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最新公布的《福布斯亚洲》富商排行榜中,马来西亚华裔企业家郭鹤年卫冕马来西亚第一首富宝座。现年84岁的他,净资产从去年的24亿美元剧增至1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黄瑞霄 《新智慧》2008,(3):I0012
我的小孙子的玩具成堆,吃零食多于吃饭,他长到四岁半时还不知道花钱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看上的东西不买到手不罢休,不满足他的欲望,他就拿出最灵验的那一招——号啕大哭来要挟家长,大人迫于众目睽睽的压力,往往以屈服收场。他这种毫无节制的为所欲为的毛病到了非纠正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小晓 《大众商务》2004,(2):19-19
一般来说,管理者或者经理人都有一些基本的工作内容,这就是第一选人,第二提出要求,第三激励员工,第四培养员工。在选人前,首先要明白,花钱雇人是为了让他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需要。要雇他完成工作有几个必要条  相似文献   

4.
平衡的消费     
谈到理财,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如何赚钱,特别是如何用钱来赚钱。其实,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赚钱,还要考虑如何花钱。甚至从本质上来说,理财就是讲如何花钱的,我们做的所有安排都可以理解为如何年斗学地花钱。  相似文献   

5.
一哲  乔军 《新智慧》2007,(8):75-75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即将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大众商务》2005,(9S):17-17
我是湖南岳阳县人,在南京打了两年工,没赚到什么钱。2004年5月,同学许勇军邀我和他去深圳换个环境看看怎么样,于是我俩来到深圳,到这里才知道工作比南京还难找。我们跑到了职介所。工作没找着,两人先后反被骗去400多块钱。再加上坐车,睡觉、吃饭都得花钱,一个星期后,我哥俩一起仅剩壹佰块钱了。再找不到工作就危险啊!  相似文献   

7.
出生美国富商之家的康德拉·希尔顿,20岁时因经济危机家庭破产,被迫出外闯荡.身无分文、饥肠辘辘的他,在一个昏暗的路灯下偶然捡到了一个红苹果,但他并没有以此充饥,而是从一个小男孩手里换了一支彩笔和10张绘画的硬纸板.稍加制作,这些硬纸板很快成了希尔顿在火车站出售的一美元一张的接站牌,于是他不再挨饿.两个月后,纸质接站牌又被希尔顿巧妙地设计成了精美的迎宾牌,并让三个下手帮助他进行推销.一年后,希尔顿的存款增加到5000美元.这时,他又发现,所在的达拉斯商业区只有一家普通饭店,如果能建一家大型旅馆一定很赚钱.  相似文献   

8.
王康  陈艳华 《新智慧》2007,(7):39-40
靠股票赚了第一桶金 老李的故事要从1992年说起,一个同事买了张股票认购证,中了第一百货的新股。当时,对于股票,多数人都还很陌生,老孝的那位同事也不例外。他开价9000元,问老李要不要这张认购证。“我抱着搏一搏的心态,就动心了。大不了赔点钱,凡事图个新鲜。在确定这张认购证转让时能重新过户后,我便花钱买了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存钱妙方     
《新智慧》2006,(7):43-44
归根到底,我们对生命中的金钱只能做两件事:存钱或是花钱。享受富裕生活的关键,在于存钱与花钱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0.
张燕  晓娇 《新智慧》2006,(12):46-46
结婚前,我和老公花钱大手大脚,根本没有理财观念。没想到婚后,房租、水电、伙食等各种开销多如雪片,我只得“责令”老公赶紧谋划一个“捂”钱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不渝  罗庆 《新智慧》2006,(3):56-57
在不放弃生活的享受,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花最少的钱,获得更多的享受”,这正是“会花钱”的人的过人之处。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会花钱”的人都会利用得恰到好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我有钱,但不意味着我可以奢侈”是他们的心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是他们的原则。那么,以下几位“会花钱”的人物,谁又是最会花钱的?  相似文献   

12.
又一次深夜而归。自从他的资产超过一千万,成了人人钦羡的所谓富商之后,夜不归宿就成了家常便饭,更别说半夜回家了。她用双手紧紧地抵住大铁门上的插锁,虽然她知道门已经拴得够结实,任凭他在外面用脚踹、用手砸。她猛地拉开门,在醉醺醺的他没有  相似文献   

13.
繁清 《新智慧》2005,(8):4-5
2005年春节前,市民于亚志被单位评为“突出贡献者”,奖金5000元。然而,他既没有给老婆和孩子买新衣服,也没有换掉家里的那台老电视机,而是一分不动地存进了银行。“我不是不想花钱,是不敢花。”于亚志说,“孩子上大学,老母亲又体弱多病,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钱,现在多存点钱才放心。”于亚志的谨慎,是当前大多数百姓消费信心不强的一个缩影。到底是谁捂住了白’姓的“钱袋子”?  相似文献   

14.
皮鞋与芒果     
一个成功的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他们各自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子,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我一看那双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说:"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于是我心里一动,改口说:"妈,我要布鞋好了。"妈妈听了很高兴,就把那双皮鞋给  相似文献   

15.
对马云,最好的解读就是不解读,他原生态的声音就是最大的逆势经营精髓。2009年1月19日,马云在给阿里巴巴员工的邮件中写道:“请带上你的家人去花钱!!去消费…”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马云却是反其道而行——2009年加薪和2008年丰厚的年终奖计划。  相似文献   

16.
星竹  小鱼 《新智慧》2006,(9):55-55
如今,中国人每年平均的储蓄在以14%的速度向上递增。然而总体消费比例却在下降。中国人手里的钱比往日多了,但花钱却少了,很像是中国人富到了不用花钱的程度。然而不是,中国人越来越不敢花钱了。越来越死死地捂住自己的钱袋,别在腰里、藏在箱子里,一分一厘,有多少都搁进银行下崽儿。  相似文献   

17.
赚钱的智慧     
钱,赚钱,多赚钱,并不只有富商才能谈论,老百姓同样可以探讨。这不,开出租车的老李、生产手套的大蛊、卖袜子的小张坐在一起,议论起了这事。  相似文献   

18.
洪磊  赵凤丽 《大众商务》2005,(10X):13-13
笔的一位朋友是销售高手,多思而常有妙想。一次,一批鞋油急需售出,众人皆无良方。他灵机—动,先进了一批廉价的雨伞。然后推出“高级鞋油优惠价5元,买两盒送一把雨伞”的促销活动。结果,热销一空且获利颇丰。旁人不解,他解释道:此类雨伞是日常必需品,在当地零售价长期稳定在10元,所以,雨伞在消费眼中和10元人民币无异。此促销对于消费来说,等于是不花钱得到了两盒高级鞋油,何乐而不为呢?但雨伞的成本不过4元,一盒鞋油成本为5角钱,这样一个“买二送一”的套餐的成本仅为5元,稳赚5元。100%的利润率。  相似文献   

19.
秦珏  小鱼 《新智慧》2006,(4):60-61
自古以来,经商在中国被视为“贱业”,所谓“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商业是排在最后的。 有趣的是,尽管古时的统治者都重农轻商,商贾在社会上的地位很低,商业却仍是致富最快、富有魅力的一个行业。比如秦朝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也是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  相似文献   

20.
数年前,我在地摊淘得2枚清代花钱,黄铜质,直径37毫米,厚2.5毫米。一枚正面“富贵寿考”背“全福”,另一枚正面“玉树芝兰”背“佳儿”(如图)。后经查阅有关资料,方知这是浙炉的套子花钱,另外还应有其他几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