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1990~2007年的中国相关数据,以狭义货币乘数为因变量,以现金漏损率、电子货币使用率和电子货币替代率为自变量,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后,进一步建立状态空间模型,通过动态系数展现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尤其在2002年以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同时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推进,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成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要件.本文选取山东省为样本,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围绕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动态变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对外贸经济存在推动效应,金融发展效率与对外经济一定程度上呈现扭曲效应,对外经济对金融发展的贡献作用有限.建议健全多元化金融体系,为对外经济提供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加快金融创新,为对外经济开辟多维度融资空间;推进贸易升级进程,增强对外贸易和金融发展的耦合性联结. 相似文献
3.
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现代支付体系逐渐趋于成熟,电子货币的使用也逐渐开始替代传统货币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不同于过去以银行卡、信用卡等卡基为主的电子货币,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开始对加速货币流通速度,并扩大了货币乘数,从而导致由于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通过对2015-2018年48个月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发现,电子货币的使用使得现金比率下降,从而对通货膨胀带来上升的压力。这对于我国当前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全国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层次的山东、河南、云南三省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1978—2010年统一的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所起作用的区域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对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研究》2016,(9)
债券市场作为横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重要金融市场,是健全货币政策新框架和支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重要突破口。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并实现有效性联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将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分为内部传导和外部传导两个阶段,选取2002年1月-2015年12月的相关数据,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了我国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中需要关注的结论性问题。研究发现,债券市场货币政策内外部传导效应整体均偏弱,外部传导甚至呈现一定程度的扭曲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围绕畅通债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从完善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相关领域"顶层设计"和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量我国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进行了时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内具有稳定的微弱负向财富效应,而房地产市场长期内存在稳定的正向财富效应,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要大于股票市场。同时,2011年末的欧债危机,对于这两种市场财富效应的影响十分微弱。鉴此,应逐步增加居民股票收益,保持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总体上看正向效应要大于负向效应,但是影响力在不断减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金融结构效率和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民收入增加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增收效果最为明显,但是长期效果有待提高,而农村储蓄率上升则对农户增收有不利影响.只有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才能充分发挥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针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2011-2017年同业资产占比和同业负债占比对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的动态影响显示,同业资产占比变化与非息收入占比呈现正向关系,同业负债占比变化与非息收入占比呈现负向关系,应从金融机构和调控监管层面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综观全球,欧盟是最早制订电子货币监管政策、最积极推进电子货币监管、并且拥有相对成熟电子货币监管框架的地区。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颁布了电子货币监管指令(E—Money Directive),标志着欧盟从此开始对电子货币的监管进程。近10年的监管实践,使得欧盟在电子货币监管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贷币政策传导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变量间的作用强度是反映传导效率的关键指标。基于以货币供给为中介的传导框架,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来研究货币政策内、外部传导系统关键变量间的弹性及其时变情况,我们发现,不同环节传导效率的变动趋势差异性大;存款准备金是效率最高的货币政策手段;货币供应量目前仍是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的最优选择;货币政策对物价的调控低效等。通过HP滤波刻画变量状态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与政策状态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致力于研究近年引起来我国居民银行净储蓄减少的重要因素---资产价格。以状态空间模型检验了2000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股价和房价对居民银行净储蓄的影响。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对居民银行净储蓄都有分流作用,且房价对居民银行净储蓄的影响大于股价的影响,特别是在2006年以后更加明显。因此,在平抑资产价格异常波动的前提下,发展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应当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分流中国居民银行储蓄积极而有效的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居民分散资产风险,而且能够增加居民资产收入,更好地提升可持续的中长期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电子货币监管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探索电子货币监管的国际经验和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特点,为我国电子货币监管提供参考建议。研究发现,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电子货币的监管理念、监管模式、监管对象和监管内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规律。即监管理念呈现鼓励发展和防范风险并重的特点;监管模式包括功能型、主体型和专题型三种类型;监管对象包括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内容涵盖资金及账户安全等方面。其启示我们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电子货币监管体系,以鼓励创新,维护支付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与监管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剑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3):32-37
文章分析了电子货币在不同发行条件下对货币体系产生的影响,发现其影响的程度与方式极大地取决于发行主体、发行机制的设置.进而提出了在目前电子货币占市场份额还很小,对货币体系、货币政策影响有限的情况下,央行等监管者的工作策略应重点放在发行主体的认定与监管、法制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以电子货币为视角,将其引入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电子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放大效应和加速效应两个方面,从而加大了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的难度。同时选取我国1990~2009年的相关样本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放大效应以及加速效应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电子货币的通货膨胀效应显著存在,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子货币是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有机结合的产物,天然具有双重标签:既是一种新型货币形态,又是一项新兴支付工具。因此,电子货币从支付体系运行层面和货币政策稳定性层面都对现有的金融监管范式提出了挑战。当前, 相似文献
20.
胡再勇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5,(1):19-30
基于电子货币的狭义定义,本文从狭义电子货币影响货币供求的角度选择影响短期利率的解释变量并构建理论模型。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发现狭义电子货币对30天期Chibor利率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而主要受传统货币电子化、移动网络等支付技术发展影响的变量,如货币供给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现金漏损率与30天期Chibor利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货币供给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现金漏损率对30天期Chibor利率的影响方向均为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