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各地传真     
《中国社会保障》2009,(9):44-45
天津:两大“新社保”9月启动 7月26日.天津市召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制度启动工作会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将于9月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后,预计2009年有10万人参保.4万人享受参保补贴.基础养老金标准全市统一.为每人每月150元。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较早,发展别具特色。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的方法方式、运行体制、保障因素、角色设置方面与美国存在很大的差别。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需要借鉴美国的方法和经验,同时也需要研究和发展我国固有的保障方式。  相似文献   

3.
梁媛 《云南金融》2012,(4X):259-259
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需要考虑各国不同的养老文化与养老历史的影响。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养老历史起源与养老文化出发,分析中国特有的"孝"文化与养老保障起源,在此基础上说明我国家庭养老的必要性,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构建适宜我国发展的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4.
梁媛 《时代金融》2012,(12):259
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需要考虑各国不同的养老文化与养老历史的影响。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养老历史起源与养老文化出发,分析中国特有的"孝"文化与养老保障起源,在此基础上说明我国家庭养老的必要性,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构建适宜我国发展的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宁波市从1986年起进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以来,先后出台了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职工低标准养老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等养老保障制度并不断完善,顺应了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的同时,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惠及每一个城乡居民。截至2013年底,宁波市养老保障体系覆盖人群达到640万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介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而后,在经济上分析了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介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而后,在经济上分析了建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孟颖 《云南金融》2012,(9X):176-178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日渐衰微,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久以来,农民被赋予了土地使用权,那么就应该让土地承担起一部分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并通过可行性探究,认为可以将土地信托方式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孟颖 《时代金融》2012,(27):176-178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日渐衰微,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久以来,农民被赋予了土地使用权,那么就应该让土地承担起一部分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并通过可行性探究,认为可以将土地信托方式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养老保障制度的实践表明,政府是保持养老保障制度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由于政府行为本身的局限性导致政府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政府失灵.因此应明确政府在养老保障制度中的行为必须是有效和有限的,并且是负责任的,必须确立公平的价值取向,并且注重效率,对政府在养老保障制度中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1.
保险业参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在很多地方已经取得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成效显著.这种"政府主办,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能够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社会风险管理职能.保险业参与失地农民保险的主要形式为两种: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模式和纯商业运作模式.商业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多层次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经济滞胀、人口老龄化与政府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纷纷改革其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其基本方向是市场化与多元化。文章总结分析当代西方国家养老保障市场化改革的主流思想:新自由主义、福利多元主义、第三条道路和新公共管理运动,并针对我国实际,提出当代西方养老保障市场化思想对我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一直向城市倾斜,农村成为养老保障的短板。从供给主体的角度来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经历了传统养老制度、公社供养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养老制度以及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五个阶段。目前我国农村在养老保障上普遍存在危机感,渐进社会化养老、城乡投入不平衡以及精准化程度较低等因素都带来诸多挑战,农村养老保障一方面需求多元分化,另一方面供需失衡矛盾突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完善要与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调整相适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与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模式的持续优化相协调,与农村养老服务治理体系的逐步健全相衔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养老保险的理想模式和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因素、经济支持和服务供给,是健全养老保障制度的三元素。保障项目、覆盖人群和责任主体是健全养老保障制度的三维度。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现实选择在于扩大基础养老金覆盖范围,大力发展年金养老金及自愿储蓄性养老金。  相似文献   

15.
崔兴岩  孙洁  于涛 《新金融》2013,(10):51-55
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亟需开拓养老新思路并构建养老新模式,以应对老龄化危机的严峻考验。倒按揭是"以房养老"模式的专有名词,作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形式,国外部分国家已通过倒按揭来保障养老。本文在分析我国老龄化危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倒按揭对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倒按揭能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挥作用的条件,以期能为我国推行倒按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农村养老保障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农村养老保障近百年的探索历程与丰富实践,为我国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首先对德国、加拿大和巴西三个分别代表社会保险型、福利国家型和救助型模式国家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与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六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崔立全 《金卡工程》2009,13(4):183-183
2006年3月16日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鲜明地提出了"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制定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时,应当遵循怎样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新疆新源县哈拉布拉乡和库尔勒市哈拉玉宫乡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居民问卷调查数据、相关人员深入访谈资料和当地政府社会养老保障相关制度文件和数据,分析了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和制度可得性与可及性,发现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并肯定养老保障差异化制度安排的必要性。以期为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政策和具体实施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责任界限不清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国家福利型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政府和单位无所不包。个人几乎没有责任。近20年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引入了政府、用人单位、职工三方分担社会养老保障责任的机制。这种改革取向与国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总体上讲也是正确的。但人们对社会养老保障责任的划分始终未给予足够重视.社会养老保障的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迄今仍是一笔糊涂账.国家、用人单位与个人的责任缺乏明确界定,政府与社会或民间责任边界不清。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不定。这种责任界限的模糊,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和法制建设。同时也直接损害着新制度的有效性。不利于调动社会养老保障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养老保障制度的多层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养老保障制度“新三支柱”和“八层次”优化理念,以及养老保障优化的性质界定、优化主线、优化效果、优化核心、优化目标。养老保障制度优化性质就是采取一定措施使养老保障水平“适度”和养老制度“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障制度优化主线是养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应最大化,也就是养老“人、财”体系的效用改进。养老保障制度优化的效果是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提升,效率改进,发展持续”的养老制度体系。养老保障制度优化的核心是解决“资金平衡”和“利益均衡”。养老制度的优化标准和目标是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为养老制度的优化与风险控制、国民财富分配、人口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社会文化等要素契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养老方式整体效率、优化多层次抗风险、优化多责任破解时代难题、优化多元个人生命周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