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空铁联运实质上是将衔接机场的铁路系统作为机场的"支线航空"服务,旅客可以通过空铁联运的方式,实现铁路和航空之间的有效换乘。欧洲国家的空铁联运运输模式发展较早,最早可追溯于1959年布鲁塞尔开始实施城市值机服务,由比利时国家铁路提供铁路运输和机场大巴专线服务,地点设于中央车站。1995年法兰克福机场就基本完成了空铁联运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分别于  相似文献   

2.
周静  张翔 《交通企业管理》2012,27(10):66-68
空铁联运是指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之间协作的一种联合运输方式,参与者包括民航机场、航空公司和铁路系统等.空铁联运整合航空与铁路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高速铁路网与航空运输网的有效衔接,为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一体化运输服务,从而实现航空与铁路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欧洲空铁联运模式给我国民航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鹏 《空运商务》2011,(23):47-48
一、我国民航与高铁竞争的基本态势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铁已达约8000公里,已经开通的高铁对我国民航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2009年11月,成渝动车组开通,成渝"空中快线"停飞;2010年3月,郑州至西安的高铁通车,  相似文献   

4.
接续方案设计是空铁联运时空衔接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接续方案对于提升旅客效用、吸引空铁联运客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铁路换乘航空”的单向空铁联运,考虑列车与航班票额约束、换乘守恒约束、枢纽流量守恒约束、换乘时间约束,以联运旅客量最大、旅客全程旅行时间总和最小为目标,建立整数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特点采用分层序列法求解。以石家庄正定机场、正定机场站组成的换乘枢纽为例,根据某日实际数据,求解空铁联运接续方案及其对应的旅客量。通过与高速铁路直达的对比,说明空铁联运接续方案在旅行时间上的优势。通过调整列车票额比例上限的取值,求解对应的接续方案数量、空铁联运旅客量以进行灵敏度分析,从而给铁路运营方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一、南沙港区发展海铁联运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把发展海铁联运作为国家战略部署,明确大幅提高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是现阶段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满足南沙港区及临港工业发展,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广州港集疏运体系,南沙港铁路于2016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南沙港铁路自广珠铁路鹤山南站引出,经顺德均安、中山小榄、东凤、南头、黄圃、广州万顷沙至南沙港站,线路全长约87.8公里(含南沙港至南分区车场),初期设计为Ⅰ级双线电气化货运铁路,全线动工后又应沿线地方政府要求增加了客运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空铁联运出行中,为旅客推荐合理的中转城市是用户行程规划中的关键一步。研究基于旅客选择的中转城市数据,运用特征选择与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对比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算法(KNN)、随机森林算法(RF)、多层感知机(MLP)和XGBoost模型的实验结果,最后采用结果最优的XGBoost模型对空铁联运中转城市进行推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正确率上达到91.92%,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优越性;对于采用数据增强后训练的XGBoost模型,大大增加了模型的鲁棒性。在影响因素分析中,结果表明出发与到达的客观属性信息比旅客个体特征贡献度更高,也是首次证明出发与到达的客观属性信息对旅客选择中转城市有重要影响,为空铁联运中转城市推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空铁联运网络性能评价方法,提出构建更合理的空铁联运网络优化建议,通过节点度、最短路径旅行时长,计算城市出行便捷度指标和网络出行便捷度指标用于衡量空铁联运网络性能,设计城市重要度指标用于衡量新增中转城市对于空铁联运网络性能的提升效果。基于铁路12306数据对当前铁路12306空铁联运网络性能进行量化分析,计算比较各城市重要度,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发现并分析对空铁联运网络性能提升较大的城市,提出优化建议。对于城市重要度大于1的城市,建议在部分铁路客运站与机场间新增空铁联运服务以提升网络出行便捷度;对于城市重要度小于1的城市,建议考虑通过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增加航班班次密度等方法达到优化空铁联运网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各机场竞相开设航班所导致的空域航班密度过大及与之相伴的航班延误问题,从需求管理的角度研究空铁联运网络优化及空铁协调下的客运组织问题。在建立由航班、高速铁路和空铁换乘系统构成的复合网络的基础上,以城市圈为区域单元,构建考虑公平性约束和高速铁路对航班喂给条件的上层空铁联运跨域航空服务网络优化模型和下层乘客路径选择模型的双层优化模型,旨在最小化区域间的出行总时间。在实证分析部分,对研究区域进行计算结果分析,并分析公平性指数对区域间运输系统效率的敏感性,为跨域航空服务网络优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洋山深水港国际海铁联运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洋山深水港以上海为依托,以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为腹地,是具备15米水深的天然深水良港。洋山港位于杭州湾东北部崎岖列岛海域,西北距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约27.5公里,向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向东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工程。港口主要由集装箱码头、天然气码头和成品油中转基地等部分组成,并通过东海大桥与上海交通运输网络连接。  相似文献   

10.
郝燕茹 《中国储运》2022,(3):145-146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针对集装箱海陆联运而言,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较低,集装箱铁路运输的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海铁联运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在铁路运量中所占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很远,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也很低,与国外差距较大,我...  相似文献   

11.
铁路客站作为城市与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客站周边往往成为聚集商业、服务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区域,在拉动城市经济、重塑城市格局、高效利用土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供给侧为新型城镇化、都市圈发展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持高铁建设与城镇化融合发展,铁路站区综合开发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文章以铁路站区TOD上盖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现阶段铁路站区综合开发的支持政策、开发与管理现状,分析我国铁路站区TOD开发进展缓慢的成因,提出加快推进铁路站区综合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任民 《铁道经济研究》2010,(1):37-39,43
根据有关客运专线运量预测方法,预测北京到上海2012年的客运基线运量,京沪高速铁路建成运营后的转移运量、诱发运量。预测分析表明,京沪高速铁路通车运营后将会产生69.68%的转移运量和30.32%的诱发运量,理论上有可能转移京沪间民航85.77%的趋势客运量。  相似文献   

13.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用分析和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向塘西编组站现有综合自动化系统运用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各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部分设备,完善各系统间联系通道,以及加强车站调度指挥决策、记录和统计分析功能等建议,促进编组站的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铁路客运站与市内交通的换乘衔接是交通一体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定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准则和评价指标,用综合评价方法给出计算实例,得到的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准确反映铁路与市内交通换乘的规律及特征,为进一步协调、密切两者的换乘关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计轴自动站间闭塞和调度集中设备概况,针对这些技术设备在青藏铁路哈尔盖—格尔木间的应用,论述了相应的行车组织对策,并根据目前的有关规章要求,对计轴自动站间闭塞方式和调度集中作业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前国境换装站存在问题的分析,论述了换装站图型研究的必要性。根据换装站的运量和各不同轨距铁路的有调作业车数,将换装站的图型分为不同轨距车场二级布置和一级布置两类。在分析各种图型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推荐了新的换装站图型,同时结合满洲里站的改建方案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北京丰台站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针对现状问题和路网约束条件,进行交通策略设计,提出交通改善方案和措施,并运用交通仿真软件对方案进行仿真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给出推荐方案。同时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和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车站日常运输生产分析系统的网络构架、功能结构和数据库进行了设计。运用数据挖掘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系统实现了异构数据的采集,以及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的互联。系统在柳州铁路局贵港站的运用表明:系统运行可靠,实用性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发展对铁路货运站布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区域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城市规划理念的变化,使铁路货运站的位置需重新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后,市内运输能力大大提高,铁路枢纽所有为城市服务的设备和设施均可移出市区,城市内的货物运输可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利用凌晨时段完成。为此,提出了铁路枢纽内货运站设置的数量、位置,以及城市内货运集散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铁路旅客服务综合信息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调查结果的统计数据,从铁路工作人员的角度,对铁路提供的各种服务信息和提供信息的方式进行了需求分析,并对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议,为铁路旅客服务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