处罚原则,从而对本罪的罪数形态予以准确界定,以期对指导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孙凯 《东方企业文化》2012,(21):125-126
间接正犯和教唆犯一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二者十分相似。间接正犯是行为人基于自己的犯罪意图,故意利用他人实行的,但又与他人不构成共同犯罪的犯罪情况。教唆犯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通过对二者的概念进行辨析,以及对基本特征和犯罪构成的研究,可以在沿着中外学者对二者在形式侧面和实质侧面进行区分的道路上进一步在所利用行为的范围、所利用对象的范围、定罪处罚方式、主观方面四个方面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理论学界提出的犯罪既遂认定标准,无论是“犯罪结果发生说”、“犯罪目的得逞说”,还是“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都有其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不能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本文在对所有犯罪进行类型化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立法例,提出了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特定的危害行为的完成或特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