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一、新一轮楼市新政颇具新意 (一)以前的调控主要注重抑制住房需求.而这次调控在抑制住房需求的同时,积极增加住房供给,进行双向调节 面对几年前经济过热的宏观经济环境.之前的几次房地产调控.都是从抑制需求入手,如对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等,同时通过控制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控制供给的增加。在供不应求的格局下,  相似文献   

2.
土地政策宏观调控手段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星 《上海房地》2005,(1):38-41
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政府可以主要通过控制土地供给的数量、供给结构、供给方式、供给主体等多个方面影响经济运行,而且,在调控时可以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这可以使政府能有更多的选择、更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地价是一种经济杠杆,政府运用地价杠杆可以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城镇土地市场进行调控,从而可以促进土地的节约和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旨在增加有效供给来抑制房价上涨的《通知》,无疑是挥向楼市的又一记猛拳"新国十条"确立了从引导需求和加强供给两个方面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思路。在其实施之初,由于收紧信贷有效遏制了需求,调控立见成效。然而,市场等待的第二把"利斧"——加强供给却迟迟没有出现。相反,地方政府推地更为谨慎(上半年主要城市实际成交的土地占全年供地计划的比重低于40%),部分开发商仍在囤  相似文献   

5.
论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意义和独特优势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经济调控手段的丰富和完善,对于调节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供给结构的协调、房价的基本稳定和整个调控目标的实现,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目的:以北京、上海等14个城市为例,评价2003-2007年我国城市土地供给总量调控的绩效。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土地供给总量调控的绩效较低,存在明显的城市差异和年际差异,呈线性下降趋势。研究结论:土地供给总量调控的作用不充分,没有很好地实现调控目标,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及风险性。文章提出了改进土地供给调控工具、完善土地供给管理体制、明确土地供给调控的作用范围等政策建议,并作了相应的讨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自2010年开始的一轮房地产调控,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未来到底走向何处,各种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期望。我的期望是,遵照中共十八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精神.精确抓住住房需求这个关键环节,从土地供给、金融支持、税费调节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措施,进行平稳化调控。  相似文献   

8.
土地用途和供给数量规制是地方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主要政策工具。规制的强化意味着供给减少,从而影响房地产价格。然而,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存在的现象是土地规制强化与供给过剩并存,在市场形成房价上涨预期、地方政府土地收益有所增加的同时孕育了潜在的市场风险。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规制强化与过剩供给将同时产生作用,土地价格有可能偏离正常水平。我国土地利用规制调控应注重:(1)辨识中国土地利用规制失灵的原因;(2)强化需求端管理,注重需求引导和分层次需求管理;(3)适度加大规制刚性,注重需求与供给在中长期尺度上的均衡;(4)谨慎开发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9.
从土地供给和房地产开发两方面着手,对上海市住房供给的有效性进行定量分析。土地供给方面主要是:土地供给,总量相对需求不足、供给结构失衡和土地闲置等问题。房地产开发方面则有:投资结构单一、开发档次不合理和住宅施竣比畸高等问题。因而,研究者从制度角度、开发角度和需求角度三方面研究阐述了提高住房供给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品住宅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所形成,土地是影响商品住宅供给的重要因素,货币政策也影响着商品住宅的需求和供给.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经常使用货币和土地这两个主要的政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调控商品住宅市场的供需和价格.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东南置业》2011,(1):18-18
温家宝:坚定不移搞好房地产调控 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保障土地供应,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特别要增加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供给:  相似文献   

12.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土地制度创新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土地制度和政策支持。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地制度需求的基础上,剖析了现行土地制度中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并从创新土地供应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收储制度以及土地税费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迫切需要差别化增加土地制度创新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制度是我国基本制度之一,但在诸多方面已不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增加土地制度创新供给,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当前迫切需要增加土地制度创新供给1.持续增大的"双保"压力对土地制度创新供给提出了迫切需求。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时期,2001~2011年间,人口城镇化率由37.7%升至51.3%,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被联合国称为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我国粮食安全压力亦持  相似文献   

14.
"增供给、抑需求"的政策组合,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预计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将取得明显效果9月下旬以来,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监察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有关土地、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调控政策。这些调控政策的实施,将对房地产市场的后续运行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住房供给弹性是制定和评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重要指标,利用中国30个省市区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中国住房供给弹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房价、信贷、土地供给和建筑成本等因素对住房供给的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性。在东部,土地政策对住房供给影响最显著,在中西部,信贷和房价政策对住房供给影响最大。中国住房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均存在区域差异,这表明政府应根据不同区域市场供需特性,制定针对性强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分析 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从调整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等方面进行了三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说,房地产调控在抑制投资需求、稳定房价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房价进一步上涨,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17.
抑制炒房,调控房价似乎是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基本点。不过,从市场角度看,住房用地实际供应不足,居民购房需求缺口较大,还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中央土地供应信号收紧,房地产市场囤地惜售等炒作现象有所抬头.囤积土地成为房价上涨的主因。因此,我们认为中央调控重点应转向保障性住房用地实际供给,抵制土地投机。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4,(12):93-97
为促进分类调控政策和土地供应计划的有效实施施,将房地产投资风险类型分为需求风险、供给风险、供需风险和房价偏离风险四种类型型,并依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20个重点城市进行风险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城市的基本面不同,风险类型也不同,采取的应对措施应有所差异。对于供给类风险型城市型城市,政府应通过控制土地供应节奏、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以防范;对于需求类和供需类风险型城市型城市,政府应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人口导入以促进住房消费需求;对于房价偏离风险型城市型城市,政府应采取市场化的调控手段段,促进房促进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平。  相似文献   

19.
贾康 《英才》2013,(8):92-92
"越调越高"这个命题是有误导的,因为如果不调控,房价不知道要发展成什么样子。房产税改革,为"房地产调控"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建设。不过,当下对房产税的认识上,还有一些有争议的地方。第一,土地问题。有观点认为只要实行土地私有化,放开市场,让需求、供给双方自由竞争,地价、房价等就会回归平稳。这种分析缺乏依据。城市土地特别是中心区地段极富稀缺性,任何中心区的土地资  相似文献   

20.
距4月份楼市调控不足半年,新的政策配套又扑面而来。 与此前抑制需求与增加供给相平衡的楼市调控有所不同,这一次政策指向更侧重抑制需求,在抑制需求的同时增加供给。这包括更严格限制购房数量和贷款条件,同时明确宣布将启动房产税全国范围试点,达表明政府非常明白:除非新政到位,否则价格反弹就是迟早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