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益是人的行为动力与获得幸福的主要源泉。幸福是对利益的认识及其追求与获得利益的心理体验。幸福之于利益有更深层的价值意义,幸福不是简单的快乐与利益获得,金钱是幸福的基础而不是幸福的全部;幸福之于利益有更现实的道德意蕴,道德追求内涵幸福,且道德对于幸福有着工具性意义;幸福之于利益有更广泛的贡献意蕴,个人利益的实现依赖于利益群体,所以人的幸福只有在利他的道德实践中才能实现利己与幸福。  相似文献   

2.
道德自律和利益引导是诚信生成的二种不同机制。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强调道德自律为主的传统诚信生成机制的不适应。在利益网络化的市场经济社会,应构建道德自律与利益引导并重的复合型的诚信生成机制。在此框架下,高校应构建开放、渗透、复合型的会计诚信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任捷 《当代经济管理》2004,26(6):14-16,23
贸易管制短期内保护国内就业机会和进口行业,代价是损害消费者和出口行业利益。根据相对优势法则,自由贸易最终促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4.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企业既要遵守法律并追求经济利益,同时还是一种道德的行为者维护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企业应在利益与道德之间把握平衡,在遵守社会义务基础之上,培养社会响应能力并承担社会责任。三鹿集团在利益和道德中间选择了利益并无视相关利益者,因而没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学模型,探讨在环境管制条件下一个非生产性企业最佳的清洁生产技术授权策略和社会福利效应,研究表明,在环境管制条件下,特许权收费合同是技术拥有企业的最佳选择。排污许可证价格在特许权合同形式下最低,而生产企业的利润最高,因此能够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并提高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合法的不合理"、"合理的不合法"的冲突。从哲学角度来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三个: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片面化理解、对权利与义务的二分化理解和把道德与利益进行对立。解决冲突的原则主要有利益起点和分层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和有限性原则、道德分层原则。以上原则都是相对的、具体的、历史的,不能绝对化、抽象化、永恒化理解。  相似文献   

7.
所谓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迫切的今天,有必要把传统的道德约束力延伸到自然环境的保护领域,促使人们建立起环境道德体系,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在环境道德保障体系建设中,企业的环境道德建设始终是环境道德体系建设的主体。消费者的环保素质高低,是企业等社会组织环保素质的基础。广大市民应当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树立一种努力改善和爱护环境的信念和责任心。所以我们应该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促进环境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全新的道德价值观念和合理的利益理念。  相似文献   

8.
利益相关者理论不仅是一种管理技巧,而且是一种企业和经济伦理理论。其含义是指能够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决策和行为影响的个人与团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利益相关者以经验主义的事实为基础,集中于参与者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力方面;狭义的利益相关者则以合法性原则要求为基础,合同、法律和道德义务成为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依据。其伦理维度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对待、双边互求的平等的伦理关系,是一种信任伦理,要求企业尊重利益相关者的包括道德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具有广泛的公正性。企业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必须认清关系、认定权益并对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9.
道德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为道德本质的内容 ,趋利行为是道德行为发生的机制。守德成本与收益 ,既有有形和无形的 ,也有个体和社会的。守德行为是其成本与收益关系权衡的结果。进行道德成本收益分析的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国家或社会、公民的道德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反思中国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道德失范、道德冲突等问题,现象学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允许我们将道德问题“存而不论”,回到“实事本身”。笔者认为,道德问题背后的实事本身就是“利益”问题。所以,要解决道德问题,就要抓住道德问题的根本:即“利益”的弥补和体现政府道德责任对弱势群体利益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