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冬季冰雪路面上行车,由于路面的附着力小,汽车运行条件较差,制动距离较长(比一般道路长4—8倍),制动时易发生侧滑。冰雪道路上行车的困难程度还随地形的倾斜、冰雪的厚薄、汽车的性能、栽重的多少以及行车时间早晚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冰雪路面上行车应了解冰雪路面的特点,掌握正确的驾驶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以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
雾、霜天气能见度低、视距短,且路面湿滑,制动效能低,车辆易侧滑。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秋、冬季,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早、晚容易出现有雾天气,特别是气温很低时,部分路面还会出现结霜现象,为确保秋、冬季安全行车,驾驶员应掌握正确的驾驶方法,了解雾、霜天气行车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正要想开好车,光会踩油门和打方向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制动的技巧。制动技巧,就是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车辆尽量平稳地减速或停止,车内人员感觉不到顿挫。下面依据几个日常驾驶典型情况进行分析。防止"点头"制动技巧遇红灯时,车辆会依次停稳。很多新驾驶人掌握不好制动时机和制动力度,往往会比较生硬地制动,车很容易发生"点头"的情况。平稳停车谨记两点:一是要克服害怕车停不住撞到前车或障碍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冬季到来,公路路面经由寒冷干燥的气流作用变得又硬又滑,特别是遇到冰雪天,路面湿滑或雪被轧后结成冰面,这样的路面条件很容易使车辆制动失效或使车辆转向失控。冬季驾驶车辆,除了驾驶技巧和车辆的制动性能以及车辆的辅助安全系统,最直接和路面接触并接受考验的就是车辆的轮胎,它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冬日的行驶安全。  相似文献   

5.
进入了寒冷的冬季,各地普降大雪,虽然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但是对广大驾驶人来说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车辆行驶在冰雪路上特别容易发生侧滑,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避免侧滑的驾驶技巧。1.要确保车辆制动系统性能正常,以保证前后轮在制动时能同时产生均匀的制动力,避免后轮先于前轮抱死或因四轮受力不均而导致车身偏移正常行驶方向。2.在冰雪路面行车时,一定要保持车辆的速度均匀,踩踏和松  相似文献   

6.
注意天气和路面变化。在夏天常会出现恶劣气候环境,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使驾驶员措手不及。因此,夏天行车必须高度注意天气和路面的变化,在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要谨慎驾车,低速行驶,必要时选择安全地点停车暂避,以防不测。晴天行车,因阳光暴晒下的柏油路面软化,附着系数大大降低,车辆制动性能受影响,行车要特别注意控制车速。在通过漫水路、桥时,要停车查看,确认安全后再通行。  相似文献   

7.
雨季来临,雨天路滑,行车险情增多,车辆行驶在有雨水的路面上,使用刹车稍有不慎,极易出现横滑甚至侧翻,后果不堪设想。 在雨天怎样正确使用制动,避免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呢?首先应严格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规定,车辆不要超载、超高。车辆一旦严重超载、超高,车辆的惯性力、离心力就会增大,制动效果会明显下降。车辆在雨天光滑的路面行驶时,首先要尽量控制车速,避免急刹车。尽可能使用低挡用发动机控制车速。使用脚踏制动时,应缓踩制动踏板,采用逐渐加力的方法,一旦发生侧滑立即放松踏板,扶正方向,待车行正后再缓…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管理》2015,(3):55-56
<正>隧道入口前都有车速、宽、高等限制的交通标志,必须按警告标示行驶。要适当减速,注意车辆的装载高度是否在交通标志的允许范围内,必要时下车查看,确认无误后方可缓缓驶入。通过无管制单行隧道,在接近隧道口时,要仔细观察隧道内及隧道另一端入口情况。如隧道内已有来车,主动停车避让;如另一端入口有车辆即将进入,应用远光灯示意,来车一旦驶入隧道,自己就应立即停行,如果对方车做出避让,自己就要抓紧时间率先通过。注意双方车辆不可抢行,否  相似文献   

9.
正准确判断车辆涉水深度遇到积水路面要观察。一是观察水的深度,漫过车轴就不要行驶了;二是观察其他同类型车辆能否顺利通过,再决定是否继续行驶。当水深为轮胎的三分之一高度时,可以放心通过。当水深超过轮胎一半高度时,易造成车内进水,要小心通过。当涉水深度超过保险杠应提高警惕,避免发动机进水。正确通过积水路面1.车辆进入漫水区前,要注意  相似文献   

10.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答案处)1答案由于连雨天气,路基长时间被冲刷,可能会出现——和堤坡坍现象,因而应选择公路中间坚实的路面行驶A牢固B疏松C流失2答案行车中遇少年儿童在道路上玩耍时;A要迅速通过B提前减速,必要时要停车避让C鸣喇叭警告,应尽量利用的——牵制作用降速3答案:A发动机B手制动器C脚制动品4答案:汽车通过傍山险路等危险路段应:A加速行驶B中速行驶C低速行驶5答案:通过铁路道口时:A加速通过B与火车抢行C提前减速,确认安全后通过交通安全知识小测验  相似文献   

11.
正控制车速,中速行驶雨雾天能见度比平时低,容易导致看不清前方的行人和车辆。同时,雨天路滑,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下降,使制动距离增大,方向容易失控。驾驶人应注意控制车速,低速或中速平稳行驶,这有利于让车辆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立即制动停车。倘若行车速度过快,当遇行人横穿公路、骑自行车者不让道、突遇其他车辆驶入前方道路等紧急情况时,就可能措手不及,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2.
正长下坡弯道路段——把稳方向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伴随距离较长的"U"形弯道,驾驶人在下坡过弯途中,尽量不要超车。夜间通行时,应在主车道内减速缓慢通过,并与前方车辆保持一定车距,千万不可超越硬路肩行驶。二是伴随"S"形连续弯道,驾驶人首先要降低车速,注意前方情况,采取制动措施,车辆过急弯时,打方向和刹车都要轻柔,以免发生车辆侧滑等危险情况。三是紧接急转弯,驾驶人在下坡时要特别  相似文献   

13.
夏季经常会出现东边日头两边雨的现象,这种反常的天气对安全行车十分不利。4月16日在安徽省定远县境内就出现了晴天卜雨的大气,结果在同一条路_L,1小时内连续发生4起交通事故。上午11时10分.戚某驾驶桑塔纳轿车,途经省道101线61公里处。由于车速过快、路面湿滑,制动减速时车辆产生侧滑,方向失控冲出路面,致使车上2人受伤,车辆损失约1万元(见图一)。10分钟后,吕某驾驶面包乍在距离前起事故发生地8公里处会车减速时,由于车速过快、路面湿滑,制动时引起车辆侧滑旋转,‘j交会车相撞,造成乘车人受伤,乍辆们失近万元(见图二)…  相似文献   

14.
下雨天路面较滑,驾车时制动运用不当会产生侧滑。当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突然放松油门,发动机急剧减速,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瞬间制动,同样会产生侧滑。因此减速时放松油门应缓和,同样,加速时也应该稳住油门缓缓加油。  相似文献   

15.
1 正确制动 雨天路面变滑给行车安全带来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制动距离大大延长,如果车速过快,几乎无法保证行车安全。另一方面是雨天行车高速制动时,极易发生侧滑和甩尾,使车辆失去控制。这是因为在潮湿路面上,由于附着系数降低,在车辆制动时,车轮很容易抱死,发生侧滑和甩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下雨天行车,车速不可太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行车,  相似文献   

16.
【案例】侯某步行经过一路口时,闯红灯通过人行横道,被于某驾驶的车辆撞倒,侯某经医治无效后死亡。经交管部门认定,于某驾驶制动性能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具有安全隐患的车辆,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未停车让行;侯某未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双方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于某所驾车辆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年初,各地相继发生7起涉及面包车、货车、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一次死亡5人以上较大事故,造成44人死亡、12人受伤。1月17日0时5分,尹某醉酒驾驶小型轿车,沿北京市海淀区永丰路由南向北行驶,行至肖家河路北口北侧,与同方向停在外侧车道的重型半挂车尾部发生碰撞,车上5人全部死亡。1月17日8时30分,魏某驾驶小型轿车,载7人,核载5人,由青海省玛多县行至共玉高速公路(新建尚未正式通车)一高架桥上,因路面积雪结冰,车辆失控与对向驶来的重型罐式货车发生正面碰撞,造成小轿车内7人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三个月前,谢某驾驶重型货车行驶在没有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段时,因突然发现走过头了,遂未顾及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立即减速掉头。此时,苏某正驾驶摩托车在谢某后面同向而行,由于相距较近,苏某出于躲避,急转中不慎翻入路边小河,导致全身多处受伤和摩托车损坏。当苏某向谢某投保第三者责任商业险的保险公司要求理赔时,却遭到拒绝,理由是谢某掉头没有违反交通法规,同时重型货车与摩托车并未发生接触,即损失完全是苏某自己没有注意路面动态所致。那么,保险公司的理由成立吗?  相似文献   

19.
1注意风向、风力春季多风,灰尘较大,影响视线,影响行驶。当风力较大时,驾驶人应注意风向、风力给行车带来的影响。风向和车辆同向时,由于风力的作用,制动距离会相对增长,制动的非安全区增大;风向和车辆反向时,风力阻碍作用就大,并会使车辆转向半径增大,使车辆的离心力增大,易使车辆发生侧滑或侧翻。因此,驾驶人必须注意风向、风力对车辆行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山区公路坡多、弯多、路面窄、路况差、视野狭窄盲区大.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驾乘人员交通规则意识不强,这一切都给行车安全带来了隐患。长期在城市及平原道路上驾车的驾驶员遇到这种局面很难适应,因而极易造成事故。在山区公路上行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减速。多数山区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