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保勇 《特区经济》2012,(2):262-264
商标具有符号表彰功能。科技企业追求创新,科技企业商标的商标符号表彰功能更多是依据创新理念进行文化诠释、时尚表现、生活方式变革或新的技术工具的传达。由于商标符号表彰的是新现象、新事物,消费者更容易脱离产品的自然属性主动赋予商标以各种内涵,同业竞争者可能会有意误用,媒体可能会将商标与商标表彰的功能等同。这正是科技企业商标的符号表彰的法律风险之所在。对科技企业来说,如果控制策略得当,企业商标将大幅增值;如果控制策略不当,就会导致商标退化,最终可能使科技企业失去商标法律保护的根据。因此,在发挥商标符号表彰功能的过程中,科技企业商标所有人要采取妥当的法律策略。  相似文献   

2.
杨旭 《辽宁经济》2002,(11):47-47
一、商标淡化的含义、性质及立法理论基础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商标淡化表现为将与他人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使用在不相同、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的行为。商标淡化是一种侵害商标权的行为,这是商标淡化最基本的性质。传统理论将商标权局限在注册商品或服务,即商标权人只能在注册商品或服务范围内享有商标权,商标淡化理论突破了这种限制,它要求对驰名商标和其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进行扩大化保护,而扩大化保护的基础就是扩充这类商标的权利范围到所有的商品或服务。一些国际条约,如《巴黎公约》、TRIPS等都为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提供反淡化保护,也是基于商标权的扩充。  相似文献   

3.
邓莉 《中国经贸》2009,(2):92-93
本文通过对商标、域名抢注行为的法律界定分析,并结合国际及国内对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指出我国对商标及域名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商标及域名的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4.
南辉明  常玉翠 《魅力中国》2010,(34):167-168
我国《商标法》对商标的保护采取自愿注册原则,只有经过注册的商标才享有商标权,对于未注册商标,仅针对驰名的未注册商标和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有一定的保护,而对于其他普通的未注册商标却没有相应的规定。据此,本文阐释了对普通未注册商标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和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希望对完善我国普通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金凤涛  曹世华 《特区经济》2007,225(10):233-235
新型商标作为我国现行商标法新增的保护种类,与传统的平面商标在保护理由和权利内容方面并无二致,但将新型商标作为商标注册的客体,则会出现以往在平面商标保护中不曾有过的法律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立法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隐形反向假冒是将他人享有专用权的商标从商品上去除,未在商品上加贴自己或他人的商标,然后在无任何标志的情况下出售的行为.现行<商标法>尚未明确加以规制,然而其危害却非常严重,文章建议在<商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将隐形反向假冒行为明确定性为商标侵权.  相似文献   

7.
江南 《河南经济》2001,(2):41-41
2000年7月份,某食品厂擅自将其注册商标“西溪”改为“西喜”,并加上注册标记,使用在本厂的冷饮产品包装上。工商行政机关调查后认定:“西溪”与“西喜”读音虽然相同,但两者的字形、含义完全不同,食品厂擅自改变注册商标的文字,其使用的“西喜、商标未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已构成冒充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遂依照《商标法实施细则》第32条规定,禁止仪器厂进行广告宣传,收缴其全部商标标识,并处以罚款7000元的处理。商标是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远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性的标志。《商标法》第3条规定:“经商标局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商标专用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注册人享有在核定的商品(服务)上独占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另一方面,内享有禁止他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权利。前者称为便条以,后者称为禁止权。《商标法》第37条明确规定:“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由此可见,注册人将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擅自进行改变,则了原来核准注册的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不仅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而且会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搜索引擎服务中,某些居心不良的商家在自己的源代码中加入知名商标或商号作为搜索关键词,利用他人商标的知名度或商誉侵占市场,抢夺业务.对这些被链接的第三方的商标侵权行为应当在传统商标售中利益混淆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初始利益混淆”理论,以保障商标权人的利益.同时.也要防止“初始利益混淆理论”适用扩大化,以平衡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的商标侵权形式,商标淡化行为日趋隐蔽和精进。学界关于商标淡化概念的讨论众多,然商标淡化实际是指,在后商标权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用在与该驰名商标所标示的非同类商品或服务上,因在后商标与驰名商标相似而使人产生联想,导致该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被削弱或商誉受损之行为,而不管该驰名商标所有人与他人之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也不管是否存在混淆、误解或欺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陈向军 《特区经济》2008,(3):244-245
驰名商标的淡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标侵权方式。商标淡化行为会损害驰名商标持有者的利益,这种行为与商标功能扩张的趋势背道而驰,同时商标淡化行为也不利于贯彻商标法的立法宗旨,因此,对此种行为应该加强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刘炎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01-108
作为非传统新型商标,气味商标具有非可视化、有特殊味道和容易变化等特征。中国《商标法》应当保护气味商标,气味商标的法律保护空白不应当继续出现。中国新修版《商标法》对气味商标保持怀疑的观望态度,美国和欧盟都存在气味商标合法注册的成功案例。中国国内有学者针对现实状况提出气味商标不宜保护论,然而这种论断显然是不合理的,气味商标的保护已有良策。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扩大《商标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2.
罗进  郑艺 《特区经济》2007,(12):253-254
本文将未注册商标与注册商标进行了权利对比,说明了未注册商标的不利地位。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未注册商标的保护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完善未注册商标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包括赋予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使用人继续使用权;赋予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专有使用权;赋予未注册商标使用人抗辩权等。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商标保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军 《特区经济》2006,(5):287-288
在全球化背景下制定中国的商标保护战略日益迫切,商标战略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3个方面的问题尤其应该重视:一是商标保护战略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问题;二是商标保护战略中的法律体系协调问题;三是商标保护战略中的外部环境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聪颖 《特区经济》2009,(5):246-248
商标窃权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出现的一类商标侵权案件,但在现行商标法中,法律却并未对由此引发的权属纠纷作出规定。本文认为,传统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不适用于解决商标窃权案件中的权属纠纷。但从充分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法律在承认商标失权人有权追回商标权的同时,还应允许善意受让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商标的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5.
商标资产证券化是在知识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商标战略与金融创新工具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不断出台,商标证券化作为一种优质的融资方式也开始为相关群体所关注。在政策先行的条件下,法律保障也要落实到位。商标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商标权特性的影响,也为资产证券化自身的法律问题所掣肘。对这些法律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商标证券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李婷婷 《魅力中国》2011,(14):163-163
近年来,我国开始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构建成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体系。法律的完善对保障知识产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与《著作权法》、《专利法》相比,我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却并不够完善。本文以《专利法》中的“专利申请权”为切入点,拟对《商标法》中的“商标申请权”做一分析说明,详细阐述“商标申请权”的含义、性质及其保护,进而提出对完善商标法律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报告》2007,(141):1-15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商标管理经验表明,法规政策的变更是顺应国情变化的结果;商标管理工作也应随着工作情况变动而及时调整;在统一的法规政策框架下,应允许发达地区和优势行业采取更严格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国外商标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使用原则和注册原则互相借鉴,逐渐融合;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呈加强趋势,商标被赋予更高的价值。发达国家重视海外商标保护,提醒我们必须关注在华商标大国的商标发展和政策动向。  相似文献   

18.
商标作为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在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进程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中国,一个拥有敷千年悠久文明史的国度,商标标识更是古已有之.从秦汉的初开到唐宋的繁荣,再到明清以及近代的成熟,商标在中国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文章正是遵循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商标标识演进的特点,总结归纳出中国古代商标标识的沿革.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商标标识的分析,对当前的商标设计观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标与商号之间的冲突问题,是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热点和难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杭、沪两家“张小泉”纠纷案件的分析,阐述了我国知识产权领域中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原因、梳理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法律关系及确定是否侵权的原则和标准、两种权利冲突的解决途径诸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秦宝燕 《特区经济》2008,(7):243-244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作为一种商标侵权行为,目前在我国商标法中已有明确的规定,但相关立法有待完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情节再严重,也不构成犯罪,这与国外的立法例和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不一致的。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规制,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