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归纳了美国债券市场的六个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启示和借鉴。笔者认为,从美国国内看,抵押贷款证券化、政府参与和定息债券都对美国债市影响重大,而长期国债收益率对美国长期利率也影响重大;从国际看,外资对美国债市影响重大,美国债市对全球债市也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短板的债券市场从种类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随着2013年第一季度银监会“8号文件”的出台,债市黑天鹅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债市风暴风起云涌,债市打黑愈演愈烈。在这样一个金融大背景下,本文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来探讨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和违约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房贷、债市与美国财政、货币、外经和能源政策四位一体宏观调控机理,并通过对2003年以来美国宏观调控的实证,破解了格林斯潘之"谜"的政策性原因,最后探讨了对我国房贷、债市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启示与借鉴。主要结论是,2003~2005年美国四位一体宏观调控的结合点是债券市场,通过推动债市高涨和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刺激房市繁荣,进而带动经济升温;四位一体宏观调控对房贷和债市的综合影响是形成格林斯潘之"谜"的政策性原因,其中"东亚美元"、"西欧美元"和"石油美元"对美国债市的大量注入,以及联储在负利率水平上的连续提息,是形成格林斯潘之"谜"的政策性主因;美国次贷危机是2003~2005年联储低息和提息期间过度宏观调控的后续反应;格林斯潘之"谜"是美国债市和房市过度刺激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4.
张淼  苏树红 《经济师》2006,(11):97-98
纵观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的变化与宏观调控各项货币政策的实施,决定了债券市场利率及债券指数运行趋势,也左右着市场成员的预期与操作导向,从而直接影响债市的行情走势。要研究债市,必须认真研究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各种货币政策的选择,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握债市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建立新的投资组合,规避各种风险,把债券投资业务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实证角度给出了美国抵押房贷市场、债券市场以及抵押房贷证券化规模和构成演变的概貌。分析了单一家庭房贷、国债、市政债券、公司债券的定息和调息(浮息)构成,探讨了机构与非机构抵押债券构成及房贷证券化情况。基本结论是:美国抵押房贷市场以定息房贷和民间的普通房贷为主;定息和政府支持的房贷比重呈下降趋势,而调息和普通房贷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房贷发放中提前还贷的比重较高,形成"高发放、低净增"的状况;债券市场中抵押债券所占份额最高;定息债券的债市份额高于浮息债券,占有债市的主体地位,但其份额和地位在下降;抵押债券占债市比重因房贷证券化而快速提高,其中定息抵押主导抵押债市,但其比重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外部救援方案只能缓解债市融资燃眉之急,关键在于其自救措施——经济结构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国际化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峰 《经济论坛》2006,(9):113-113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自1997年6月成立以来,年债券交易量已由1997年的319.52亿元,猛升至2003年末的15.12万亿,债券总量年均增长速度都在150%以上。即使在宏观经济调控的不利影响下,2004年末债券交易总量仍达到12.78万亿。它已成为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与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场所,也是非金融机构和个人踊跃投资的金融市场。然而,与许多先进国家的银行间债市相比,我国银行间债市由于起步较晚,仍面临许多问题。特别是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市中存在与国际通用模式不同,但却被忽视的问题——封闭式回购。这不但使我国金融市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这…  相似文献   

8.
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之后,促使更多资金 流向债券类资产,为后市债市波动性增加埋下 了伏笔  相似文献   

9.
债券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中国债市今年8月份以来的大震荡,几乎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债券投资风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22O0亿巨量逆回购令资金面顿时好转,但这显然未给债市带来重大利好。22日招标的今年第三期10年期国债招标再度出师不利,酋场招标倍数仅为1.3S倍,创下今年同期限国债的新低,受此影响,债市二级市场继续走弱,10年国债中债估值上升4个基点至3.39%。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一个重要金融现象是流动性溢出效应.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交易的国债和股票为样本,利用VAR技术分析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的流动性溢出效应问题.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远大于交易所交易债券,我们发现存在显著的股市流向债市的流动性溢出效应,而债市流向股市的流动性溢出效应统计上却不显著.同时我们发现各个市场自身的收益率和波动率对其流动性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我们还发现两市自身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强的自相关性.证据表明当我国资本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尤其要加强对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和监管.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的必要,使股市和债市的流动性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自2009年3月推出QE后,大量资金涌入银行,但银行又找不到可信赖的债款者,结果大量资金流入债市及股市,导致债市及股市上升,但经济又未见大幅改善.上述情况于1998年9月至2000年3月的香港亦曾出现过,特区政府动用1000亿港元外汇储备购买港股打击国际大鳄,令恒生指数大升,但同期香港经济又未见改善.  相似文献   

13.
张卫华 《经济》2007,(9):32-33
由国债、金融债以及企业债一统债券市场的局面有望近期结束,市场化特征明显的公司债或将成为一支崭新的债市生力军.  相似文献   

14.
国债的收益率、收益率的波动性及储备货币地位是影响境外投资者持债动机的重要原因。美国国债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低波动风险和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强势地位增强了美国国债的吸引力;日本国债的低波动性使其境外投资者往往在危机时期将日本国债视为避风港。我国国债较高的收益率会加强境外投资者的持债动机,但高波动性不利于债市开放。可从完善境外投资者跨境投资途径、加强外汇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入手提高我国债市开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对金融市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框架:基于利用金融市场间多元GARCH效应所识别出的结构VAR模型和结构GARCH模型,首次构造出均值和波动溢出指数模型,并对我国汇市、债市、股市和货币市场间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市场间的同期关系较为显著,且大部分与金融学基础假说相吻合;股市和债市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强于其它市场间的均值溢出;各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强于均值溢出效应;并且股市对其它市场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导刊》2009,(11):8-8
投资者应正视当今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应抱残守缺地坚持以往投资理念。在未来不确定性加大时,提高在债市的投资可能不失为一种较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央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的下调、股市大跌、国家对房地产投 资需求的猛力调控都导致大量的资金进入债市,但种种迹象表明债 市出现的是非理性繁荣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几年对中国M2/GDP炒作比较多,认为中国M2/GDP较大,因此说中国是货币超发。我觉得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和理性的认识。中国M2/GDP比较高,主要因为中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一个经济体。当前,我国的社会融资大部分都是通过银行来完成的,股市和债市的规模相对比较小,它只是M2的0.5倍,美国的这两大市场——股市和债市的融资规模都超过M2的5~6倍。直接融资渠道扩大了以后,沉淀在银行的资金会出来,减少货币乘数,使M2/GDP比较低。那么,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金融市场就会更加复  相似文献   

19.
宋璇 《商周刊》2014,(10):80-80
随着*ST超日不能按期支付公司债券利息,债市信用风险正引起各方关注。在超日债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其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很大质疑,从*ST超日的案例可以折射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4):F0002-F0002
多方面信号表明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正处于企稳回升的状态,GDP增速缓慢回升是值得期待的,银行间资金面可能较去年略紧,货币市场利率整体小幅抬升,债券收益率震荡小幅上行,债市基本没有趋势陆的交易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