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懂理论、会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学生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正是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会计岗位的任职要求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突出综合性与实践性,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
上官健 《时代经贸》2009,(3):189-191
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基于长期会计行业从业经验和高职会计实务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在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前提下,创造性提出了会计实务“五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期实现高职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郑维 《时代经贸》2013,(20):147-147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懂理论、会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学生侧重干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正是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会计岗位的任职要求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突出综合性与实践性,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4.
杜佳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89-191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确立"校企共育、三环相扣、课证融通"的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构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等步骤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的入门基础课,同时也是会计职业技能得以形成的实践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在《基础会计》的课程体系构建上,应体现会计职业生涯发展的素质和技能的双重需要。同步开设《基础会计》与《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改革《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结构;改变经济业务的描述方式;加强师生对票据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高职财经类会计专业电算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立兰 《经济师》2009,(9):139-139,141
《电算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增强会计专业学生技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具体阐述了高职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电算会计课程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保障,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郑维 《时代经贸》2012,(4):228-228,F0003
本文是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多年来开展会计实训课程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怎样开阔思维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突破会计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怎样紧跟会计实际工作中不同岗位对人才实践技能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这些都是对高职会计实训课程提出的严肃命题。基于此,我们充分发挥了实训教学的威力,走上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的之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缩小高职教育与会计实际工作的差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确定会计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把企业的具体会计岗位工作过程升华为教学过程,将职业工作任务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变学科式教学为能力本位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思想的转变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中来。对高职会计目标重新定位、提高高职会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改善高职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条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应首先突出职业特点,按"工学结合"设置专业课程;其次突出行动导向特点,按"做中学"设置技能训练课程;最后突出高等教育特性,按"适度、够用"设置拓展提升课程。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5,(8)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工作专业技术性的特征,使得具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会计信息化能力"成为社会各行业选择会计人才的必备条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导致培养出来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起以培养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信息化操作综合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课程与会计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以满足信息时代对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1.
顾国巧 《时代经贸》2012,(4):231-231
在会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会计职业基础与技能》是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会计课程的先行课程,学好该课程可以为后续会计类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当前该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与培养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设计了改革该课程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作为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核心的课程设置,自然成为高职会计研究的重点、热点。首先对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简单论述,最后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市场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解决职业岗位综合问题的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须有赖于实训和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而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由于其固有的一些弊端,已不能实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目标,针对这种情况,目前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就是通过实施工作过程与教学相结合的各种改革举措,培养实际工作过程所需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对于高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会计》课程来说,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实施《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是重点的实训操作课程,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会计基础知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重点环节.文章以A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存问题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皆豹 《时代经贸》2013,(10):142-142
为冲破传统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需要以职业化教育的理念,引领新一轮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改革。在阐述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的策略,以期对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职业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有自己的理念。文章认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高职院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高职院校应在“以人为本,争创一流,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坚持科学的办学定往,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创新基于产学合作教育的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精品战略,在会计专业、师资、实践教学基地、课程和教育研究等方面争创一流,打造品牌,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职会计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会计专业人才,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特点,就增强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改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7,(12)
一系列中高职衔接的招考制度,解决了中高职衔接的"入口"问题。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的衔接,则从宏观上解决了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两种不同的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即会计专业中职和高职应分别"培养什么样人和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文章从会计行业发展背景与中高职会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分析,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标准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科学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20.
会计专业课是会计这一职业的主干课,负着引领初学者进入会计领域的重要责任。所以,应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基础的学习原则,不断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本文从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形成多元化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