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地产调控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特点 1.房地产调控目标因时而变,总体呈现长期化、常态化趋势 从2004年起到2011年,房地产调控持续了8年,中间历经新老“国八条”、“国六条”、“国四条”和“国十条”等调控措施。2010年,继4月颁布“国十条”之后,9月中央各部委及时出台调控措施,坚决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被称为“二次...  相似文献   

2.
调控三题     
自“国六条”出台以来,最新一轮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已近一年。在此轮空前密集、全面、强硬的调控措施下,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调控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距离“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房地产调控已进入深水区,在一系列金融、税收政策的组合出击下,近来又配合限购、限贷、问责等颇具行政色彩的措施,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依旧高企的房价,以及保障性住房在推行中面临的困难,为未来的调控平添了一丝愁云。时下,各界对房地产调控的方向和措施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调控手段很难再有创新、高房价很难得以抑制;也有人认为现行调控政策势必能够挤出房地产泡沫,只是时间的问题。笔者以为,当下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控后的平稳期,有必要对现行调控政策作一总结、归纳,同时也为未来的调控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实施,对抑制房价上涨发挥了明显作用,必须进一步坚持调控政策方向,以巩固调控成果。鉴于近年来房价过快上涨的根本是流动性过剩问题,房地产市场调控真正需要进一步坚持的,是“金融措施第一,税收措施其次,土地及房地产政策配合”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5.
“双向调控”一词,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14年两会上透露的信号.一时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房地产双向调控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06年1月24日,《解放日报》就曾刊发题为“今年房地产政策双向调控”的文章。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透露出“双向调控”的楼市政策信号.但当前房地产市场双向调控仅仅是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还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地产市场十年调控却效果不佳,被人戏称为“空调”。本文作者在分析现有调控措施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规范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管理,严控租金价格的调控措施,作为当前调控政策的补充,并借鉴国外立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围绕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态势及发展,争议很大:正常与否、过热与否、房价高低等,意见十分对立。由于对市场存在问题及其发展态势之担忧,有关部门及一些地方先后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比如“121号文件”、提高房地产开发的资本金比例、限制期房炒作等等,这些调控措施是否必要、是否妥当,在各个层面,意见也很不统一。  相似文献   

8.
《山东企业管理》2010,(9):19-19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加息并非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调控手段,但对处于调控敏感期的房地产市场影响重大。加息将强化“国十条”和9月底出台的“五项措施”的调控效果,增加持有成本,进一步抑制购房需求,尤其是以规避通胀预期为主要原因的购房需求。  相似文献   

9.
“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负”。尽管中央政府针对高房价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密集调控,然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社会上甚至形成了一种“越调越涨”的心理预期。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中,行政体制不合理是其外部制约因素,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选择和调控方式不当则是政策本身的缺陷。鉴于此,厘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目标及内涵,根据调控政策环境的变化,科学、灵活地对政策目标进行选择与平衡,是保证房地产政策调控有效性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初衷是遏制高昂的房价涨势与突飞猛进的投资规模。然而,调控结果却事与愿违,房价不降反涨,而且是全国性反弹。房地产投资规模也不见明显回落。这虽然是人们不愿见到的现实,却也在意料之中。面对如脱缰野马般一路狂奔的房价涨势。一时间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机制上。《房地产导刊》约我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看法。我就立刻想到“该不该调控?调控什么?怎么调控?”这个主题。之所以定义为“讨论”。那是想特别强调本篇论文“抛砖引玉、仅供参考”之意。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市场是否能够健康运行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不同时期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八次宏观调控原因各有差异,调控的重点有所不同,调控措施也不尽相同。前四次实施的调控都是紧缩性的调控,分别是针对1978年、1984年、1987至1988年,以及1993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后四次调控对房地市场影响较大,下面分别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调控的风向微转。 采访的相关人士大都称。中央政府将对现有房地产政策进行微调。 支撑他们做出上述判断是他们坚信,2012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放宽房地产调控不会导致2009年房地产市场“一飞冲天”的光景再度上演:与此同时.2011年房地产市场史无前例的严峻调控.已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及债务风险,由此增加经济放缓风险及相关的失业问题,正在引发更多的担心。  相似文献   

13.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5,(14):78-79
当“关系”不再是最重要的玩法,资金实力就成为这个行业的决定力量房地产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今年出台的针对房地产行业政策接连不断,“国八条”、“新八条”、“511文件”,目标越来越精准,把从2002年开始的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严厉水平。511文件指向住宅市场的投机者,首当其冲受到直接冲击的却是房地产企业。据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4.
李频 《上海房地》2012,(6):60-60
今年5月中下旬,温家宝总理在武汉调研经济运作情况时说,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就宏观调控进行“及时适度预调微调”。对此,中央以扩大内需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但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依然没有松口。细细琢磨,会发现房地产调控的基调虽然没有改变,但口吻已经温和得多。  相似文献   

15.
调控“失灵”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调控“风暴”过后,房地产市场经历一个短暂的“低迷”观望阶段,部分地区投资过热势头得到有效抑制,过热的购房需求开始降温,但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衡量房地产调控成果的重要指标——房价却呈现报复性反弹,涨者继续涨,回落者又开始反弹。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央一系列对房地产业的政策调控,不仅反映了政府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去房地产严重泡沫化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急切关注。重点表现在对房地产业采取的保障性措施,其中包括加快建设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调控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房地产业纳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实现房地产经济的“软着陆”。同时,房地产调控措施又将深刻地影响着相关股票的走势,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左右股价的波动。期间,笔者提醒投资者关注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10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但依然不稳定,必须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调控手段,从长期讲还需要逐步完善,更加注重市场和法制手段。”在此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要求,“抓紧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系统配套、科学有效、稳定可预期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温总理两次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前次强调调控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后次要求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体系,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土经济》2007,(4X):52-53
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用地持续健康发展,贯彻国家“限房价、限套型、竞地价”政策,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将采取六项措施加强房地产市场用地调控。  相似文献   

19.
张跻  付琦 《上海房地》2014,(3):7-10
以2003年央行“121文件”为起始,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已整整进行了十年,市场始终处于“涨价——调控——再涨价一再调控”的循环,保障则始终处于“住房困难——建房——降门槛——需求不足——住房依然困难——再建房——再降门槛——仍然需求不足”的循环。笔者认为这是调控思路出现偏差所致。这些年的调控,政策制定者始终脱离不了”房价太高”、“投资投机太多”、“开发商利润太丰厚”、“保障投入不能亏本”的思想束缚。现在需要认真反思,寻求房地产调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民生,中央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效果均不显著。本文从房地产市场内在利益群体行为逻辑角度指出调控失效的原因并提出解决之道。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中的主要利益群体分布及其行为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