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我国住户无酬服务的核算范围和分类界限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根据雇佣市场生产者类型差异将市场替代成本法细分为专业人员替代成本法、保姆替代成本法和混合替代成本法三种类型,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应用条件、估算思路、计算公式以及优缺点,最后以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际估算和验证。  相似文献   

2.
刘军 《山东经济》2008,24(4):26-31
所谓非市场核算是指对人类经济活动中未经市场交易的活动进行的核算,这些活动包括住户生产、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及环境服务等。进行非市场核算具有重要意义。进行非市场核算需要解决若干方法论问题,这包括卫星账户的采用问题,非市场核算的测定目标问题,非市场核算的范围问题,非市场核算的数量与价值测定问题。为了及时跟踪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的最新进展,也出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在我国有必要积极开展非市场核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客观经济信息系统。我国新的国民体系从1985年开始研制,经过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和论点论证,到现在已经较完善的方案,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我国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吸收国际上核算体系的长处后制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的基本结构是按社会再生产的实物运支和资金运动辩证统一运动过程和各个环节来制订的,它与我国原有的核算制度相比,主要的特点,一是扩大了核算范围,从物质产品的核算扩大到全社会劳动的核算;二是充实了核算内容,在原物质平衡表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新SNA的内容,并加以改造使之适合我们国;三是改进了核算方法,采取平衡表、帐户、矩阵相结合的方法,组成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掌握和探索新国民经济体系及其对计划职能转变的关系,对我们更好地从事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情绪劳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情绪劳动的概念、特征、策略和结果等几个方面对当前西方有关情绪劳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并且指出 ,情绪劳动理论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组织中工作分析、劳动管理之类的问题 ,而且深入研究情绪劳动过程、情绪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情绪资源的占有和分配 ,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体验经济”、“服务经济”和“情感经济”等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将无形财产纳入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林 《特区经济》2008,(11):240-242
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不甚清晰,离婚财产分割时对夫妻共同财产中无形财产收益及家务劳动等无酬劳动收益认识不足,有必要将婚姻中的无形财产纳入夫妻共同财产范围进行分割,这样才能保障夫妻合法财产权益,体现法律的平等与公正。  相似文献   

6.
劳动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劳动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即劳动结构效应。在理论上,我们贡献了一个更具有一般性的计算劳动结构效应的方法。在实证分析中,我们按三次产业、农业非农业、区域划分劳动结构,比较全面地考察了我国的劳动结构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劳动结构效应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计算劳动结构效应时,按三次产业划分劳动结构,计算结果更精确些;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纵向比较分析时发现,劳动结构效应进入90年代呈下降趋势,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该趋势从一个侧在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7.
高凤娥 《魅力中国》2010,(22):112-113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特定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以辩证唯物论为哲学基础,以经济管理理论为职能指导,以信息科学为技术辅助,以会计准则、制度为操作准绳的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 一、GDP核算的理论基础 总体来看,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本质就是对国民经济生产成果的各个方面进行各种角度的统计。因此,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理论认识的不同,对社会生产与价值形成的认识的不同,就必然会转化为他们在实践中所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上的不同。此中的差异在国民收入的核算上表现提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一、服务的概念问题和经济思想演 变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可分成生产性 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创造 价值,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服务是 非交易对象,或只是从属于商品交易的 对象,因此服务不像商品那样具有独立 的交换价值。 马克思肯定了斯密的“生产性劳动 创造价值,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 观点。《资本论》主要涉及物质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0.
集中会计核算依托于高度信息化的系统运作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生产,促进发展、提高效率,文章以某科研院所集中会计核算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方案对履行财务的反映、核算职责,直接为基层服务,提供会计报表和其他核算成果等问题加以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开展全面经济核算工作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不少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长期停留在生产过程的核算与反映,远远不能适应经营管理的要求。所以,扩大核算领域,实现全面经济核算就显得非常迫切。全面经济核算是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经济效果的核算。按照全面经济核算的要求,要反映全厂,全过程、全员核算的特点;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和财务责任制;要运用指标、核算、控制、分析等手段,实现国家计划指标;要组织有效的核算方法,应用现代化科学管理,全面反映经济效益;要建立起经济责任制,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分配。搞全面经济核算,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全面经济效益。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商  相似文献   

12.
浅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是事业单位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等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有形劳动和无形劳动的价值总和,包括人员支出、日常支出、补助支出、购置固定资产、修理税费等。成本核算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并且内涵丰富、应用广阔,涉及预算、计算、核算、分析、监督、管理以及控制各方面。搞好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既能提高事业单位经营业务管理水平,还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核算制度,努力做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钱伯海教授的《社会劳动价值论》一书,最近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不同的价值理论决定了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社会劳动价值论是作者立足于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需要,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践的长期研究而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管理、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备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一种系统化、一体化的核算,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进行调节控制和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通行着两种核算体系。一种是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采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balance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或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通常简称为 MPS.另一种是由世界其他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从整体上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状况为目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nal accounts),通常简称为SNA。这两种核算体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赖以建立的生产劳动概念不同。MPS 以物质生产概念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GDP核算体系。无论从收入方还是支出方都无法显示关于生活质量问题,也不能反映经济科学发展,更难以反映人民生活的真实福利程度,使其饱受非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适应我国科学发展的经济现实需求。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核算指标——国内生产福利总值(GDPW)。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GDP核算体系。无论从收入方还是支出方都无法显示关于生活质量问题,也不能反映经济科学发展,更难以反映人民生活的真实福利程度,使其饱受非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适应我国科学发展的经济现实需求。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核算指标——国内生产福利总值(GDPW)。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经济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会计模式和会计理论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与环境资源一体化核算的必要性经济与环境资源一体化核算是指将经济核算与环境核算结合在一起,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从数量上进行的系统描述和测定,目的是为实现一国或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属于宏观核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经济与环境一体化核算源于两个事实:1.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2.为管理所必须的现存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尚没有一个数据系统能够较好反映出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起初,人们认为两者互不相关,机械地将两…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是理论研究中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工具,也是改进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17世纪末以后,随着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方式的推广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思想陆续衍生出了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系列指标,“国富”便是其中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富”学说在中国传播后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共同关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关于“国富”的中文文献面世,其内容主要是介绍“国富”学说的内涵及价值、估算方法及统计项目等。“国富”学说的传播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统计在中国的发展,还使得中国学者对西方经济学说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劳动剩余经济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有多人对二元经济理论不断进行修正和补充,也不断提出挑战,这些修正、补充和挑战使劳动剩余经济更为丰富和完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典型的劳动剩余经济。经济研究者一致认识到,科学地开发我国的剩余劳动力资源,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所谓剩余劳动力资源包括城市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资源。据有关研究资料,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占社会总劳动剩余量的68%,这说明,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的研究在我国劳动剩余经济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即是根据这一前提,在调查了海东地区部分乡村后,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的状况及其转移途径进行了一次小范围区域性的微观研究,以期为该问题的宏观理论研究和宏观决策提供一些微观解剖证据,并提醒各级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在青海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青海农村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中有真正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