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探讨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计量,计量的目的是使人力资源纳入财务会计体系.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是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资产,人力资源这一资产的价值可以依据以下理论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所谓人力资源会计就是将人才的 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而进行的 计量和报告,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 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是人力资源 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 会计理论。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 笔者认为,人力资源不但属于资产, 而且属于无形资产:1.人力资产不具备 实物形态,企业员工具有实物形态,但人 力资产是指员工的服务能力,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拓展了会计信息的经济内涵人力资源成本会计(Human Resource Cost Accounting)应用现行会计理论与方法(特别是有关成本和资产的理论与方法)把会计主体用于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即人力资源成本,按照其具有提供未来服务或经济效益潜力的性质,确认为资产,并进行计量和报告的过程。我认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问题实际上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应用问题即企业内部资源有多少用于人力资源价值的提升,并不涉及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如果说现行会计不反映人力资源成本,  相似文献   

4.
王石磊 《市场周刊》2020,(17):0171-0171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其理论核心是将人力资源确定为会计意义上的资产。通过在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方面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来满足企业管理者、股东、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学和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5.
一、人力资源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是否是一项资产,是人力资源会计能否成立的关键所在.传统会计观念认为人力资源难以用货币计量,反对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笔者认为,人力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家带来未来收益的人力资源本身,它完全符合会计上的资产界定.  相似文献   

6.
薛洪岩 《商业研究》2002,(18):22-2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要求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 ,作为第一信息部门的会计理应将人力资源纳入其核算范围。要对人力资源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必须从会计理论上论证人力资源具有企业一般资产的特征 ,是企业需要核算、管理和控制的一项重要资产 ,即人力资产。  相似文献   

7.
浅述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无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实现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这就更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会计计量是会计的灵魂,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人力资源会计系统的运行,同样离不开一套恰当的会计计量理论。因此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理论和计量方法,恰当地反映和计量人力资源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人力资源成本及其计量人力资源会计的目标之一是将人力资…  相似文献   

8.
王又花 《市场论坛》2006,(10):90-91
人力资源会计可以使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有利组合人财物,提高人才效率。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施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采取构筑符合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人力资源应计量追加价值,估算潜在价值、人力资产与物力资产共同分享剩余利润、开辟人力资本计量的新途径、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试点施行人力资源会计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施行。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离不开恰当的计量方法。目前的人力资源计量方法主要有两大类:成本法和价值法。成本法主要是从企业对人力资产使用的角度进行计量,价值法主要是从人力资产对企业贡献的角度进行计量。本文认为,人力资源会计应采用成本计量与价值计量并存的二重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开始关注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信息,并把它作为评判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长久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已不能提供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在研究知识经济会计的新问题、新领域时,已经显现出其不适应性。应运用会计的方法对人力资源信息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对货币计量假设进行扩充,对资产概念重新认识,拓展传统的权益理论,改进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外部有关人士对企业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邵燕翔 《商业研究》1999,(11):58-59
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把人力的成本和价值作为反映的内容。在使用人力资源方法计量时,应考虑到其局限性。对企业来说,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对人力资源实际价值进行正确的计量。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具有比其他资产更重要的地位。确立人力资本产权,让人力资本载体成为人力资本的产权主体,运用人力资源会计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计量,并通过各种措施实现人力资源会计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和保全。  相似文献   

13.
李玉真 《中国市场》2010,(26):59-60
人力资源会计是识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方法,目的是将有关企业人力资源变化情况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在我国普遍推行人力资源会计还有一定困难。因此要更新人们的传统观念,转变管理者的模糊意识;对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进行创新设计,以人力资源权益构成为主要内容;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途径;推广人力资源会计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会计理论正面临着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解决新问题的挑战,其中最为紧迫的课题之一就是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所谓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两者的基本核算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人力资源成本计量可采用原始成本法和现实成本重置法.单独计量人力资源方面的实际支出。按受益期转作费用,这对现有会计模式冲击较小。但未对人的能力和产出价值计价。人力资源价值有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两种计量方法,货币性计量分为经济价值法、未来工资贴现法和未来赢利贴现法;非货币性计量法有行为矩阵法等;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有利于正确反映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改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观念,对人力资源的价值充分计量,却未能解决人力资产的所有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人力资源在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确保人才储备也成为了各个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一。但与现实不符的是,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却发展缓慢。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不断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但是由于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特殊与复杂,使其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应用。并且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在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方面有诸多特殊性,因此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带来了会计理论开发的巨大突破,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新型会计分支,掀起了会计理论界竞相探讨的热潮,许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对人力资源会计普遍阐释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而对它的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程序,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为企业管理当局和外部利害关系群体提供完整的信息。目前在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阐述和分析众说纷纭,在这里笔者就不再细述,只对会计的成本、价值计量、信…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它是指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目前以企业为主体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主要有三种:成本模式、价值模式和权益模式。这三种模式在人力资源计量和确认上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在实践运用中互相补充,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会计在市场经济及高新技术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相似文献   

20.
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人力资源、人力资产进行概念上的辨析。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从新时期新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力资产计量的新要求出发,讨论建立人力资产计量模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尝试建立人力资产的计量模型,希望以此来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为企业提供一种有用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