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称《纲要》)以来,推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成为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一体化是珠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打造珠中江经济圈,成为了三市政府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解读珠三角区域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丽 《大经贸》2009,(2):12-15
九城市重新定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下简称《纲要》)对珠三角9市进行了重新的规划,《纲要》在珠三角9城市现有发展基础上,提出9城市需错位发展,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9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到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纲要》同时冀望,珠三角能探索出促进城市群之间一体化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区域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兼论十堰市生态经济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一个较大的缺失就在于:基本未涉及生态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忽视了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的产生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建立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区域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框架,探讨生态经济发展的模式。认为十堰市只有通过"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生态民生共同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才能解决解决生态、民生、城乡和区域等方面的矛盾,走出一条生态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整个区域的生态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2008-2020年的发展数据,借助莫兰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借助PSM-DID模型分析了分析了影响江苏省制造业发展的部分因素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地区发展不平衡逐渐消除;(2)区域一体化对于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有助于江苏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14年~2021年统计数据,从经济总规模、经济增长率变异系数、产业升级和制造业结构变动三个维度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征。研究发现:自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该区域经济向好发展,然而核心城市经济总量与北京的差距逐渐增大,“一中心匀增化”发展趋势明显;区域经济增长率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区域一体化趋同性特征显现;从产业升级及制造业结构变动趋势看,京津冀区域产业趋向高级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长三角金南翼——环杭州湾区域为例,对标旧金山湾、纽约湾和东京湾三大湾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演进规律,以发展水平、一体化程度、开放联系、生态环境、政府作用等为关键表征,分析影响和制约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与障碍。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环杭州湾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路径的关键,是要对标国际先进区域一体化,把产业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补齐交通网络、创新网络和生态建设的短板并改善不足,着力解决跨省域、跨城市、跨区域和领域的协同能力低下,增强区域人口承载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一体化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2008年江苏省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江苏城乡一体化整体水平不是很高,13个省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地域特征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规律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早在2008年,莱芜市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这作为加快莱芜发展的重大机遇、高位平台和强大动力,莱芜市政府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动力、缩小地区差距、落实国家区域战略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但回顾京津冀近四十年的合作历程,可以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区域一体化还处于从市场一体化向产业一体化迈进的阶段,区域空间结构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行政区经济和缺乏区际协调机制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原因,应从明确区域功能定位、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推进功能区联动、构建区际协调机制四个方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进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一体化建设是整合中部地区经济,促进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一体化发展内涵,对郑洛西合作带2010-2021年一体化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进行了水平测算、理论分析及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郑洛西合作带一体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市场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通互联等方面逐渐达成一体化共识,但生态治理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创新、中心城市辐射因素有利于促进郑洛西合作带一体化,其中中心城市辐射对区域一体化贡献最为明显,功能分工、空间联系、公共服务及生态治理发展滞后是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推进郑洛西合作带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互通网络、健全跨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以及巩固生态联防联治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理清思路,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财经界(学术)》2010,(7):21-21
早在2008年,莱芜市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这作为加快莱芜发展的重大机遇、高位平台和强大动力,莱芜市政府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  相似文献   

13.
陈伟  毕彦鹏 《北方经贸》2006,(12):128-12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从战略角度出发,结合东北亚区域各国的实际,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战略分析;从区域间各国合作的基础和发展的需求,对建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东北亚区域及各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构建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对其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运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缘起、发展与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我国学者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从更为普遍的角度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源起、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总结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必须注重顶层设计,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发展、市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验证珠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本文基于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在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金融资源深度互联互通;二是以珠江三角洲整体为视角,谋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希望本文为理解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制定金融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观层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遵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逐渐走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当前,日益扩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内涵,然后就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以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服务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其中,物流运输业的产出比重逐年上升,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开始向物流区域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对此,笔者对物流运输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京津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初见端倪.本文针对京津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障碍进行了分析,综合了该领域内学者的主要论说,同时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就京津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及协作问题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昱  张苏杭  郭玺  代丽丽  毛敏 《现代商业》2023,(13):137-140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自上而下推动——市场力量拉动——省市地区联动——国家战略驱动”的发展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形势变化,本文从经济学视角,提炼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演变的理论逻辑,总结分析出其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方面的现行特征与问题导向。并指出未来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需要以构建新体制、打造新格局、贯彻新理念为目标导向,从区域联动发展、区域分工合作、区域利益协调、区域优势互补四方面寻求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新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