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史斌 《环球财经》2003,(11):74-74
由于利益所致,使得期盼在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问题上实现双赢的美好愿望很可能落空,国家是否在探索以市场自发的力量来解决问题的途径,虽无从考证,但市场的表现却给人一种不祥的征兆。  相似文献   

3.
真正造成巨大压力的,是中国石油在明年11月5日的1579亿股首发限售股解禁,解禁股数是其目前流通股总数的39倍多。  相似文献   

4.
观点     
《远东经济画报》2004,(1):34-35
  相似文献   

5.
国有股减持既是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又是中国股市走向规范化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国有股减持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7.
流通股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是否获得了财富增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主要的日是从事后的角度分析流通股股东的股票财富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提出和表决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一个讨价还价过程,利益分配取决于双方的谈判力量.统计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流通股股东的财富在股改前后获得了7%的增值.非流通股比例、股改批次、控股股东性质、市净率是影响流通股股东获得财富增值的主要因素.虽然非流通股比例越大,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股票也越多,但是,流通股股东享受的财富增值却越低.非流通股比例与对价水平之间正的相关性掩盖了非流通股股东少付对价的事实.总的来说,对价方案是在维持流通股股东股改前后的财富不受损的基础上制定的,而不是补偿流通股股东历史上对上市公司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在股票市场上发行上市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解困脱困的重要途径。在这种主导思想的作用下,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我国境内现有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企业占绝大多数。当初在制定中国股票市场的政策规划时,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体,政府在股票市场的产生中发挥主要作用,按照持股主体性分类基础上将股份划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有其历史必然性。时至今日,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今天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时代,这种划分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实际,股权分裂带来信息严重不对称、内部人控制以及客体非理性等不良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股市的正常发展。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股份全流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并于2001年6月13日,由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券市场国有股减持进人正式实施阶段,该方案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却明确表明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向是正确的,问题是在以哪种方式减持、怎样定价等。这几年来,关于国有股的减持方案有多种观点,其中中国证监会关于国有股减持的方案就有配售类方案、基金类方案、预设未来流通权方案、权证组合操作方案、股权调整类方案、开辟第二市场类方案等;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冈)国有股减持方案;韩志国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林义相有关国有股的减持方案等,此外,有关国有股减持的代表性观点还有李荣融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刘纪鹏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李青元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许小年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华生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观点等.每种方案都具体论述了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及如何定价问题,但均未对每种减持方式对流通股内在价值的影响作出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指出,不同的减持方式对股票的内在价值影响不同,并对其中部分减持方式对国有股内在价值的影响作了具体分析,得出总股本数量变化影响股票的内在价值,减持价格制约投资价值NPV,NPV的大小是评判投资价值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左舒艳 《湖南经济》2003,(12):42-43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有股不能流通已经造成了证券市场的明显缺陷,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行为。那么——上市公司国有股问题何时休  相似文献   

10.
从2001年6月始,中国股市出现了少有的巨幅下挫,与宏观经济面相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出台,当然严查违规资金,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同国际接轨,都影响到股指的下挫.但是,从沪市2245点到2002年元月中旬下降900点、近40%的跌幅,也凸现中国股市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于广泛关注的国有股减持问题是这大半年来国人最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国有股减持和国家社保基金的一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去年6月中旬《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以来,中国股市跌势无减,上证指数从当时的2300点左右落至目前的1700余点.媒体,业界,股民与决策者议论纷纷,很多人把这次跌势归结于《办法》.理由大致有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刘力  石良  张峥 《山东经济》2009,25(5):81-87
针对中国股票市场上二元股权结构的特点,本文基于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实际发生的现金流,使用内部收益率的方法分别计量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各自的投资收益率。本文的研究从现金流的角度剖析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长期的股权分置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增发、配股等股权再融资行为大量侵占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取得了远远高出流通股股东的投资收益。本文的研究方法为评价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叶鹏 《新财经》2002,(3):11-12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是,由于投资者非完全理性的特点,政府应当对今后的对价方案加强监督,从而使股权分置改革尽量实现最优均衡或者次优均衡.  相似文献   

15.
向倩 《特区经济》2011,(10):115-116
本文以股改限售流通股解禁事件作为样本,对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进行筛选后获得286个样本事件,通过样本方差法分析单个样本股价波动性变化。实证分析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限售流通股解禁使得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性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其中波动性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波动性降低的幅度。论文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再次遭遇“用脚投票”2002年1月26日,中国证监会在网上公布了关于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这个“阶段性成果”肯定了四大原则:“多赢”、“公开竞价形成全流通股价”、“补偿流通股股东价差的损失”“保护非流通股利益”。26、27两日股市恰逢双休日。2002年1月28日,中国股市对《国有股减持的“阶段性成果”》作出强烈  相似文献   

17.
在承认流通股股东所拥有的流通权的价格以及原始契约的基础上,设计出流通权证交易市场和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权证持有人之间的竞价交易市场,以此解决国有股减持和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一家家都想上市,中国 的民营企业更是削尖脑袋也要上市呢?  相似文献   

19.
从10家中小板股改试点情况看,流通股股东积极参与高票通过,体现市场和广大流通股股东对中小企业板公司股改方案的认可。统计显示中小板公司方案在表决中,流通股股东赞成比例为93.01%,全体股东赞成比例为98.81%,明显高于试点公司平均87%和97.5%的整体水平,说明投资者对股改方案认可度较高。据上证信息公司统计,中小企业板公司全部采用送股方式,平均对价水平为10送3.81股,高于整个市场首批326股和第二批3.49股的整体对价水平,其中传化股份、中捷股份、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从1999年12月中国“嘉陵”和“黔轮胎”试点,到2001年6月12日出台《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乃至10月23日中国证监会叫停,并于11月中开始公开征集减持方案,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讨论进入了白热化程度。但是,尽管方案收集了4300余份,中国证监会规划委还进行了两次专家论证会,2002年1月28日被称为“阶段性成果”的第8个框架性方案才刚刚露了一个头,马上就令股市出现近两年来最大的单日跌幅,引起了新一阶段的股价下跌,股民大苦。国有股减持是一项关系股票市场全局的重大决策,对于这样一项关系投资者命运乃至整个市场命运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市场的充分讨论,在广泛听取市场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推出一个让市场、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国家等各方多赢的方案,进而使我国的股票市场进入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