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现在人们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信息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需求。本文分析了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主要作用和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网络技术取得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一个最重要的话题,电子信息工程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力正在逐渐的加大,人们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也正在与日俱增,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正面临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为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从目前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来看,电子信息工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无论是在纯技术领域还是产业发展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前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分析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趋势,明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现有状况和未来走势,努力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质量,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常亮 《市场周刊》2020,(15):0170-0170
虽然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也已经被运用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不过其竞争力还是比较弱的。所以,一定要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创新,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在市场中得到成长,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产业的世纪,是科技智能化和高度发展的世纪。由于在网络技术和电子工程技术方面不断取得飞速发展,使得原本高科技化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开的组成部分。目前人们的生活生产对电子信息工程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而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策略,这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有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文化的进步,信息化、智能化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开始广泛应用起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通信工程行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电子通信工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电子通信工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教育事业中,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效率,在某种意义上,电子通信工程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带了极大便利,构建了一个共享、高效、智能的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电子信息工程含义、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重要性、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快速发展的措施等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商》2015,(8)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使电子商务业务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国家扶持政策和企业自身发展等原因导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缺乏创新技术,核心技术不完善甚至缺少核心技术。文章基于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持续提升,在新时代下,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已经大量运用了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正是因为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促使了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并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对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安全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也陧慢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也使得人们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在逐渐增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越快,也就随之产生了越来越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人们如何合理、有效地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使用等相关问题。接下来本文将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电子信息工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子信息工程作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优化改善的作用,基于此种背景,因此,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电子信息重要性、电子信息在工业中的应用分析、电子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中必须要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育、创新完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浅显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佳思 《商》2014,(3):264-264
21世纪作为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掌握信息的数量与时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乃至影响政权的稳定。因此,各国在信息技术工程的投入都是巨大的。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的需求是巨大的,如何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先进化,是我们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近年采也发展迅速。在该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剥约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健康发展。本研究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以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出发,着重分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就业市场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而提出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8)
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融入到社会之中的深度和广度,该技术成为21世纪最具渗透力的技术之一。本文在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概念、重要性、发展现状和发展有效途径的基础上,对该项技术在军事与航空航天领域、通信安全、交通运输、射频识别技术、工程领域及其它方面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瑜 《消费导刊》2013,(7):155-155
新世纪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是信晏化的时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高度深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信息化的专业型人才,尤其是青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高端人才。社会对信息化需求的深入,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电信工程,电信工程的作用,以及如何快速促进电信工程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凌霄 《商》2012,(19):242-242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虽然还算是不叫成功的,但是很多方面并不能满足市场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比如:课程群安排不合理、教材质量低、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要求、课程定位不明确等等。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人才。因此,为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认为,不断的改革课程安排和选用新教材,并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是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人才发展的必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海丰 《市场周刊》2020,(17):0216-0216
现阶段,互联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随着企业和个人的数字化进行不断加快,主要技术应用在电子商务领域、信息家电领域、通信网络领域、Web开发、万物互联等领域。电子信息工程通过运用硬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基础设备以及终端设备的共同结合,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文章主要对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网络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周广伟 《市场周刊》2020,(13):0212-0212
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而言,在现代中国科技朝着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发展力量,同时还为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强有力的实际贡献,二者一起发展,并肩前进,相互辅助,在之后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小觑的核心地位。本文主要分析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识,电子与信息工程师的基缸要求是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和维护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员,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亚奥细致,做设计及制造等方面的工作要一丝不苟,争取微合格的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沈勇 《消费导刊》2013,(2):164-164
21世纪,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继而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也快速提升。由于人们对电子信息的过分依赖,造成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面临着巨大发展需求的问题。然而,电子信息过于快速发展,势必会引起更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精品专业建设的研究”系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科研项目,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研究法、阶段评价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来规划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精品专业建设;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了解相关企事业单位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调研专业人才就业岗位设置的,围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紧密校企对接为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标准,以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发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三平台”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发具有项目化、职业化特色,能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核心课程及工学结合项目式教材,建设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内容,实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该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