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文寿 《新智慧》2003,(8B):45-46
  相似文献   

2.
3.
经济学视野中的审计期望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是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状况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在我国,审计质量与报表使用者的要求之间存在审计期望差。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期望差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报表使用者对审计质量的要求过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审计质量的供给受成本效益因素的制约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市场的弱势地位的影响。缩小审计期望差的根本措施在于制度的完善和审计声誉市场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较为普遍,人们希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努力来改善这种状况,因此,审计期望差成为影响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必要把握审计期望差的,以及分析造成审计期望差的成因,由此寻求缩小审计期望差的对策,以减少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分析审计在现代民间审计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我国民间审计中的应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受审计软件开发、审计人员知识局限所制约。扩大分析审计的应用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需要审计人员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作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审计期望差距的扩大,导致了大量审计诉讼的发生。本文拟从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来分析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必然,并指出在我国实行风险导向审计所存在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审计收费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计市场独立性的缺失使得审计丑闻屡屡出现,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目前我国的审计收费制度.本文从审计收费同审计独立性关系入手,主要剖析审计收费制度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从而指出审计收费制度的弊端,并就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审计期望差伴随着审计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发展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长期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十分重视审计期望差问题的研究。文章在回顾国内外理论界对审计期望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审计期望差的构成框架,并依据此框架分析了审计期望差的成因,最后针对期望差的成因探索了缩小审计期望差的路径,形成审计期望差缩小路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
周洁 《新智慧》2003,(4A):25-26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审计市场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现状带来审计收费中的审计回扣现象.现行法律赔偿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风险低下,使审计收费中预期损失所形成的机会成本转化为事务所的现实利润,为审计回扣提供了操作空间.审计回扣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审计质量的降低,但过度的审计回扣将影响审计质量.应完善审计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审计定价的实证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审计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上市公司审计定价实证研究体系中,模型和变量的选择至关重要,从近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成果来看,以Simunic提出的审计收费模型和刘斌等提出的修正模型最具有参考价值.国内外其他专家和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定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全面、系统分析这些各有侧重的实证研究成果,有利于人们加深对审计定价领域的了解,从而在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有方向性地实证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复杂化,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本文从审计风险模式的演变入手,从审计准则和审计实务两个方面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最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的分析与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计过程实际上是审计风险的控制过程,也是审计收益、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的权衡过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只有正确地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才能找出理想的期望审计风险,进而求得最小的审计成本。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又很难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正确地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遵循适度的谨慎性原则即适度高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4.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随着“宁广夏事件”、“安然事件”等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受到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本文就现在审计界最为热门的这一主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从审计产生的原因开始探讨促成风险导向审计形成的缘由及基础,论述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类型及其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利弊,并且阐述了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尽管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今后的审计方法发展趋势必将是风险导向审计,至于采取何种方法模式,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相关内容,合理确定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证了声誉效应对国有企业造假行为的抑制。文章以审计收费模型为突破口,论证了检查风险的概率可以在声誉效应的作用下得到降低。最后得出结论,声誉效应是一种有效控制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的机制,它的形成是国有企业、监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三者之间长期博弈均衡与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独立审计及其信息产品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私有品”,应遵循市场原则来实现“优质优价”的供应状态。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虽然具有“公共品”的一些特征,但不过是基于私有产权的“私有品”外溢的“副产品”,因而也应在整体上参照市场原则来供应,即由真正需要独立审计及其高质量信息产品的委托人来付费,或由上市公司代为付费,而不应由经营管理层及与之“合谋”的大股东来“专断地”控制对独立审计及其信息产品质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审计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容易。本文详细论证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图示立观地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48项CPA执业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准则全面、实质趋同的CPA审计等执业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中国CPA审计实务将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转变。本文从审计模式演进的角度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原因,说明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突破了传统审计模式的局限,以期说明我国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