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动力机械及设备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美贸易商品中,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7类商品——机电产品是中美双边贸易的大宗商品之一。因此,对中美动力机械及设备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中美双边贸易发展。通过G—L指标、产业内贸易绝对量、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Greenaway和Milner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中国动力机械及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韩贸易一直呈现快速稳定增长态势,但中国对韩的贸易逆差也在随之不断扩大,而发生贸易逆差的商品大都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这反映出产业内贸易在现阶段中韩贸易中所占比重不大。所以积极扩大和发展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产业内贸易是缩小中国对韩贸易逆差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西南部地区因其与东盟的地理毗邻优势,而与东盟的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增长也较快,产业内贸易体现了贸易带来的动态利益.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双边贸易总量的变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双边产业内贸易与人均GDP的相关性.从而揭示中国西南部地区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以期为我国西南部地区的产业贸易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流通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国际竞争实力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日益加大.当前,我国流通业结构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流通产业行业结构失衡,物流行业发展不足,新兴业态的发展缺少管制,流通产业规模结构的不平衡性仍未得到有效改善;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失衡,东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较大;流通产业技术结构失衡,传统技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进程,制约了我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为加快调整流通产业结构,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应推进流通产业政策与制度创新,做好结构调整的制度保障;建立流通企业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流通行业结构规划和方案;提高流通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多种业态结合的业态模式;加快企业集团化建设,优化流通产业规模结构;建立多渠道流通体系,优化流通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流通产业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流通产业技术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根据《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将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的4332类商品划分为173个产业,对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做出实证分析:中国和新加坡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且保持着产业内垂直贸易的特征;影响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对促进两国以及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制品比重不断上升。本文应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1996-2006年中俄工业制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在中国对俄罗斯工业制品贸易中,既有产业内贸易,又有产业间贸易,但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处于发展初始阶段,水平亟待提升。中国应充分利用中俄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缘优势,挖掘这一地缘优势所蕴含的产业内贸易潜力,从而促进中俄贸易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数据对中国与欧盟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盟部分章节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但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议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个性化和安全化、形成规模经济,深化农产品加工角度促进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2~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类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体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呈现出以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体,高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的格局。中国出口的商品基本以低质量产品为主,而进口的商品则以高质量产品为主,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从中美产业内贸易看两国贸易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玲 《商业时代》2006,(22):41-42
2002年,中美两国向对方出口最多的商品均是SITC7类商品机械和运输设备,这就使得用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来分析中美贸易结构成为可能。本文测算了中国对美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值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最后笔者认为,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反映出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从而对我国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纺织品贸易是南北贸易中的大宗商品贸易,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回归自由化轨道之际,贸易磨擦进入高发期.中国纺织业是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后配额时代出口快速增长容易引发贸易争端.以合作共赢的新思维处理争端,按国际准则和WT0规则有理、有利、有节地解决矛盾,才能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纺织工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加两国之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七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长久以来在中加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首位。文章对中加机电产品最近10年的贸易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数对中加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测量和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中加机电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文章利用1990-2009年的数据,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实际利用的FDI、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加两国人均收入水平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世界林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编者按:中国林产品以其物美价廉和特色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贸易额来看,2006年中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到47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22.8%.其中,进口额达到19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99%;出口额达到277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33.8%.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增长,世界林产品贸易快速发展,并表现了新的发展特点.中国作为林产品贸易大国,应该顺应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商品结构、区域特征等角度回顾了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总结概括了世界林产品贸易的主要发展特点,从资源获取、贸易方式、森林认证和产业内贸易等方面,探讨了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俄罗斯贸易在黑龙江省对外经贸合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双方商品贸易结构特点及双方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黑龙江省与俄商品贸易结构正逐步优化升级;双方产业内贸易水平偏低;双方贸易关系存在互补性和非竞争性,双方贸易水平提升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日贸易往来的不断加深,中日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中日HS90章商品的进出口数据进行统计,得出GL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并且,通过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的结果表明,中日HS90章商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高,但内部两极分化严重,我国在HS90商品上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HS90章商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内贸易现象被视为战后国际贸易领域的两大发现之一 (另一发现是里昂剔夫之迷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TTC)至少前 3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这种新的贸易类型可以概括为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现象,巴拉萨 (Balassa, B)把它称为产业内贸易,也有人称之为双向贸易 (Two- way trade)和贸易重叠 (trade overlap).近年来,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猛.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以垂直分工为主,故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6.
纺织品贸易是南北贸易中的大宗商品贸易,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回归自由化轨道之际,贸易磨擦进入高发期。中国纺织业是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后配额时代出口快速增长容易引发贸易争端。以合作共赢的新思维处理争端,按国际准则和WTO规则有理、有利、有节地解决矛盾,才能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纺织工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以及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1982-2010年服务贸易的GL指数、服务业的增加值、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比例,研究了中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与服务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协同性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在整体和分部门层面上均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不断攀升,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迟缓,容纳就业能力巨大.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与短期的均衡关系,且具有相互影响的路径,在研究期内协同发展的机制已形成,但两者间关系较多向单方面发展,存在滞后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双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分工倾向于产业内分工,并且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高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陈秀莲  卢铭春 《大经贸》2007,(10):85-87
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现象被称之为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外国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传统计量,通常是指以SITC三位数或四位数贸易数据为基础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中国和东盟的汽车产业内贸易就是基于上述的理论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双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分工倾向于产业内分工,并且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高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