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中国广义货币M2/GDP在1996年后首次有效突破了100%,与美国等发达金融市场长期保持M2/GDP在80%以下相比,这种货币超发现象值得反思。文章首次通过M2、GDP、信贷规模等要素测算出了1996—2015年的中国影子银行月度规模数据,结果发现自2003年后影子银行规模快速增长,一直到2012年基本稳定在了一个区间内上下波动,而2015年以后,影子银行规模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加速了经济货币化趋势,降低M2占GDP比重,根本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达103.6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4月11日央行网站)。关于我国货币是否超发再次成为争论焦点,高物价、高房价的真凶是不是货币超发也成为关注点。先从近十几年M2增长速度分析看,2000年M2约为13万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三季度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9.64万亿元,M2/GDP超过1.8倍。相比其他国家,美国是0.6,周边的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为此,经济学家们以"中国货币超发论"来表示他们对未来货币流动性泛滥的担忧。  相似文献   

4.
赵春哲  王军 《中国市场》2014,(15):16-21
中美两国M2/GDP比例差异与两国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的差别有关,不能据此判断我国货币超发。但从与实物资产存量的关系看,我国广义货币存量确已接近合理区间的上限。下一步货币政策重点应从数量转向效率和价格,以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一、2010年的贸易顺差不可能造成货币超发2010年CPI上升3.3%、PPI上升5.5%。因为2010年广义货币(M2)计划增加17%、实际增加了19%,很多人相信这次通胀产生于货币超发,并认为贸易顺差带来基础货币被动增加是货币超发的根源,进而把压顺差  相似文献   

6.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我国近十年间平均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7%左右,GDP增长速度在8%—10%,超过经济增长速度8%的货币发行速度;远超货币发行速度不超过经济增长速度3%的合理范围。引发一系列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大宗商品爆炒、蒜你狠、豆你玩等恶劣经济活动现象。因此,货币超发政策已经造成了许多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继续采取人民币超发刺激政策,势必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2015年,首先调整货币发行政策,引导货币投向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7.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我国近十年间平均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7%左右,GDP增长速度在8%—10%,超过经济增长速度8%的货币发行速度;远超货币发行速度不超过经济增长速度3%的合理范围。引发一系列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大宗商品爆炒、蒜你狠、豆你玩等恶劣经济活动现象。因此,货币超发政策已经造成了许多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继续采取人民币超发刺激政策,势必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2015年,首先调整货币发行政策,引导货币投向新兴产业,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8.
房价还会涨     
影响需求的包括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决定需求的短期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货币供应。2009年广义货币M 2增加了27.7%,同年名义GDP仅增长6.7%。用通俗但并不严格的话讲,实体经济不需要那么多钱,多余的20个百分点的钱去哪里了?楼市和股市。货币超发对购房需求的影响还有另一渠道,那就  相似文献   

9.
经济货币是特定时点货币化经济量占经济总量的比例,M2/GDP则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广化和深化的重要指标,但我国货币供应量远高于经济发展,M2/GDP趋势呈现与理论不符的畸高现象。其原因大体可分为内部货币化传导和外部经济体系两方面,主要从货币面层次出发,对我国"高货币化之谜"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未来若干年中国应采取宽财政、紧货币的政策,目前M1、M2占GDP比重过高,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M2/GDP水平不断升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特现象。M2/GDP的持续上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将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的货币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三方面分别考察经济因素变化对M2/GDP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今,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课题倍受研究学者关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吸收和借鉴相关研究方法,选取了1995年~2014年我国年度货币供应量(M1、M2)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分析的样本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效应。货币供应量M1和M2均为GDP的Grange原因,货币供应量M1和M2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实施冲击,短期时间里略有波动,但长期是趋于平稳,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货币供给角度对M2/GDP与CPI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2000-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M2/GDP与CPI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下,M2/GDP对CPI短期具有明显波动,长期波动不明显。当期给M2/GDP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之后,CPI第一期有上升趋势,物价水平波动显著;第二期冲击的反应在零上下波动,震荡一段时间之后趋于稳定状态,M2/GDP会在一段较短时间内影响CPI。研究结果表明,M2/GDP与CPI存在协整和长期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M2规模成为世界第一,是央行、商业银行、政府、企业和个人合力推进的结果。从本质看,这是中国经济在全球份额上升的结果,只是货币份额的升幅大大超过经济增速。回顾1978年至今的中国货币创造过程,可以发现,中国的货币创造大致经历了引进外资、出口导向、房地产开发这三个大阶段,这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如果从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来分析,作为资金一方来源的M2大致等于作为资金运用一方的贷款加上外汇占款,不难发现,2004~2008年,当出口增长迅猛、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热钱流入增加时,每年新增外汇占款约占到新增M2的一半;而当全球经济进入低迷和复苏阶段时,大规模投资所带动的信贷增长又占到新增M2的70~80左右,支持了M2的高速增长。中国M2高速增长的体制方面的因素主要有长期的高储蓄率、大中型银行的政府背景和垄断地位导致其资本金规模的扩张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缓慢等。货币超发与M2高速增长,不仅是导致目前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的主要推力,也是目前通胀的主要原因;也拉大了贫富差距,从而使得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下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日趋严峻。而中国的财富神话与通胀一样,都是货币超发的反映,财富神话是过量货币在资产上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运行高点已过 对于本轮经济周期来说,从2002年3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信贷增长就开始加速,在2003年2季度和3季度M2和信贷增长分别达到高点,并维持在高位至2003年底。而由于SARS的影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2003年2季度回落后,在2004年1季度和2季度再次达到高点。中央政府从2004年4月开始进行宏观调控,至4季度,紧缩效果显著,货币和信贷指标大幅回落,GDP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近年来喷涌式发展,凸显出我国资金面比较紧张的局面,但是根据经济杠杆M2/GDP来看,2010年达到1.8,说明我国市场上流动性很充足,出现了金融结构性扭曲现象。M2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依据,其统计失真使得无法真实反映市场上货币供求关系,更不能真实反映M2/GDP与CPI之间的矛盾,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影响的原因、后果分析,试图解释上述两个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师家升  王丹 《中国市场》2012,(22):45-47
本文运用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方程M.V=P.Y,分析我国1952—2011年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并将方程动态化,进一步研究M/M+V/V与GDP/GDP的关系,发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数据能够较好地满足M/M+V/V=GDP/GDP,改革开放以后,M/M+V/V远高于GDP/GDP的年份,往往伴随着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在虚拟经济受挫的年份,M/M+V/V与GDP/GDP的值就会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也在逐年的攀上新的高峰,今年的三月份更是突破了100万亿的大关,那么研究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变得很重要。选取1998年1月份至2012年3月份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对M2对于GDP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M2/GDP作为衡量货币化与金融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在我国急剧上升,其隐含的体制问题及金融风险受到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试图依据M2/GDP的增长趋势,解释其快速上升的原因,并就M2中所包含的越来越多的居民与企业储蓄成为导致货币增速高于GDP增速,并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最重要因素出发,从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的角度,探寻控制M2/GDP上升趋势,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纪志宏 《中国市场》2013,(27):37-39
对中国M2/GDP的比例持续上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M2/GDP的比例上升是近年来中国金融业不断市场化的标志,与中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也受到统计时M2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不断发生变化的影响。现阶段要从转型的角度来观察中国的政策,中国在一定时期内还需加强M2/GDP比例的研究,用动态的研究方法来看待该数据。指出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多重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