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尊老养老文化是我国制定老龄政策的理论和文化依托之一.我国传统尊老敬老文化具有年龄标识、生活依赖以及生存性养老三大内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些内涵正在向淡化年龄标识、老年人独立和自主以及追求生活质量等具有当代尊老养老文化色彩的方向变化.适应这些变化,我国制定老龄政策的基本原则也应适当扩增弱化年龄标识、提升老年人自立自理能力、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以及吸纳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是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的基石与土壤。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养老文化正在改变,传统养老文化不断削弱,"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乐龄"这些新兴的养老文化越来越普及。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养老文化的变化发展及相适应的消费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我国养老文化的变迁1.传统养老文化我国传统养老文化以"孝"文化为核心,父母年老后与子女同住,由子女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老年人的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养老服务需求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随着西安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才能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本文借鉴国外积极老龄化政策实践经验,加强西安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以推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4.
老龄产业是老龄社会基础性、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是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江苏省进入老龄化社会早,老龄化程度高,老龄产业市场需求旺盛。但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老龄产业整体发展不成熟,存在着冷热不均的表现。我们既要看到老龄产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大量资金投向老龄产业以及社会对老龄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的"热"度,也要重视政策制定重形式轻落实,企业发展重概念轻内涵,老龄产业重短期轻长期等"冷"问题。剖析江苏省老龄产业冷热不均的状况及原因,并从老龄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推进PPP模式、促进多元化的社会参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以及全社会营造社会化养老氛围等几方面去分析促进老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养老生活质量是积极老龄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独居老年人养老是应对老龄化、少子化、空巢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CLHLS数据,运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交往与独居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剖析独居老年人社会交往的网络结构、类型与特点以及城乡、性别等差异。研究发现:独居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水平较好,交往格局以传统亲缘为核心,依次向友缘等圈层扩展;邻居、朋友等关系网络成为重要支持力量,也成为链接和贯通传统家庭血亲资源与社会资本的中介。独居老年人可以依赖友缘社会网络实现“抱团养老”;应在夯实传统社会网络基础性功能的同时,拓展各类网络资源,动态优化网络间的互动机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老龄化现象在中国愈发凸显。尊老敬老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就老龄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积极贯彻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战略,强调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晚年幸福生活。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中,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制度是影响幸福生活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将分析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并从社会、政府、家庭、市场等视角出发,在积极老龄化的大环境下,为老年人寻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老年人对更高的生活质量的期望。基于当前情况老龄化面临的现状,为老年人构建良好的养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方宏 《消费导刊》2013,(8):111-111
我国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老龄服务,推进养老机械建设,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预期目标。目前,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为应对日前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市政府全心致力于发展我市养老事业,养老机构建设取得阶段性的成绩,但与老龄化社会的需求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计划生育政策、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业方面提出对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但随着我国城市经济文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老年人支付能力存在不同层次差距,并存在养老方式选择单一、养老支付能力较弱、养老机构发展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城市养老体系的完善,限制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城市养老问题,在分析城市老年居民的养老意向、养老支付能力以及机构养老的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老年人养老支付能力、减轻城市老年人子女的养老负担、发展城市养老文化事业、促进城市养老机构发展,为我国各城市制定养老服务政策和有效利用养老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及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推进医养结合政策是当前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党的十九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因此,文章通过反思中国当前养老模式的现状,以及矛盾,总结国内外先进的养老经验,探究中国式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促进我国老龄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5)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经济新常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最为人所关注的莫过于日益严重的老龄危机。就中国而言,老龄危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其特点包括人口总量和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压力并存、未富先老等。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我国长期以来失衡的人口战略和政府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导致养老服务存在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矫正人口战略和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适应老龄社会发展的长远的文化战略等措施来应对老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退休金逐年上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老年人开始逐渐关注和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对社交、文化娱乐、休闲文艺、教育、体育活动、旅游等文化消费需求逐渐增加。目前杭州老年文化养老还存在活动形式单一、老年人教育文体活动覆盖率不高、文化养老专业人才匮乏且未形成体系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杭州积极开展文化养老对策意见,包括政府制定政策推动文化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养老文化活动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加强文化养老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6)
随着我国老年人群的极速增长,做好养老服务目前已成为的一个焦点问题。《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面对养老需求迅速膨胀的社会现状,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方式解决老龄化社会的难题,满足不同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充分保障老年人的权益。而政策工具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结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谷丽琴 《市场周刊》2020,(13):0162-0162
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新时代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北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有63059人,占总人口的15%,按照国际社会老龄化的比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在新时代以新理念为指引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是当务之急,需要寻求良策。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是我国老龄化最早、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根据202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已达到53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至2020年底,上海全市有养老床位16.12万张,占户籍老年人数3%,这一比例远远不能解决机构养老的需求,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仍然是当前上海老年人养老的主要选择。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带来的是社会负担加重,家庭养老功能削弱,老人对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等社会生活重大的变革和影响。“十四五”期间,上海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加深,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混合式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市40岁及以上人群对养老意愿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5.
去年 11月中在北大勺园举行的“北京大学’99老龄问题学术研讨会”是北大 1999年的一项重点学术活动。一百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基层老龄工作者济济一堂 ,围绕社会老龄化问题、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老龄产业问题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老人数量多、地区差异大等特点 ,必须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 ,结合我国发展实际 ,作出统盘筹划和考虑。与会者指出 ,要重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老年人的社会权益必须得到合理保障。政府应出台政策 ,扶持老龄产业的发展。在健康方面 ,与…  相似文献   

16.
产出性老龄化主张从"优势"视角认识老年人和老年期,将挖掘老年人口的潜能视为老龄化的应对之策.产出性老龄化既有利于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福祉,又可助益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因而为我国老龄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视角.推进产出性老龄化应破除年龄歧视,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完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老年人的物质养老基本得以保障,但精神养老需求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出现诸多社会问题。考察蚌埠市城市老年人精神养老现状后,发现存在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两极分化以及家庭精神养老载体功能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老年人精神养老自养能力弱、传统孝道文化作用衰落、社区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与团队等因素。唯有通过提高老年人精神自养意识与能力,督促子女关注老人的精神养老需求,完善社区精神养老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精神养老以及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的途径,才能更好的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养老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鼎升 《致富时代》2010,(3):154-154
快速的老龄化、越来越大的养老需求以及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状况的深刻变化,都要求养老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于是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根据福利多元主义理论,非营利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整合福利提供,促进福利供给效率。然而在我国,民间非营利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面临较大的政策瓶颈和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19.
今后20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应对老龄化的相关制度建设重点。下一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制度建设必须从改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向着力,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进行优化提升。从供给侧管理来看,要积极发展老龄产业,高度重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大力推动医养结合。从需求侧管理来看,要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探索老年人需求管理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养老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满足其养老需求是各地区必须完成的任务。社区养老模式作为新型养老模式,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欢迎,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推进适合本地发展水平的社区养老服务。以我国西北五省为例,整合各省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典型社区养老经验,有利于各省进行比较和借鉴,进而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并且提出优化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实践的建议,以期促进社区养老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