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0—2010年88个经济体的跨国经验数据,基于透明政策直接作用和对实际干预工具辅助调控视角,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化和拓展研究。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加对产出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有助于低通胀目标实现,并且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宏观效果优于欠发达国家;(2)货币政策透明度改善可促进数量型与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产出调控效应,但是弱化了二者的价格调控效应,若货币当局对通胀赋予较高权重则大幅提升政策透明度并非最优选择。总体而言,增强货币操作透明度有助于货币宏观调控福利优化。考虑到当前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双重压力,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应遵循稳步透明化原则,不宜过快。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的存在增加了投机性融资和庞氏融资规模,形成了对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对冲或扩大作用的势力,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受到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背景,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受到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构建分阶段VAR模型,分析在不同货币政策区间,即货币紧缩阶段和货币扩张阶段、影子银行存在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通过对不同货币政策阶段及考虑影子银行影响与否的四种情形的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同阶段、不同工具的实施效应存在差异。目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较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货币紧缩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对冲影响,货币扩张阶段的货币政策实施效应将受到放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作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三大法宝"。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因为它的货币乘数效应而给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往往谨慎的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本文将主要分析中央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刚需以及宽松的货币环境引致的投资、投机需求与紧张的城市土地供给形成的矛盾,注定会成为未来中国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焦点。了解宏观调控在房地产业中主要政策工具的机理和效应,有助于加深公众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知,提高政府制定宏观经济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与行政政策等四个方面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加快推行房产税为主的财政政策、逐步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土地供应政策以及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应成为未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传导机制的历史演变过程,从而对美联储成立以后的美国货币政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采用系统GMM方法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检验发现,当前我国实施的部分宏观审慎工具是有效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概率,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较复杂,政策组合除了相互补充协调外,“政策抵消”和“政策超调”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宏观审慎政策弥补货币政策缺陷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构建宏观审慎工具箱,根据各地情况选择工具,提高工具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监管协调作用,探索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补充的逻辑机制,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提高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石油价格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通过一个真实商业周期范式的两部门混合经济模型,探讨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各经济变量的影响和这种影响的传导机制。模型得出了商品供应、部门产出、GDP、就业、要素报酬、要素收入等对石油价格波动的比较静态效应。同时,模型还证明,消费结构、相对真实石油价格和生产技术结构共同决定了GDP变化的方向,而投资率只影响变化的幅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需求结构政策、技术44新和替代能源、货币政策、投资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可选择的用于最小化石油价格冲击影响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HP滤波、LSTVAR方法估算我国产出缺口、通胀缺口及货币政策变量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以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在目标实现和工具选择等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经历了急刹车、软着陆、防通缩和控温降速等阶段,政策调控缺乏预见性和提前量,政策工具的使用和力度把握不准确,政策有效性不容乐观;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混合使用使得政府很难掌握调控力度和节奏,政府以利率作为主要调控手段的做法不明智,应主要借助信贷、货币量调控。随着经验的积累,政策工具选择的侧重点越来越突出,微调特征日益明显,调控效率总体上有显著提升。最后,本文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研究了货币政策透明度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是为了从货币政策透明性这个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存在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对货币区域效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理论推导的结论。基于以上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文章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阻截了部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使传统货币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政府应制定适应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央行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优越性和创新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简单的发展建议。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央行相关政策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首先简单介绍金融创新理论,其次对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介绍,再次是新型工具的发展路径,最后是对央行货币工具创新的简单建议。由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状态,央行创新新的货币工具是必然选择,只有对这些工具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在以后的经济运行中正确地使用,使经济问题得以解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问题,本文运用内生性网络模型和仿真模拟技术考察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演变。研究发现,短期中当向市场释放或者收缩大致相同的流动性时,利率工具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更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定。系统性金融风险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目标利率的调整表现出不同的演化趋势,异质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存在差异。金融稳定视角下的货币政策实施可通过对银行的差别监管政策或宏观审慎工具的搭配使用来降低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如何协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当前宏观调控背景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与协调机制。首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财政货币政策表现为有效协调: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达到收入效应、支出效应、扩张效应;再次,在实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新的政策搭配同样要防止总体经济的大起大落、新的政策搭配应该为宏观调控市场化服务、新的政策搭配是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经济面临全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利率(一)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其调控经济主要靠经济政策,或者说是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观点速览     
环比CPI应是货币政策制定依据 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最终会放开特定价格,从而造成额外的通胀效应,中国人民银行已容纳这部分通胀的准备。央行数母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结合起来运用。货币政策的制定应以环比CPI数据为依据,但现在更受关注的是同比CPI数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是中国的长期目标。长期以来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但央行仍能够通过外汇市场和汇率政策来寻求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步入衰退之中,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幅度之大十分罕见.主要分析了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货币政策中的各种操作工具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历史经验对货币政策走向进行了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实,构建了包含金融加速器、工资调整粘性以及消费惯性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非政策冲击下宏观经济波动幅度以及中央银行损失函数等三个方面对比了不同货币工具的调控绩效,研究显示,价格型工具的调控绩效优于数量型工具,而稳健性分析也对此提供了进一步证明。因此,中央银行应积极地运用利率工具以更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出波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8.
货币作为中间目标变量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任何一部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转离不开货币,而货币政策作为重要工具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选用2004年1月-2014年3月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指数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实证研究了货币供应量与价格体系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对价格体系具有较强的传导效应。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使用16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研究表明,基于我国银行体系银行风险主动化和个体风险系统化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市场利率波动测度的货币政策操作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偏差,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调控时机的选择不当,以及政策信息的披露不及时等,都有可能误导公众预期,增加市场不确定性,从而引致货币政策操作风险。文章通过利用中国货币市场上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的利率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政策操作透明度不高以及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判断的前瞻性不足,是引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