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雪建 《西北水电》2003,(1):12-13,16
地质勘察是基坑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文中分析了基坑工程的特点,并叙述了基坑工程对勘察工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猴子岩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坝址河谷深、岸坡陡、覆盖层深厚、最大下挖深度85.5 m。为确保基坑开挖,采用上下游围堰防渗墙及墙下帷幕、大坝基坑抽排水优化、基坑厚层粘质粉土开挖施工技术,解决了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3.
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坝基主要由灰质泥岩、杂色泥岩等软弱岩体组成,坝基软岩亲水性强,开挖时要针对基岩特性的保护方法进行施工。文章介绍了在这种特殊地质条件下基坑开挖的爆破参数选定、保护层开挖、建基面保护及特殊情况处理等,并总结了实施此类工程开挖与支护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深溪沟沟水处理工程排水洞地质条件复杂,主洞开挖过程中受断层、堆积层、不良地质段等条件约束,流沙、涌水、涌泥、塌方等地质灾害难以避免,必须超前考虑各种应对措施,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确保施工安全可靠.为此,施工中采取了短进尺、弱爆破(不爆破)、超前预支护及分层(甚至层间分幅)开挖、早封闭、强支护、安全监测及时跟进的循环施工工艺,保证了工程安全和进度,减少了投资.  相似文献   

5.
6.
夹岩水利枢纽长石板隧洞4号与5号支洞之间洞段全风化围岩在富水状态下,施工期出现围岩变形松弛、初期支护拱壁收敛缓慢、施工扰动基岩泥化,导致出现支护钢拱架变形、喷混凝土开裂和渗水等问题。文章结合地质揭露成果,按已挖段、试验段和待挖段三个洞段,实施隧洞开挖及支护方案优化设计,并及时调整支护结构参数,成功解决了软岩、强岩溶等地质段围岩抗变形稳定问题。优化调整方案与工程实际匹配性好,支护衬砌结构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
吴静 《中华建设》2012,(7):116-117
1.工程概况2.设计与计算某人防地下室,场地自然标高相差不大,场区开阔,西侧距某地下室边线9m;南侧距建筑物最近距离9.50m;东侧20m范围内无任何建筑物和道路;北侧与在建居民楼相连。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附存于杂填土、粉质粘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及下部砂卵石层中的承压水。上层滞水水量小、易疏干;承压水位埋深约13m,承压水水头高度约6.0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8.5m。基坑各侧壁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已知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中各土层的计算参数。2.1计算区段选择基坑划分为AB、BC、CD、DA共4个区段,其附加荷载均为15KPa;计算开挖深度分别为:DA段7.24m、7.14m、7.24m、7.24m。综合基坑周围环境条件、边坡土体情况,结合拟建基坑  相似文献   

8.
刘明林 《中华建设》2014,(8):138-139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兴建和地下空间的利用刺激了基坑工程的发展。各地在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了不少的教训。基坑开挖与支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工程力学与工程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还涉及工程施工与工程管理,是融多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随着大量的高层建筑的建设,建设单位为提高建筑用地使用率,加之国家有关规范对基础埋设深度和人防工程的要求,多层、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某工程导流洞位于板岩地区,洞室内的Ⅳ类围岩为薄层状板岩,围岩遇水和空气软化现象较明显,采用了“收敛变形-约束方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洞室的开挖支护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成果显示,开挖过程中应考虑适当的排水措施,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爆破并及时支护,否则洞室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形并导致失稳。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计算成果进行控制后,洞室顺利完成施工。  相似文献   

10.
岩土体开挖变形的分步模拟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岩土体开挖变形的分步模拟方法;该方法以岩土体弹塑性参数和现场变形监测数据为基础,以开挖、施加支护等工程措施的实施为时间节点,以弹塑性荷载分步释放来表征岩土体荷载逐步释放的过程,模拟了岩土体开挖和支护前、后的变形效果,并近似地模拟出锚固、衬砌等措施的应力、变形状态,将岩土体复杂的粘弾塑性问题转化为了较简单的弹塑性问题。运用该方法模拟了涔天河水利枢纽右岸进口段密集洞室群的施工开挖和支护全过程,获取了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变形及稳定特征,同时结合数值模拟的成果给出了相应的工程施工建议,可为工程的快速化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工程概况延水关穿黄隧道工程是西气东输工程的关键项目,隧道位于陕西省延川县延水关和山西永和县永和关之间,为黄河河底穿越隧道,隧道全长518m,其中东、西斜洞长分别为111m和97m,河底平洞段长310m。隧道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为3m,墙高为1·5m,拱高为1·5m,衬砌厚度为30cm。  相似文献   

12.
武汉轨道交通8号线田田绿化广场工程场址下伏深厚软土,深大异形基坑开挖对周边京广铁路、城市高架等重要建构筑物的影响需开展专题研究。基于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通过三维有限元动态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了基坑开挖对周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结合支护结构及周边计算成果,经与相关规范中既有建构筑物变形允许值的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点区域的加固方案;对基坑工程实际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临近建构筑物变形在基坑开挖至底标高时快速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专项加固方案可有效控制重点部位建构筑物变形指标,验证了基坑支护及专项加固方案的有效性,保障了该深厚软基区深基坑施工顺利进行。精细化数值模拟可有效克服现有规范在评估新建和既有工程相互复杂影响时的局限性,有助于为优化工程方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对郑州市地下水埋深的影响,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郑州市5个城区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浅层地下水埋深空间相关性随时间呈减弱趋势,空间变异性主要受结构因素的影响;中深层地下水埋深的空间相关性随时间明显减弱,由强烈相关减弱为中等相关,且随时间推移,小尺度随机因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15—2019年,研究区地下水位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枯水期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减小0.63 m、丰水期减小2.37 m,地下水埋深为10~20 m的分区面积明显增大,地下水埋深大于40 m的分区面积明显减小;枯水期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减小5.15 m、丰水期减小21.04 m,地下水埋深小于40 m的分区面积明显增大,地下水埋深为40~60 m的分区面积明显减小;影响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因素为调水量、开采量、用水量和降水量,南水北调替代水源对研究区地下水位稳定恢复起到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凤仪航电排水洞修建在弱-强风化的中薄层砂质泥岩中,破碎、夹泥、强风化、地下水等多有出现,超挖现象严重,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施工中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开挖方案,变换支护方式,较好的解决了遇到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15.
常青  尚青 《山东水利》2011,(2):42-44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时刻了解基坑侧向变形的发展,以便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调整施工方案。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某基坑现场深层水平位移的前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与深度有关的经验公式,预测了开挖后期基坑的变形趋势,得到了较好的拟合效果,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区域环境现状、发展趋势及水库运行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克孜河下游河岸林草区的水分运动和补给关系,计算地下水补给量变化值和埋深变化值,预测卡拉贝利水库修建后天然植被的生长状况,为项目决策和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建立区域水均衡模型,模拟工程修建前后,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量分配和流转关系及平衡状况变化,通过监测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数据,模拟工程建成前后河流末端河岸带林草区地下水埋深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由于工程建设导致地下水位变化进而对河岸带林草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上是河道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河道过水期水面线高于地下水位,河道地表径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在断流期河道两岸地下水位高于河床高程,地下水侧向渗出补给地表水。  相似文献   

17.
介绍该工程深基坑支护方案及其施工技术,以及在内支撑支护条件下的深基坑开挖方式,以先支护后开挖为原则,采用分层开挖、台阶接力、导槽甩土等开挖方式,合理安排开挖顺序和时段,充分利用时空条件,提高机械化挖土含量,做到分层、对称、均衡、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8.
以位于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境内的五星圩治理工程为例,在概述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垂直于圩堤轴线向的二维模型及Visual?Modflow软件,对五星圩0+000~4+730段和4+730~12+760段所建设的全封闭垂直防渗墙对地下水运移的影响展开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和实际监测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堤防防渗墙深度增大,渗流量减小,渗流控制效果也愈加明显,对地下水的阻截作用同样明显;工程区内透水砂层地下水位与赣江水关系密切,而黏性土层潜水位则受到赣江水、地表水、降雨等多渠道补给;建设防渗墙后,赣江水和墙体后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削弱,但因墙体并非完全隔水,赣江水对墙体后方地下水存在绕渗补给;防渗墙对地下水向赣江排泄过程的干扰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9.
覃建军 《中华建设》2012,(11):200-201
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门系统工程,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与稳定问题,又涉及变形土体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的问题,以及对周边建筑物、市政设施及环境保护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综合了工程地质、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原位测试技术、施工技术及环境岩土工程等学科知识,既要保证支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安全,又要控制结构及其周边土体的变形,以保证相邻建筑及地下设施的安全。同时在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冯志祥 《水资源保护》2017,33(5):117-122
在继承全国地下水超采区现有分类分级体系的基础上,从超采区治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地下水超采区进一步细分,以完善现有地下水超采区分类体系。提出地下水超采区分类治理模式和适用条件:对地下水超采引发严重地质环境问题并具备替代水源条件的地质灾害型地下水超采区,采用以禁止开采为主导的超采区治理模式;对现状超采型及前期超采型中目前水位仍在下降或虽然趋稳,但仍在预警线之下的地下水超采区,采取以压缩开采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对目前水位已回升至预警线之上的前期超采型地下水超采区,可采用以维持现状开采为主导型的超采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