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产业专利竞争从自然竞争升级到战略竞争,"专利悖论"随之出现,产业结构调整给"专利悖论"破解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专利悖论"破解的两种方法:专利组合和专利联盟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动态演化过程,构建不同策略的产业专利战略形成稳定性趋势。研究表明,专利悖论破解形态不稳定,新兴产业适合专利组合策略促进产业结构形成,传统产业应通过专利联盟策略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从制造到创造,从资本到知本,产业主体将文化智能化,将创意精确化,所有内容经过大融合形成并完善了资源链、价值链、产业链,继而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了产业的高级形态——创意产业。从创意产业的形成机理出发,分析了创意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制,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作用机理分析提出待检验的研究假设,着重研究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更适合转型期内中国的金融体系,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不良贷款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均为传导渠道,并且不良贷款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作用要强于合理化,城乡收入差距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作用要强于高级化;不同的产业形态需要相应的金融结构与之匹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够倒逼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因此,未来产业的前沿化发展需要不断提升直接融资比例,逐步推进金融体系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赋于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活力,文章以四川六个丘陵市为研究对象,用产业结构转移理论、自主创新理论与方法,分析制约丘区经济发展创新的主要问题和因素,针对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特征,从产业面上拓展,形态上的更新,各产业间的融合深化,产出比例的有序变动,演进分工的差异化,促进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强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产业内部活力,增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市场的开发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深度剖析丘区经济发展与自主创新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5.
胡红安  常艳 《生产力研究》2007,(21):113-114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理论揭示了产业及产业间相互关系以及结构演变。文章在回顾西方产业结构理论形成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期对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借鉴和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欧美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新动向。从国际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的大趋势和大格局看,主要新动向是:产业形态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调整;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从过度服务业化向制造业回归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从大型企业化向发展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的要素结构从过去追求技术资本密集型向重视劳动密集型调整。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积极调整和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是:完成第一次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并使其占主导地位;调整产业结构,与世界总体产业格局实现合理的分工、协作和循环;使工业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十位,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互协调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的网络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络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部机理,并用超网络刻画出了集聚后的产业结构形态。产业集群是具有复杂结构的经济系统,是由若干子网络组成的大型网络,具有增长性和择优性。然后以全球生产网络研究模式为基础,结合案例研究了全球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的关系及其演化,最后给出了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深远。笔者基于主导产业理论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在信息产业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测算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其中,东、中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区域产业技术进步速度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来自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总量扩张而非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焱 《当代经济》2006,(5):48-51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结构则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合与联系方式,是产业的质态组合形态.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强弱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这种差距,表面上是增长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深层次上反映的却是结构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我国四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程度及差异性。实证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程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产业发展潜力最大。东北地区第二产业亟待调整,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一、二产业发展比较好,但第三产业竞争力较弱,实证研究结果为我国经济区域制定不同的产业调整及产业转移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贺灿飞  潘峰华 《经济地理》2006,26(5):780-785
在转型经济中,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源于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改变了城市工业所有制结构。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所有制结构较为复杂,多元化程度高;内陆中小城市、矿业城市和重工业城市的所有制相对简单。统计分析表明,企业、产业与区位特定因素决定了城市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程度。历史时期国有企业比重越高,企业数量越少,工业企业平均规模越大,则城市工业所有制结构就越简单;发达的第三产业将推动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而依托资源的工业经济将阻碍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规模大、人口密度高、交通网络发达以及沿海区位等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这也表明集聚效应能够吸引市场导向型企业向城市聚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熊彼特创新思想,借鉴Aghion创新模型分析方法,揭示创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运用中国1998—201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3SLS法和联立方程模型对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中介作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是存在的;(2)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创新的影响强度较大,东部地区所处的创新阶段更加领先,进一步突破前沿技术,容易遭遇瓶颈;(3)理论和实证的政策性意义在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突出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产业内部技术创新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3.
文嫮  杨友仁  侯俊军 《经济地理》2007,27(5):741-746
产业集群的嵌入性问题一直以来倍受关注。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回顾了嵌入性的基本概念,引入了经济地理学家对嵌入性三种维度的分类:"文化嵌入性"、"网络嵌入性"、"地域嵌入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学术界对FDI驱动型产业集群嵌入性问题的相关讨论,并以FDI驱动型浦东IC产业集群为范例,分析了其三个维度的嵌入性问题,其中重点研究了浦东IC产业集群的"地域嵌入性"。并认为价值链的新环节衍生,扮演了"桥"的角色,改善了浦东IC产业集群的"地域嵌入性"。最后进行了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93-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地区初次分配福利系数和产业层次系数,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产业层次对地区初次分配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层次与地区初次分配福利水平正相关,产业层次越高,初次分配福利水平越高,产业层次对初次分配福利水平具有提升作用。产业层次系数增长率与地区初次分配福利系数增长率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规律。这种U型变化具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区域性特点。产业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对西部和中部福利水平的改进更明显,现代服务业产值结构提升的福利效应将在东部和东北地区体现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向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小培  黄谦 《经济地理》1998,18(3):45-50
本文通过对90年代广东产业结构变动的时空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广东产业结构变动趋向的时空差异,探讨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对广东今后产业结构走向及产业结构在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胶济产业带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兆德  吕宜平 《经济地理》2001,21(3):270-274
本文选择山东区域工业发展为参照系,用Shift-share方法对胶济产业带6城市工业增长和工业结构进行分析,从动态角度判别各城市工业结构的优劣及存在的问题并提示其原因,提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更和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06,26(2):270-273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1994—2003年10年来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明显,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一。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降低是结构调整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结构调整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影响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投资政策,人均GDP、年均GDP则与其不相关或弱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资本创造模型(CC模型)和社会资本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聚理论模型,考察了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产业集聚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2004年30个省(市)26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在控制了区位、经济功能、市场潜力、人力资本、政策等因素和异方差的影响后,社会资本对产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并且在使用工具变量克服变量内生性后,以上结论依然稳健。因而,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有助于建立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厘清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的作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主要从实证角度分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方面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同性影响,另一方面探讨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影响,最后得出几点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