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如何防范计算机审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后得出的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也可以理解为审计人员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从而导致审计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业务领域逐步深入与发展,特别是ERP系统在企业推广实施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审计信息无纸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审计人员如果不能打开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账,就无法开展审计工作;如果不熟悉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也就不可能进行深入审计;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就谈不上提高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未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数据处理的合法性与正确性、最终报表的真实性与公允性进行审计,从而对被审计单位含有重要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为提高审计质量,于2003年10月发布了新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作出重大改动。  相似文献   

4.
弥跃旭 《审计文汇》2006,(12):11-13
计算机审计是指基于计算机进行的审计活动,即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的审计,包括系统审计和数据审计。  相似文献   

5.
在审计实践中,基层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单位复杂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对绝大多数基层审计人员来说,既无适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又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的源程序,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往往感到很被动。目前,针对这一现状,审计人员可以靠在传统审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运用检测数据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以弥补计算机审计知识的不足。 所谓“检测数据”是一组由审计人员根据经验设计的,用来测试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的模拟财务会计数据。审计人员将这一“检测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实时处理,然后将处理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核对比较,用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是否可靠。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可靠,审计人员就可以绕过计算机系统,对该系统输出的帐表进行传统的抽样审计。否则,审计人员必须重新考虑符合性测试程序,并对其帐表凭证进行全面审计。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现状1.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不足。相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比较短暂,而且在审计领域应用不广,因此给一些人造成了片面的认识。他们认为审计人员目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不高,难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审计,简单地说,就是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财务及相关管理系统进行的审计,就是综合利用Word、Excel、Access等办公软件和Foxpro等数据库应用软件,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进行数据转换、计算、查询处理后,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网络审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伟  王健 《山东审计》2002,(2):19-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过去以纸质为载体的信息将被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信号所代替,传统的手工审计将被远程实时的网络审计所取代。网络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调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和有关的经济信息资料,运用审计软件对电子商务及网络系统等内容进行审查的新型审计。它是计算机审计在网络经济时代的表现形式,是计算机审计发展的高级阶段,即由“绕过计算机审计”、“穿过计算机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审计”发展而…  相似文献   

9.
浅析计算机审计下审计风险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加大,无论是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为审计对象,还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都要想方设法将计算机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应用AO审计系统时,针对被审计单位某类业务总结的审计技能与方法.是审计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的重要经验方法和典型案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1.
去年,在国家审计署和黑龙江省审计厅的统一组织下,我省在全省各地市开展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审计项目——人寿保险审计。佳木斯市审计局面对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水平不高,没有计算机审计经验和缺少计算机软硬件等困难没有退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厅领导关于积极开展人寿保险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指示精神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现代化手段对审计关系的财务、业务数据进行检查分析的过程。与手工审计相比,计算机辅助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笔者通过尝试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出几点设想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审计技术和手段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近年来的审计工作中,广大审计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李金华审计长所指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也将失去指挥资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鉴于此,我局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结合审计工作的特点,在医疗、财务等不同的审计项目中开展了计算机审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我们结合审计过程中的实际,对计算机审计中的审前调查、数据采集与数据整理、分析等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审计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影响或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审计方法选择不当,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以及不予配合等都是造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审计风险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影响审计组织的信誉,审计人员自身也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可能给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带来损失。因此,如何防范审计风险,应引起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审计领域,计算机审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信息管理系统审计和数据审计,其中数据审计在现阶段计算机审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在国家审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据审计就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人员下载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清理、转换、验证、分析,并为进一步的审计判断提供分析依据的审计手段,数据审计为审计人员在海量数据环境下实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提供了方法。实践证明,随着经济信息化的发展,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数据审计将在审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薛军  杨斌 《宁夏审计》2007,(2):38-38
AO软件在审计机关的推广使用,大大地推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其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使审计人员摆脱了过去完全依赖账册和凭证进行审计的局面,通过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财务和业务数据的查询、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审计成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松岩 《财会通讯》2004,(10):22-22
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健全的现象。如有的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和纪委、监察部门设在一起;有的企业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甚至不设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致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人员无职无权,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密切相关,致使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不强。审计人员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作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审计中开展或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审计?这是越来越多的被审计单位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甚至企业经营决策后,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此,结合我局开展计算机审计获得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浅谈一下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计算机审计应用和发展的水平还不高,这成了现阶段审计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表现为:一是由于审计丁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的审计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已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的要求。而相应的计算机审计准则还没有出台,对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安全性、科学性、审计证据可靠性等方面带来极大的风险和障碍。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审计人员经常发现被审计人员工作中错误、无效或效率不高的地方,所以就会存在潜在的人际冲突。在审计工作中,有些审计人员被卷入连续不断的争吵中,而另一些审计人员则按审计工作要求,与被审计人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后者的做法对他们工作的洞察力和反馈更有帮助。审计人员以积极的态度与被审计人员交往是使用人际交往技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