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西方常用一种资产计价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会计的稳健性原则,本文分析该方法在投资核算中的运用,试为完善我国的投资核算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短期投资的信息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它具有现金性和风险性,因此在会计报告中应予以充分揭示,而在揭示的同时,将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如何对短期投资进行再确认和再计量的问题,目前,关于短期投资计价的会计方法有三种;成本法、市价法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本文从决策有三种;成本法、市价法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本文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主张采用市价法,并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5.
6.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刍议王鸿艳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产物,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标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运用稳健性原则,虽然存在一些弊端,对我国的某些企业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但它毕竟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多年来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企业会计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应该充分地看到这个原则在市场竞争中的积极作用,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它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反映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的特性以及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使企业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让稳健性原则成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存货计价的最新进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明 《上海会计》2000,(12):29-31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 ,目前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先进先出、后进先出、最后一次进价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迄今为止 ,没有一种方法溶科学性、简便性和及时性于一体。本文试介绍一种全新的存货计价方法———最新进价法。一、最新进价法的操作方法及帐务处理1.操作方法。采用最新进价法 ,平时进货按实际数量、单价及金额入帐。进价如有变动 ,即使未发生销货或耗用(下统一只称销货)业务 ,存货结存成本也采用最新进价计价。发生销货业务时 ,结转的单位成本也为最新进价。这样 ,存货结存成本必定会大于、…  相似文献   

9.
黄晓燕 《会计师》2009,(2):16-19
<正>存货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对期末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Lower of Cost or Market Value,简称LCM),另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对期末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Lower of Cost or Net Realizable Value,简称LCN)。目前对于期末存货的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国家除了英  相似文献   

10.
刘晓玉 《税收征纳》2006,(6):36-36,38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发出的存货,一般来说.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管理的要求、存货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以及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从发出存货的计量方面来讲.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就生产型企业为例.笔者认为.存货中的购进环节由于受物价持续上涨和下跌等原因的影响.企业发出存货计价环节对当期净利润及所得税影响的计算也显得非常重要。据此.笔者特在存货发出环节中选择其中两种不同计价方法进行比较: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帮助加强理解、掌握和运用.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稳健性原则是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是陈报会计信息时对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取舍条件,国内外对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999年颁布的《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中,对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有所加大,本仅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现有研究表明,先进先出法(FIFO)与后进先出法(LIFO)会产生不同的资产与盈余报告,且在税收管理和盈余管理上,后进先出法容易诱发报告主体的节税筹划与LIFO清算。但从实验逻辑上看,两法各自会产生好品循环效应与坏品循环效应,两种效应又分别表征为价值前置与价值沉淀显示机制,后进先出法也因此具有更加深刻的资产信息报告价值与市场信息传达价值,两法互斥会面临税收监管、盈余信息监管与资产信息报告、市场信息传达的两难选择。理论分析与相关证据也表明,受契约成本等成本约束,后进先出法对节税筹划与LIFO清算的诱发往往成为一种理论假定而不是实际结果,因而取消后进先出法的现行会计准则安排仍然不能诠释制度的最优均衡。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此文通过收益法在西方企业并购评估中的运用,揭示了企业价值的内涵,指出企业的产品价值、企业的资产价值和企业价值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涵义,不可同一而论,在评估实践中应正确予以把握.关于收益法的使用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收益法作为评估基本途径之一,其科学性毋庸置疑,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收益法是最能体现资本未来获利能力的一种评估途径,对此,我们应持理性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对待.此文所举案例涉及欧美两个地区,其法律环境及评估理论、方法和标准,以及公众的承受能力与我国均有差异,作者撰写此文旨在介绍一种思路,一种评估理念,以促进我国评估实践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