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犯罪作为一种新兴犯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目前国内学者还没有对其概念达成共识。建立在对经济犯罪作广泛理解的前提下并作为对经济犯罪的处罚手段之一的死刑在刑法规定中占了很大比例,在全部60多个死刑罪名中,经济犯罪涉及死刑的罪名多达20多个,而从哲理、伦理、法理三个层面来论述这些罪名的设置是不合理的,在经济犯罪中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
杨洁  杨静 《魅力中国》2010,(29):158-158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年的8月23日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草案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我国是世界上保留在经济犯罪中适用死刑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提倡废除死刑,实施人道主义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是否到了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的时刻了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应废除死刑在经济犯罪中适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进平 《特区经济》2010,(3):242-243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罪名配置了死刑。死刑在经济犯罪中的泛用导致了诸多弊端:①违背了刑法的谦抑精神;②违背了刑罚的公正性;③不符合刑罚的目的;④与刑罚的人道主义相抵触。为了顺应废除死刑的国际刑事司法潮流,我国可以从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着手,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直至最后全面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死刑制度历史悠久,改革现行死刑制度,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死刑制度具有局限性,因此,废除死刑,构建合理的刑罚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废除死刑国际法律文书在国际和区域范围的通过和实施,树立生命权的特殊保护观念以及严格限制并逐步废除死刑的目标已成为国际法的不可抑制的趋势。国际法律文书对国内废除死刑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影响日益显著。就我国来说,存在着早已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死刑存废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这种论辩在人类文明发展时至今日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有无裨益,进而如何顺应人类文明进步潮流完善我国死刑制度的不足,正是笔者值得思考所在。  相似文献   

6.
经济犯罪在我国大多配置有死刑这一刑种,这种适用方式并不符合世界经济犯罪立法的趋势.总体而言.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具备伦理否定的基础,同时废止死刑这一刑种在我国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所以,废止经济犯罪的死刑适用必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7.
程文川 《中国经贸》2008,(22):60-62
经济犯罪在我国大多配置有死刑这一刑种,这种适用方式并不符合世界经济犯罪立法的趋势。总体而言,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具备伦理否定的基础,同时废止死刑这一刑种在我国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所以,废止经济犯罪的死刑适用必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8.
论死刑存废     
顾然 《魅力中国》2014,(5):295-295
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完善和人权保障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也日趋激烈。死刑作为刑罚种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措施,由于自身存在的弊端,不可避免地被推到存废的风口浪尖。本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探析死刑在中国存废的可行性,寻求合理废除死刑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近期,在两会上有代表提倡国家应当坚定对腐败犯罪零容忍的态度,试图通过死刑实现腐败犯罪的预防目的。然而死刑的保留不仅不符合腐败犯罪的罪质,并且还违背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应当废除腐败犯罪中的死刑。要达到预防与惩罚的最佳效果必须在废除腐败犯罪中死刑的基础上,降低入罪门槛,增加资格刑与罚金刑,完善整个刑罚体系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陈袆 《魅力中国》2010,(8):105-106
死刑.是现代刑罚体系中最古老的刑罚方法,是几千年人类刑罚史上领衔的主刑,可以说与刑法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本文论述了死刑废止论者与死刑存置论者理论依据,并对死刑的价值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死刑在当代中国有保留的必要但会最终废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马佳佳 《魅力中国》2014,(24):299-299
死刑,又称生命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一种古老的刑罚制度,也是最严厉的刑罚制度。我国是世界上死刑罪名和执行死刑案件最多的国家,结合当前我国的具体国情,现阶段要彻底废除死刑制度是不可行的,但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刑事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逐步完善我国现行死刑制度是十分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李昱霞 《魅力中国》2014,(13):293-293
死刑的存废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主张废除者认为死刑违反人权,是对人生命的漠视,一旦发生错案,无法补救,现阶段废除死刑符合民意。而主张保留者认为,死刑并不是漠视生命,相反恰恰是为了尽最大能力,竹出最大代价保护人的生命,错案不是废除死刑的理由,现阶段废除死刑并不符合民意。笔者认为,是否废除死刑要结合我国实际来进行判断。就我国目前形势来说,并不适合立即废除死刑。而应该尽量完善死刑相关制度,在发挥死刑震慑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死刑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犯罪产生的原因入手,阐述犯罪实为疾病,应废止死刑,并指出以死刑来遏制犯罪或严重犯罪对犯罪人不公,而且死刑并不能遏制犯罪或严重犯罪,以杀禁不了杀,只会导致更多的杀戮,死刑的存在,只会伤害更多的生命。建议废止死刑,以此来指导中国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4.
判处死刑没有吓住腐败分子,面对贪官不断攀升的涉案金额,司法实践中的死刑标准在节节后退。废除死刑是否应该先从经济犯罪开始?如果废止了经济犯罪死刑,是不是等于纵容了腐败分子?“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与经济犯罪死刑的保留难道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  相似文献   

15.
许玉芳 《魅力中国》2010,(33):64-65
自从18世纪刑事古典学派代表人物贝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和刑罚》,提出了废除死刑的观点后,国际范围内就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死刑存废之争。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术界也掀起了死刑存废之争。死刑在中国是存是废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本文认为目前中国还不应该废除死刑,就该加以严格地限制适应,然后再逐步地废除。  相似文献   

16.
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争议较大的问题。我国现阶段仍然保留死刑,并且是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针对当前提出废除死刑的趋势,从我国的现状出发,结合死刑制度的沿革、社会预防功能进行分析,可见我国当前处于死刑废除的过渡时期,应当限制和减少死刑。  相似文献   

17.
马雷敏 《魅力中国》2011,(7):310-310
民意是现代国家的立法基础,在我国,司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要求,因此,民意对死刑判决有着一定的影响。民意作为死刑判决的依据存在着一些问题,即民意并非都能代表正义,民意具有不可量性,另外还影响司法的独立。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正确引导民意等,在适用死刑时,应慎重考虑民意,这样死刑判决更加合理、合法,并得到民众广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尚华 《特区经济》2011,(5):261-263
经济犯罪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动摇社会经济基础,已成为我国重点打击对象。证据是一切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诉讼实务中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完善和落实证人保护制度,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打击经济犯罪。但我国相关立法较为滞后,因而如何完善经济犯罪案件证人保护制度,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本文对证人保护的范围、保护措施和程序提出了立法建议,力求使证人免受侵害,确保证人积极指控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9.
孟慧 《魅力中国》2009,(36):213-214
一、死刑概说(一)死刑的概念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两种情况,这是我国关于死刑概念的通常说法。因死刑以剥夺犯罪分子生命为内容,故又称生命刑。因生命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身一切利益和权利的载体,生命权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故死刑又称为极刑。  相似文献   

20.
刘博 《魅力中国》2010,(33):32-33
死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的生命为内容的最为严厉的刑罚,因此也叫生命刑、极刑。死刑始终处于刑罚体系之顶端。“罪莫大于死”。在古代,中外各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都把死刑作为刑罚制度的核心,广施滥用。直到17世纪以后,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人权思想的传播,死刑开始受到限制。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的发表,提出了对死刑正当性的质疑,此后,欧洲各国都对死刑的利弊优劣展开了长期而又激烈的争论,从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死刑存废之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