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综合平衡不是指个别生产部门之间及其内部的平衡。而是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平衡。国民经济各部门构成社会再生产的统一整体。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提供条件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就要求在各个部门  相似文献   

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搞好同步建设,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实现二○○○年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现代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的,它决定了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离开别的行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离开别的企业。各个行业、各个企业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彼此为对方提供产品,又是对方产品的销售市场,谁也离不开谁。正如马  相似文献   

3.
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在各自平衡的基础上统一平衡的原理,通常被人简称为“财政、信贷平衡关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理论。陈云同志对这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他明确指出:“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按比例是客观规律,不按比例就一定搞不好。”五十年代中期,基于财政、信贷两类资金性质不同,但又具有内在联系的这一特点,当时提出了两类资金要“统一安  相似文献   

4.
代月玲 《金卡工程》2009,13(10):184-184
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产生于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主要是指国民经济的全面平衡和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陈云的"综合平衡"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贷的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集中反映,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早在1957年,陈云同志就指出:“财政收入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结余。只要财政收支和信贷是平衡的,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这个正确论断,对于我们在当前经济建设中保持信贷基本平衡的问题,仍然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6.
当前,为了解决经济振兴的资金需要,既要通过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又要通过资金的综合平衡,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搞好财政信贷的综合平衡就更为重要了。一、当前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的重要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计划经济。综合平衡是计划经济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列宁说:“经常的、自觉的保持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陈云同志指出:“搞经济不讲综合平衡,就寸步难移”、“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按比例就平衡了”,也就  相似文献   

7.
陈云同志关于财政、信贷和物资综合平衡的理论孕育于经济恢复时期,产生于“一五”时期,形成于三年调整时期。以后,陈云同志又把外汇收支平衡与财政、信贷和物资平衡并列,成为今天人们称之为“四大平衡”的理论体系。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四大平衡理论也不断深化和完善,人们也在反复的失败和成功中逐渐认识到四大平衡的客观规律和这一理论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谈到今后二十年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时,特别指出要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但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理论和实践,过去却长期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反对和干扰。有人说,既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那么,要求实现和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在理论上就要陷入形而上学的机械平衡论,在实践上就会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出发,他们给综合平衡扣上了“消极平衡”的帽子,而把破坏平衡的错误作法誉为“积极平衡”。众所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国民经济是由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非生产部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部门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按一定比例关系协调发展的。农林牧副渔是农业的生态系统,渔业又是大农业之一,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财政、信贷、外汇、物资四者的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标志。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都属于以使用价值运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的运动,物资供需既是使用价值的运动,又是价值形态的运动。四大平衡集中地体现了国民经济中价值运动及其与使用价值运动的关系。因此,搞好四大平衡,既要求使用价值形态的平衡,又要求价值形态的平衡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平衡。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多方面实践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建国35年来,在财政科学领域中,陈云同志根据财政资金运动的规律,从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作用,方针政策,管理体制,收支结构,核算监督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内容丰富,论证全面。本文仅就陈云同志关于财政收支平衡思想及其中国特色问题,谈点粗浅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要协调好各方面的比例关系,搞好综合平衡,这是《邓小平文选》中关于现代化经济建设问题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着重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他说:“我们过去长期搞计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农业和工业比例失调,农林牧副渔之间和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失调,煤电油运和其它工业比例调失,‘骨头’和‘肉’(就是工业和住宅建设、交通市  相似文献   

13.
审计作为综合性的、高层次的经济监督部门,在宏观控制中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是审计工作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宏观控制概括地说,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及其活动从全局上进行总体控制,以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和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宏观控制包括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直接控制包括行政和计划控制。间接控制按控制功能不同可分为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4.
论合理赤字     
周舵 《金融研究》1985,(9):29-31
我们过去的财政工作和计划工作有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它们所依据的宏观经济理论还是不够严密的。我们这里想就财政赤字与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以及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不当之处,望专家学者们不吝赐教。在财政计划工作中,我们历来的指导原则是"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宏观要求","是社会主义财政区别于资本主义财政的主要特点"(人民大学编《国民经济计划学》下册,1979年版,第256页)。其理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信贷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与社会可供分配的物资,必须是相互适应的……在财政信贷收支总额平衡的情况下,一般说来物资供求总额也是平衡的"(同上书,第275页)。反之,"如果财政收入节余过多,和财政节余相适应的一部分物资,就不能用于社会再生产和提高劳动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社会资金的部门流向问题,每一个部门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资金,离开了持续性的资金供给,任何一个部门和企业都不能满足和抵偿债务要求,只能退出市场,有了持续性的、充足的资金供给,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使能够开展正常的经营和投资活动,得到发展。因此,社会资金在各个企业和部门中的配置及流向,实际上就决定了这些企业和部门的生死存亡及此消彼长,也决定了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及其调整。快速增长的部门和企业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增长,根本原因是这些部门和企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赢利前景,能够为各种来源的资金投入提供回报,吸引社会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实现快速增长。衰退中的夕阳部门和企业之所以困难重重,根本原因是这些部门和企业不再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赢利,难以为不同来源的资金投资提供达到社会平均水平的回报,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资金来源逐渐枯竭,不得不面临淘汰出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陈云经济思想研讨会”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主办。与会领导和专家对陈云同志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实践和理论的重要影响以及对当前经济工作的指导意义进行了研讨。王春正:学习陈云同志经济思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春正指出,陈云同志经济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宝库,是党和国家的珍贵财富,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贡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陈云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财政…  相似文献   

17.
陈云同志指出:“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仍然要以计划经济为主”。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农业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搞好农村经济建设,使农民富裕起来的正确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计划经济为主体。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和农业是互相依存的,工业有计划,农业没有计划,国民经济就不可能按比例地发展。因此,农业的生产和交换必须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计划经济为主,从农村信贷工作来说,应当抓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在财政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对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加强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进一步稳定经济,促进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依据我国革命历程中的实际情况,对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它既坚持了唯物论,又坚持了辩证法。这是毛泽东同志哲学思想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使  相似文献   

19.
第一,什么是银行的调节作用? 有的同志认为,银行的调节作用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转中,利用银行特有的货币、信贷、利息等经济杠杆,通过货币和信贷资金的运动,来影响、制约、调节各经济部门、各企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有的同志指出,银行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流通、调节信贷资金的供求和流向,来影响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也有的同志说,银行调节作用就是利用它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只领生活费   1922年 9月,安源路矿罢工胜利后,工人们提出要给刘少奇每月二百圆银洋的薪金,但他只要了每月十五圆的生活费。他说:“共产党人不是为了金钱,而是要让天下受苦的人得解放;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生活不能高于人民、贪求享受。” 周恩来:不能搞特殊化   1963年 1月,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专程来到苏州,看望养病的陈云同志。总理当天就要离开苏州,接待人员准备了一些“苏式糖果”送给他。邓颖超立即要随行人员付钱。当知道这些糖果是仅按成本收价时,总理就一定要按市场价把钱补上,并且严肃地对接待人员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