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育琨 《董事会》2010,(3):104-104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催生了一波波的并购热.“抄底去”成为2010年开年的焦点词汇。有些本来危机四伏的大企业,自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就急着去发动公司上下搜索并购目标。好像不赶快通过并购成为巨无霸公司,就没有生存的可能性了。  相似文献   

2.
危机的寒冬还没有过去,行业巨头毕博突然破产,看起来以实体经济为“衣食父母”的管理咨询业也难免一场浩劫。然而,就在此时,另一巨头凯捷却交出了让人为之惊艳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3.
《化工管理》2008,(10):16-17
从“危机意味着转机”的中国智慧来看,从中美经济的现实情况来看,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面临重大挑战,但并非没有机会,而且可能会有“黄金般”的机会,就看中国和中国企业如何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4.
“谁来也不好使,不给经济补偿我就不退休……”方国强态度非常强硬,“别以为单位稀罕你,你爱退不退,反正是没有经济补偿……”单位刘会计被惹急了,丝毫不示弱。  相似文献   

5.
“目前,尽管世界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发展潜力依然很足,特别是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9月11日举行的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全体会议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强调,虽然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机遇仍是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主导面。  相似文献   

6.
“我们没有必要向客户以外的人介绍我们公司,采访我们不接受。”啪!一声电话落得干脆,我要说的话还停留在意识中,神经还没把这指令传到发声器官,我就已经没有机会了。  相似文献   

7.
梁捷 《董事会》2010,(3):106-106
近三十年来,围绕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争议一直不断,但是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许多“特征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对于“中国奇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学家已有很多解释,即使是最好的学者,面对“中国奇迹”仍觉棘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很复杂,既要全面梳理中国经济现状,也要关注全球化经济的直接影响,既有农村农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也有城乡民营企业的促进……  相似文献   

8.
“没有电,什么都做不了” “昨天中午,我把米淘好倒进电饭煲,拿起插头才想起没有电。米饭也没吃成。”“没有电,也不能抽水,太阳能热水器打不上水,不能洗澡。”“电瓶车、手机也没法充电,因通讯基站没电,手机也没信号。”“没有电照明,连蜡烛也买不到,晚上只有提前做饭吃。”……  相似文献   

9.
保密脱层皮     
岑晨 《现代班组》2011,(10):16-16
班长周昌这两天挺点儿背也挺郁闷的,自己为单位卖力气参加比赛,没功劳总得有苦劳吧,不但啥“劳”都没有,反而还挨罚了。  相似文献   

10.
我没研究过“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理论,年轻时候就读不动大部头的理论书,现在做生意做的又浮躁,最多研究一下几大IT公司最新的电子商务讲座大纲,学习一下“77种网络经济创新模式”,得点启发和收益,所以对注意力经济也谈不出什么。但是,频频看到许多公司吸引注意力的壮举,心里又为他们着急——到底想让人家注意你什么昵?  相似文献   

11.
自世界环境日诞生以来,6月也就深深打上了与环境保护休戚相关的烙印。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很快,但能源消耗的势头也很猛,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国民的节能环保意识还比较薄弱,缺乏应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意识。节能环保、安全健康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石油和化学工业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尤其如此,密切关注和被关注着。这,正是本刊这一期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佴永松 《董事会》2010,(5):10-10
有人说,绿色革命是一场被逼出来的革命。如果不是因为气候变暖危及到了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到了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的境地,也许绿色经济还只能停留在非政府组织的倡议书中,成为“只赚吆喝”的口号。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也许还没有到非要进行一场革命的悬崖边,但也的确进入了一个难以破题的“深水区”,尤其是在治理目标上,企业陷入了一种自相矛盾的境地。一方面.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持续低迷的状态给世界经济的复苏蒙上了重重的阴影!它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双重”制衡作用:一是扩大自身消费需求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紧迫!二是克服金融危机的困扰,更要发挥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战略合作”机制和基于“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自由贸易理念,来“最大化”相互支持所带来的中国经济和全球“社会福利”不断改善和提高的效果。为此,  相似文献   

14.
郭洪业 《董事会》2009,(12):103-103
中国的经济现象是如此复杂,中国的崛起之谜是如此玄奥,原因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是如此宏大,连张五常这样常常自信满满的学者也不敢贸然回答。“在那么多不利的困境下,中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那么久,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才产生了我们所见到的经济奇迹。那是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一年不仅是“曹操墓找着又没找着的一年”,也不仅是“互联网通过微博进行‘肉搏’的一年”,还不仅是“各行各业挂满‘鸭梨’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吴木銮 《董事会》2007,(2):30-31
在发展中国家中,转轨经济中,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还比比皆是“It is mostly fiscal”是西方人常说的道理。大多数的经济问题与财税问题有关。套用中国的古话,就是成也“财税”,败也“财税”。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话更加经典:所有变化都会在财政上有所反映。这句话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财政上的“风吹草动”也会反馈到经济  相似文献   

17.
《IT经理世界》2009,(20):90-90
绝地反击的时刻已悄然来临。中国和美国经济的逐渐回暖,预示着关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种种盛世危言,已渐行渐远。每一次暴风雨的洗礼,都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这一次同样没有例外。至少对中国企业而言,之前还从未有过类似良机,让“中国管理模式”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中国机电工业》2012,(8):22-22
“如果这些话说了还没有用,我的结论是,一个装睡的人怎么样也叫不醒。”——近日,奥运会美国代表团官方靠4服一经亮相就引发了风波,原因是这些服装是“中国制造”,令部分美国政客大为光火,有美国议员甚至提出要把这些制服一把火烧掉。对此,即将带队出访英国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联想控股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表示,这说明了民间人士到国外出访交流的必要性。中国的民营企业应该通过出访告诉世界各国的官员和人民,中国的民营企业是怎样发展的。“当然,如果这些话说了还没有用,我的结论是,一个装睡的人怎么样也叫不醒。”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能否承受高油价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世念 《中国石化》2004,(11):14-16
如果说在20世纪的三次石油危机中,由于经济的封闭和没有对进口石油的需求,国际油价的飞涨几乎与中国经济无关,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的话,那么,这次国际油价的上涨却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这次国际油价的持续高涨发生在中国加入WTO,石油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0%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高油价”,体会到了什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煤炭经济研究》2004,(1):74-74
2003年12月17日吴敬琏在中国人民大学描述中国当前经济状况时,借用了另一位经济学家的一句话,“没有温度的高烧”。吴敬琏认为,虽然中国当前的消费物价指数并未出现上涨,但是过量供应的货币转向了资产市场,使得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市场过热,这也是经济过热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