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金融》2004,(6):1-1
当前中国宏观调控措施正发挥作用,货币信贷增速正逐渐减缓中国经济就像一个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的汽车,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只能采取“点刹车”,避免大起大落?近来央行政策出台相对较多,这种注意综合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做法与宏观调控“点刹车”的要求是吻合的。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94万亿元,货币信贷增速从去年末的21.1%,今年初的20.1%,降到  相似文献   

2.
本文发现,2011年以来迅速发展的银行资产创新业务,影响了真实货币乘数增速 近80%的变动,主导了M2增速;而央行调控的外生基础货币增速对M2增速的影响可以忽略。 2017年以来,金融严监管压缩银行资产创新业务,造成其派生存款增速下降,是近期我国M2 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金融监管维持高压态势,同时央行维持较低的基础货币增速,M2增 速将出现过快下滑,冲击实体经济。这对货币政策在“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实体经济”之 间寻求平衡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12月份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由于央行四季度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力度,2005年下半年以来M2快速增长以及货款增速加快的势头得到控制,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35万亿元。货币信贷增长与当前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年底本外币并表各项存款首次突破30万亿大关,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保持较高增幅。全年货币市场交易活跃,12月货币市场利率小幅回升。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商业银行“惜贷”行为和企业贷款行为中的“道德风险”,使得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面临困境,影响了近几年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将使我国直接面对大规模金融创新,这会使传统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不能准确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对货币供应量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国家货币政策中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常作为中间目标的选项。中国“于1996年起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夏斌 廖强,2001)。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无效性  由于中国近年来呈现出经济增长率、价格总水平走势与货币供应量增长情况不一致的现象,人们开始关注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宜充当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这一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主要论据是: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夏斌、廖强认为(2001),“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开始,货…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汇》2013,(3):26-28
2012年已过,经济增长、物价调控,以及财政货币调控均在当年“两会”提出的目标值之内。2013年的两会在即,对即将出台的四大经济调控目标,普遍预期是:GDP增速在7.5%;CPI目标在4%以内;财政预算赤字/GDP约为2%;广义货币增速在13%,信贷新增在85万亿元。2013年中国能否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转型能否顺利推进,目前的财政货币政策搭配是否适宜?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 ,今年适度的货币供给应是 1 7%的增长率。我们认为这个目标偏低 ,建议把货币供应量增速调高到 1 8%~ 2 0 %之间。一是因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和“体制转轨”加快的特殊时期 ,在这种金融深化过程中 ,很多方面都需要“占用”货币 ,货币周转速度大幅降低。从 1 995年以来 ,货币流通速度就一直在减慢 ,大约平均每年减慢 6 7个百分点 ,要维持同样的增长就必须注入更多的货币。如果央行对1 7%的货币供给增长不作修正的话 ,通缩压力将会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再次显现。二是对当前物价上涨会加速的担忧…  相似文献   

8.
2006年货币信贷增长经历了前8个月的过快增长后,9月份以来广义货币M2和供求增速进入平衡放缓阶段:全年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加快,股市发展对储蓄存款的分流导致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企业资金总体宽松,供求投入过多的势头在下半年得到明显控制,全年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总体高于2005年。  相似文献   

9.
从紧的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明年资本市场的存量流动性要比今年有所收紧。由于出口放缓使得2008年贸易顺差增速将大大低于今年.使得明年外汇储备增速也要慢于今年,因此基础货币增速也会回落.从而使得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将比今年有所下降。因此.预计2008年广义货币增速从今年的17.6%降至16%-165%。信贷和货币增速属于流量流动性.明年将偏紧。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由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三个层次构成,中央银行对它们的可控性由弱至强。为能够及时而有效地观测与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力度,需要对便于观测与控制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与预警.文章应用基于先行指标体系的景气指数分析方法,分析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周期波动,揭示中间目标的运行趋向。测算结果显示,未来一段时期内货币信贷增速将放缓。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问题愈演愈烈,市场流动性频频告急。但今年以来货币供应快速扩张,M2增速远高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也较快,按理说不应出现“钱荒”。  相似文献   

12.
2013下半年,宏观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大幅放松和出现大规模外生性信贷需求的可能性较小,企业信贷增速和信贷总量增长将放缓。受外汇占款增量明显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全年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将放慢。  相似文献   

13.
2011下半年经济增长仍具有较强的内生动力,四季度随着物价涨幅回落和政策紧缩力度减轻,经济增速将企稳回升,"硬着陆"的风险很小。本轮CPI同比高点将在今年年中出现,下半年通胀将略有回落,全年通胀应可控制在5.2%左右。受贷款增长放缓、外汇占款继续快增但对冲力度较大和货币乘数持续较低等因素影响,下半年信贷增长将继续平稳回落,货币供应增速将延续放缓态势。货币政策总体基调维持"稳健",但收紧力度会有所减弱,准备金率、利率运用频率明显降低,信贷总量维持偏紧格局但存在局部、适度放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毛长青 《证券导刊》2014,(12):18-20
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导向已经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实现转向,将对市场方向产生以下影响:短中期来看,在宏观流动性收紧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转向将造成实际利率上行,同时负面影响股市的估值与盈利增速;长期来看,在基础货币增速基本稳定后,货币政策导向的转变有利于改变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预期,降低长期风险溢价,利好股市。  相似文献   

15.
宋方舟  王建明  薛锋 《征信》2011,(6):78-82
股票价格变动和货币层次转换是统一的.以此为基础对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和上证综指建立的VAR模型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能够充分反映股票市场价格变动;长期内,不同层次货币供应构成项目的增速差能够反映资金流向,从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过程可以由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进行表征.考虑股票市场的影响,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  相似文献   

16.
货币容纳弹性是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有限度的区域范围,它反映了经济运行客观存在的容纳量弹性。运用货币容纳弹性对我国“十五”期间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可以为制定适中的货币政策提供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政策制定和市场参与常常通过货币信贷增速的高低来判断货币政策的松紧,这种理解不仅过于狭隘,而且存在偏差,并可能导致对宏观经济状况的误判和错误的货币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除货币数量指标外,利率和汇率变量均影响经济增长,这说明货币政策条件不能仅由货币供应或贷款余额等货币总量指标的增长来衡量。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总量指标、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对实际产出均具有显影响(见表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M2/GDP指标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M2/GDP指标的国际比较发现:第一,M2/GDP并非判断一国是否“货币超发”的准确指标.经济货币化进程的推进、金融结构的变迁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都是影响M2/GDP指标的因素.第二,中央银行无法很好地控制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从而无法很好地控制最终的货币供应量;同时,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脱媒,也进一步加剧了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不稳定性.第三,有关我国M2增速合理区间的经验公式已逐渐失效,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些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过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应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本文选取1998年至2005年GDP与货币供应量的季度数据,运用计量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一个比较好的中介目标,人民银行完全可以通过该中介目标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丽 《西南金融》2012,(5):35-39
本文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和M2与物价及产出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1优于M2及M0,但总体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不强,其原因是M1、M2的可控性、可测性及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