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彦  孙文生  李玮 《经济论坛》2006,(20):11-12
一、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 产业竞争力是衔接国家竞争力(或地区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纽带。工业竞争力是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最集中表现,属于产业竞争力的范畴,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地区工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国内外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薄弱是一个整体竞争力的差距问题,因此,提高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层次上同时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加速提高中国民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丑晶  陈伟 《现代财经》2007,27(6):72-74
运用系统范式分析现代国家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应当包括企业行为,产业环境,要素禀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习俗,国际环境等。这些在国家、产业、企业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中具有不同作用,国家和企业应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形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潘玉梅 《新经济》2013,(29):68-68
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单元,企业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基础。近年来,施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规模质量参差不齐。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价格和工程质量也大有不同。正规的大型企业有时受到小型的成本偏低的企业的冲击。在这个大市场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王雅 《时代经贸》2012,(24):99-100
本文对2004年11个国家的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相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通过研究众多竞争力评价指标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指标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从而找到进行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科学评价指标,提出提高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吕筠 《经贸实践》2006,(1):37-38
从经济发展阶段性来说,中国已基本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来支撑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与基础,粗放型发展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产业竞争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使国内竞争性行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金、人才、技术和资源,以提高企业和整个国家的竞争力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目前世界上约有6.4万个跨国公司,它们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66.7%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培养自己的跨国公司,增强企业跨国投资的能力。“走出去”主要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本文所谈的“走出去”战略以讨论境外直接投资为主,对杭州企业“走出去”状况进行分析,对怎样利用国外资源增强杭州产业竞争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世界国民财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分配不公,其根本原因是双方在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巨大差别。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竞争力又取决于企业核心能力及其战略。世界各国要想取得与其自身人口相当的国民财富,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途径是:(1)加大跨国公司向中国技术转让的力度;(2)组建和扶持具有强大实力的大企业集团;(3)铸造核心能力优势。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竞争力,是河北经济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大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深。产业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国政府、产业和学术界对产业竞争力理论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本文在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学术界关于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决定因素、评价指标、理论依据、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等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综合。  相似文献   

10.
企业竞争力研究现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传均  周慧 《技术经济》2004,23(3):34-35
对企业竞争力的涵义可以有多种理解。在综合各种理解的基础上,企业竞争力可以定义为:在竞争的环境下,企业有效利用甚至创造企业资源,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领域和产品/服务的价格、质量等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消费需求,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并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竞争力是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综合反映。竞争力按不同层次通常分为国家竞争力、产业或行业竞争力、地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国外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春奎 《生产力研究》2004,18(1):187-188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表明 ,国际竞争力至少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的层次 :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 ,中观层次的产业竞争力以及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力。本文对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家管理与发展学院的国家竞争力理论、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以及基于资源和能力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竞争力的界定,学术界尚无统一认识,绝大多数学者把竞争力与具体的国家、区域、产业、企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对于竞争力的研究视角。如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认为,竞争力是一种能创造附加值的综合能力,包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效率形成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由环境左右形成的竞争力,后者是更主要的内容,可以很好地解释国家获取财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用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战略。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值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对许多地区而言,在产业发展起步阶段,由于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较低,寻求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促使当地关联企业走向产业集群的路径是一项既现实又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金融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等是构成金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理论基石,且研究视角各有侧重和不同.金融产业是金融要素的空间凝结,金融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应该定位于中观视角,且在此基础上构建金融产业竞争力综合分析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5.
潘和平 《技术经济》2005,24(1):35-37
一、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对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 ,意义重大。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竞争力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产业竞争力决定产业兴衰并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导产业、关键产业是否有竞争力相应决定着其经济在国际或国内的地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差异的直接体现就是其主导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二、安徽省建筑产业竞争力相关指标比较分析1、我省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2 0 0 2年 ,我省有建筑企业 15 6 9家 ,包括国有企业 2 5 1家 ,集体企业 710家 ,…  相似文献   

16.
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的品牌,是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市场资源优先分配权的强大武器,其价值已从企业延伸到了国家。具有更大影响力、渗透力和竞争力的大品牌,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国家竞争力的载体。本文综述品牌、品牌价值的基本内涵。针对目前企业品牌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就企业品牌战略和品牌建设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垄断竞争力是企业、产业与国家获取垄断利润的基础,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决定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技术垄断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通过分析技术垄断竞争理论及其内部演化路径,以及发达国家维持其全球技术垄断竞争力优势的原因,试图从产业技术垄断竞争力角度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析制造业企业营销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制造业企业是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企业,一个国家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开放的市场上要想生存和发展,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是其基本条件,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指的是企业在开放的市场范围内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包括服务的能力,其价格和非价格特征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强的市场吸引力,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价格竞争力的源泉主要来自于企业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而非价格竞争力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的竞争力,即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制造竞争力和营销竞争力,企业营销竞争力即企业在营销方面的竞争力,它是指一个企业在准确地获取市场有关的信息,敏锐地判断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正确的市场战略,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并对企业产品组织实施适当有效的营销组合策略,从而占领较高的市场份额并获取利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五次产业整合的浪潮,尤其是近几年,其产业整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大型跨国产业整合多在工业化国家之间展开;产业横向整合占据主要位置;强强联合避免了产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产业整合主要是为企业获得规模优势;为扩大市场份额,谋求市场安全;为实现优势互补,强化核心竞争力。工业化国家的整合也启发我国今后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调整;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推行企业购并,并把通过产业整合提高竞争力作为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杰 《经济导刊》1996,(6):31-34
日本企业内产业调整及对外直接投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刘杰日本是一个极具产业活力的国家。80年代以来,其国际竞争力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在逐步开放的经济体制下,日本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大企业积极自主的产业调整,以至于日本学者原正行认为"今后日本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