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扬 《经济导刊》2011,(4):22-24
《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随着全球"碳减排"需求和碳交易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碳金融逐渐成为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当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日益凸显,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低碳革命正以其前所未有的冲击力震撼着世界各国的经济转型,将成为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目前,碳金融俨然成为世界各国正积极抓住的战略性先机,以寻求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碳金融就是与碳排放交易有关的一切金融活动。碳交易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的发展仍处于整个链条的低端,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整个交易平台不健全、法律政策不完善、对碳金融认识了解不够、中介服务不全面等等都制约着其发展。今年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期实施的第一年,要实现中国在碳金融交易竞争中的优势,就必须从政策法律制度、中间业务创新、提高信贷投资力度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暖带来了低碳经济的热潮,碳金融成为金融界关注的焦点,相应地衍生出诸多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需求。国外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产品创新实验,中国金融业也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基于此,分析了国内外碳金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中国碳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构建中国银行业碳金融发展策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DEA方法,结合CCR、BCC等模型,对2009年~2011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实证数据考察,分析其碳金融业务的运行效率,结论如下:从综合技术效率来看,样本银行的均值在考察期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起伏很小,但普遍技术效率值偏低,未达到有效的前沿面水平。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4)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和智能手机得到普及,人们消费习惯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的特征也更加明显,金融服务随时随地成为可能,移动金融将成为银行业务新的"战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从网上银行到移动金融,从"鼠标银行"到"指尖银行",电子银行发展重心向移动端转移已是大势所趋。移动金融蓬勃发展,商业银行该如何应对赢得"战争"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就商业银行发展移动金融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引起世界各国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节能减排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更需要现代金融系统中的核心力量——商业银行的参与。探讨了在低碳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获得的发展机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契机,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与创新,商业银行在发展碳金融和支持低碳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回顾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发展碳金融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珍 《经济视角》2012,(2):61-62,77
碳金融是国际气候政策变化的产物。作为一个既是世界上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又是碳交易项目提供国,中国在碳金融领域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碳金融探索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问题和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怀英 《经济经纬》2004,(2):133-135
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已不可能依靠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来对国内银行业进行保护,中资银行将直接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直接面对资金实力雄厚、管理手段先进、服务质量高效的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惟有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From production-based to consumption-based national emission inventorie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Under the United National Framework Convention of Climate Change (UNFCCC) countries are required to submit National Emission Inventories (NEI) to benchmark reductions in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Depending on the definition and system boundary of the NEI, the mitigation options and priorities may vary. The territorial system boundary used by the UNFCCC has been critiqued for not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and potentially causing carbon leakag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past literature has argued in favour of using consumption-based NEI in climate polic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everal issues in moving from the standard production-based NEI to consumption-based NEI. First, two distinct accounting approaches for constructing consumption-based NEI are presented. The approaches differ in the allocation of intermediate consumption of imported products. Second, a consistent method of weighting production-based and consumption-based NEI is discussed. This is an extension of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on shared responsibility to NEI. Third, due to increased uncertainty and a wide system boundary it may b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consumption-based NEI directly into climate policy. Several alternative options for incorporating consumption-based inventories into climate polic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低碳经济的迅速兴起,与之相关的新型金融——碳金融也得到迅速发展。碳金融逐渐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先机的关键。发展碳金融也有助于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有利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对于碳金融,国内研究日益增多,但角度不尽相同,本文选取了碳金融的界定、碳金融工具、碳金融与金融业和相关政策支持等研究观点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可持续发展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全球升温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的灾难日益严重,温室效应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起点《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帮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减轻其承担减排义务费用的三个灵活机制: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在介绍了由于全球的环境问题存在着区域差异和控制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因为国家利益和立场的差异,使得180多个国家分化成不同的国家利益集团,从而形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从世界各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中得到的启示以及中国目前碳交易现状。阐述了国际碳交易对中国主要产业发展的启示,分别介绍了中国各产业经济等方面应该把握的机遇和迎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碳交易市场,并通过碳交易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我国国内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十分落后,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作为能源消耗大省,辽宁省的碳减排压力指数全国位列第六,辽宁省低碳经济建设任重道远,务实发展碳交易市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辽宁省发展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意义,指出碳交易市场对辽宁经济建设、财政收入、环境改善及增强企业竞争力都具有较大的推动力。通过对辽宁省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辽宁省碳交易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CDM项目、碳交易所建设及自愿减排市场上。根据辽宁省发展阶段的特点,提出了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