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必须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以解决我国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增强我国工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继十五计划后,“十一五”规划建议再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提出加速发展信息化,积极应用信息化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末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中,使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远不是制造强国。自主创新不足,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仍是中国制造业的软肋。针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党中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方针。制造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马华 《辽宁经济》2003,(11):15-15
辽宁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突破点应放在装备工业上。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装备工业以做强支撑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强大需求必然促进电子信息先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加快辽宁工业化进程。本课题从辽宁老工业基地特点出发,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五大战略,现只以实施“素质性”战略,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打造现代装备工业和实施“创新”战略,以产业“硬件”提升促进管理“软件”变革二大战略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传统工业改造必须靠信息化来推动。安彩集团大胆跳过“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才路,通过数字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智能化增强精确管理能力和信息化兼并改造传统工业,赢得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对企业高速发展的双重推动,跻身于世界彩色玻壳制造业四强。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中央提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实现现代化”战略,2001年,科技部在全国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围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企业示范、试点应用两条主线展开。4年来,在各级政府卓有成效地组织下,示范、试点应用企业遍布大江南北。据200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省、市、县各级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试点应用企业数量已经超过5000家,企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积极性不断增长,企业用于信息化资金投入达160亿。试点、示范企业从大型国有到民营集体,信息化程度从国际间的协同到单元技术的应用,各具特色,形成百花绽放局面。为推广信息技术应用,积累了丰富经验,成功的关键是:信息化是手段,用信息技术解决企业生存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是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唐山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数字唐山”建设,坚持统筹规划,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公众服务为重点,以城市重大信息化项目为抓手,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和整合共享,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城市信息化进程,对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沿海大城市,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综合发展能力和先进服务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美国将高数字化和信息化武器淋漓尽致地用在伊拉克战场上的时候,中国河南漯河双汇集团则用信息化手段“杀猪”,使更多的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武汉钢铁集团在国内开通了首家超大型企业整体资讯系统,把生产经营活动“一网打尽”,大幅度提高了企业效率和效益。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一直是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从五十年代的“四个现代化”,到八十年代“用新技术装备制造业”,到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我国追  相似文献   

8.
刘加勇 《中国经贸》2023,(14):67-69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交汇,同时也是创新发展道路,集中体现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必须引进数字技术,实现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互联网+”与财务管理的完美结合,颠覆了传统的财管模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还简化了财务工作流程,使其操作变得更加规范,财务工作的效率得到很大程度提高,也降低了失误率。本文从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入手,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对整个制造业行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做好制造业信息化这篇大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信息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必须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行;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必须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国家信息化工程的大政纲领。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并且正在社会各个领域引发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向强转变”。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目前,唐山工业化面l临着加快转型的关键期、科学发展的黄金期。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模式,以一种全新的路径来推进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天津经济》2011,(6):77-78
信息化推动“沈阳制造”升级.并非个别企业的单独选择。沈阳市决策层认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当务之急便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才能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成都是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的信息化试点城市,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建设“数字成都”为目标,以体制和观念创新为动力,以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为手段,以重点建设项目为支撑,以优化环境和培养人才为基础,以实施“145”工程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抓好统筹规划,以市场引导应用,以应用带动发展,促进了全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与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加快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助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简称“两化深度融合”),谋求信息化和工业化同步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工作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5.
该文引用国内外许多专家的理念,论证了生产者服务业在生产过程中把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引入生产过程,推动了产业间的渗透、分化、互动和融合。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提升了制造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产业化的进程,同时制造业的信息化带动了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制造业智能化也被列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战略。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的产物,由于其具有降低人力成本、加大生产效益等多项优势,因此目前已吸引众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机械制造业是从事各种动力机械、机床、工具及其他机械设备生产的行业,被称为“生产生产资料”的行业。机械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18.
跨越式发展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展开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探讨。文中提出了将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辩证统一起来,突出重点,从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跨越式发展,以发展商新技术提升制造业,以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增强制造业竞争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中华民族的腾飞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与“工业强省”相比,“制造强省”在更加聚焦制造业发展的同时,还呈现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深度融合等四个“深度融合”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 制造业信息化是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加快制造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技术途径。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占工业比重的80%以上,"九五"期间,为了迅速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江苏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