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份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珏 《南方经济》2004,25(3):8-13
国有企业之所以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就是要将传统计划经济的基础——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的、股份制形式的民有经济。当前深化国企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和治理结构规范化,混合所有制是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公有制。国企改革的最终走向是要发展到劳动者股份所有制。  相似文献   

2.
一、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我国基本国情,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唯一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3.
奥运经济给中国带来如此大的收益,如何让中国的普通百姓们也从中受益?我认为,应将奥运带来的诸多收益投向构建一个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的社会。推动构建和谐的中国。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要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要体现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宗旨,一句话,就是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  相似文献   

4.
奥运经济给中国带来如此大的收益,如何让中国的普通百姓们也从中受益?我认为,应将奥运带来的诸多收益投向构建一个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的社会。推动构建和谐的中国。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要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国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要体现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宗旨,一句话,就是要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指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其他所有制经济统称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外商合资企业户外合资企业等。)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民经济总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超过800美元,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目前,有的同志提出,共同富裕这种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只能存在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公有制经济之中,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其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长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它服务和服从于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它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全体人民各得其所,能够充分享有正当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变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就是所有制改革。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我国传统所有制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两个“单一”:一是所有制形式单一,单一的...  相似文献   

9.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长期以来,在思想观念上,总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经济成份越单一越好,所有制越公越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恢复了它的生机和活力。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对非公有制经济专门作了重要阐述,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然而,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以人为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工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为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一、以人为本思想是怎样提出来的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历史上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大家很关心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必须随着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在全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做好信访工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群众工作网络,形成群众工作大家做、共同做、就近做、随时做的良好局面。”作者根据多年分管信访工作的实践认为,信访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主旨就是要依靠群众解决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不仅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的三十年,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三十年。马克思曾提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公有制”的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即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只要公有制经济处于“量上的绝对”或“质上的绝对”主导地位,就能确保这种混合所有制的性质为社会主义经济,而建立于其上的政治制度仍然为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1)对工业发展的前程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才可能发展工业,中国一定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在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子,要对自己的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满自信。(3)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借鉴借力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4)坚持群众性、政治性的经济改革和经济管理大原则,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宏观上做好统筹兼顾、计划调节,以期达到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微观上要大力提倡计划性和勤俭原则,充分调动和依靠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不仅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指导中国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发挥过重大作用,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突出经济的政治性,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从政治角度来透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等等。这些精辟的论断,使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了新的时代内容。探讨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政治观,对于我们认  相似文献   

17.
李洁 《魅力中国》2014,(26):359-360
所谓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经长期的革命实践反复验证,指导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因此,我们要将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作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的九条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有制关系1.所有制变革。20世纪80年代,由匈牙利、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开始,蔓延到苏联的"市场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全相同。东欧国家的改革,实行国家所有制并发展市场,取消命令经济。改革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不彻底。从中得出的第一条经验教训是,一个有效能的市场或者说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在所有制结构、财产所有权结构中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和财产私有权的支配地位。这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所有制所有权结构中的地位,不是以其与国民生产总值的  相似文献   

20.
《浙江经济》2012,(5):14-17
实现浙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今后20年,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没有变。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建设和改革的着力点正在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逐步拓展,梯度推进。今后20年,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做起,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妥善处理好影响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