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农村信用社"一词包括农村信用社及由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来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自从2003年6月开始,我国的农信社进入新一轮改革,迄今已将近5年。在这5年中,全国农信社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分别情况,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一级法人制"联社和保留"二级法人制"联社。到2007年8月底,全国已有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116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在1996年行社脱钩之时,国务院[1996]33号文对农村信用社就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农信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肩负着服务农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已深入人心,广为社会认可.然而,身处城区的农信社,尤其是省会城市中的农信社的市场定位问题一直含糊不清、定位不明,不仅制约了其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制约了辖区农村地区农信社各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鑫泽 《银行家》2003,(11):128-130
近期农信社体制改革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如骤雨骈至,前有国务院的农信社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后有银监会的两项规定和一项指导(<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合作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信社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的指导意见>).至此,纠缠多年的农信社股权之结初步得解:股份制名正言顺,股份合作制亦可登堂入室了.股权形式突破的意义勿需多言,但是,不能奢望形式的变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信社股权问题,股权改革之路依旧漫长.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农村金融是个大问题,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三农"的进程.对于在现代农村经济体制下如何摸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体系,则成为摆在我国农村"银行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力量--农村信用社,这几年也处于改革的阵痛之中.为了深入地了解农信社改革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本刊记者东明采访了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张良庆,以期分享农信社改革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不经意间,农信社脱离农业银行独立出来改革至今,已走过了十余个年头.而在这十余年间,历经制度创新、机构重组、财务改革等深层次改革.如今已基本形成了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三种模式为主体的农村信合体.而在这一体系中,农村合作银行以其独特的二级法人治理结构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制度环境约束下的金融创新 --以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农信社改革模式之一的农村合作银行进行案例分析,探讨鄞州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经营体制调整与农村合作银行这一制度创新模式,以揭示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到农村合作银行的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行通城支行积极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加强跟踪管理,累放支农再贷款20900万元,以最直接的形式保证了农村资金及时回流到农村,有效地发挥了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益、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巩固了农信社"三农"市场定位,提升了农信社社会形象,促进了农信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铁  陈赛玲 《浙江金融》2002,(7):18-19,21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经过50年的曲折发展,已成为资产、负债、职工规模仅次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金融组织.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的存贷款规模甚至已超过了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但是,由于历次农信社改革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信社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产权及法律地位等问题,导致农信社经营体制一直不顺,严重制约了农信社自身的发展及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农信社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仅就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体制改革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9.
苏浅 《银行家》2003,(2):58-59
中国严格管制的利率政策在农村信贷市场率先破冰.2002年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个省悄然实施农村利率改革试点工作,该项工作扩大了农信社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规定存款利率可上浮30%~50%,贷款利率可上浮70%.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开端,并且今年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预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是大势所趋,其长期收益不可估量.倘若将之视为一项具体政策加以评价,考察其具体目标、实施背景和各项制度安排,进而检验其有效性,衡量其政策效应,则其中尚有值得推敲之处.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违背了制度自然演进的内在逻辑,导致了行政主导的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农村真实金融需求之间渐行渐远.这一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愈发显得不和谐.本文认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应该在农信社体制外求解,从需求角度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在由农村特殊的社会信任结构等非正式规则的支配下,非正规金融和半正规金融应该逐渐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中小金融机构次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则应退居为补充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城区农村信用社集约化改革:对合作制到股份制的顺应 (一)农村信用社在信贷配置失衡中的位置与分化 农村信用社自从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就被清晰的定位于服务农业、农村、农民,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金融主体.然而六年来,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农信社除了"脱钩"以外,无论是所有制结构、行业管理体制,还是投融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几乎没有进展,除了给各级人行(银监局)"裁判员"的身份上再加上个"运动员"的角色外,农信社反而缺失了原来农业银行的有效保护与引导.  相似文献   

12.
杨贵院:上海农商行的合规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规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由农村商业银行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改制设立的,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既老又新,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于2005年8月份成立,其前身是230余家农村信用社,而上海第一家农信社有着5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冯晓琦 《金融与市场》2006,(1):19-20,25
本文结合8个试点省市农信社改革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信社改革模式,重点研究农村合作银行的制度创新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近些年,我国多地农信社相继在农村试点开办了"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权、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旨在拓宽农民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综合各地实践看,"三权"抵押贷款对加快农信社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收益和风险并存,在我国农村产权配套建设并不十分完备的情况下,农信社推行该产品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因此,有效管控风险,推进"三权"抵押贷款业务健康发展已成为各地农信社  相似文献   

15.
梁山  严青 《南方金融》2001,(5):34-37
农村信用社成立50年来,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其它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其自身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农信社的发展遇到了重重困难,陷入了困境,举步维艰.归纳起来,目前制约农信社发展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市场化是中央银行的既定方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安排,从2002年3月起,在全国8个县(市)信用(联)社率先进行浮动利率改革试点工作.先行开放我国农村存贷款利率市场,既是对农信社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推动,也是积极帮助农信社化解历史包袱,防范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尽快恢复农信社服务"三农"地位作用与功能发挥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浙江南浔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南浔银行,在刚与农行"脱钩"时,绩效与资产质量都很一般.2000年开始"腾飞",迄今已取得浙江省农信机构的五项第一.其中,2009年资产利润率达到2.57%,为全国所有银行第一."南浔银行实践"的实质是:依靠优秀经营者的带领,实现了经营机制转换,进而实现了"腾飞".其对农信社改革的启示主要是:①实现经营机制转换,即实行"市场化"的用工薪酬制度和营销制度,是地方性小金融机构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②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产权还不明晰或者还不够明晰的条件下,只要主要经营者足够优秀,也是可以实现经营机制转换的;③"省级管理"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发现、选任优秀的CEO,并且有效地监督;④我省下一步的农信社改革与发展应当更多地"着眼"于优秀CEO与优秀机构.  相似文献   

18.
"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农民群众贷款找担保、找抵押难,急需的资金得不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信贷人员由于不了解农户的信用程度,担心贷款放出去会出现风险,客观存在着借贷惧贷现象.为此,武陟县开展了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有效解决了"两难"问题,实现了农户增收、农信社增效、农民信用观念提升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央行支农再贷款专项资金对有效缓解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供求矛盾,防化农信社经营风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支农再贷款操作效率与安全应成为央行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这一观点,本文在对支农再贷款运作绩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就下一步支农再贷款风险预期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担保机制、强化调控与管理、建立农业风险规避体系等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当前 ,农村信用社 (以下简称农信社 )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把农信社真正推向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发展轨道。如何按照商业化经营的原则 ,大力开拓业务经营 ,提高经营水平 ,取得最佳经营效益 ,是关系到农信社改革和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农信社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笔者拟对提高经营效益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当前影响农信社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和问题(一 )经营观念僵化 ,管理体制不顺。农信社员工长期居守农村 ,服务于农村经济 ,因而固守一方 ,受传统计划经济和小农生产思想的影响较深。同时 ,由于农信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