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陈光普 《中国市场》2014,(3):120-127
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是我国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然现象。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既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如农民工在城镇的预期收入等,又受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因素的影响,如户籍制度和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等,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发展阶段特征。而农民工在城镇的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受歧视性、不平等因素的影响。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就要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两大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的典型特征,其转化程度制约着经济现代化的步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技术层面上看,二元结构的转换是实现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生产函数的趋同,而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提升传统部门的人力资本存量。而传统部门在择优转移下的人力资本流失固化了二元结构,所以公平教育和完全市场则成为二元经济成功转化的两个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3.
周引霞 《现代商业》2014,(24):73-7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也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采用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干中学、人力资本、人口红利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从宏观层面来看,FDI企业的技术水平总体高于国内企业,当劳动力由FDI企业转向国内企业或建立新企业从而引致技术溢出,而新企业的建立势必涉及到融资这一事实,本文认为融资效率高低在促进劳动力流动进而引起FDI溢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融资效率的提高会提高劳动力由FDI企业流出建立自己的企业从而加速技术溢出的可能,意味着劳动力流动产生的技术溢出同时增加了FDI企业和国内企业的产出,即增加整个社会的边际产出。围绕这些问题,本文针对FDI溢出效应将放大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问题展开了一定层次的论证,结果显示:融资效率与FDI的联合作用并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表明通过劳动力流动这一途径发生的FDI溢出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11)
改革开放以来,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与改善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成为我国城乡人口流动强大的动力,人们克服人口流动的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制度成本,不断涌入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涌入城市对于城市来说有利有弊,对城市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典的劳动力流动理论是研究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基础,但由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特殊性,其对于我国实际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我国的情况进行修整和扩展。本文旨在介绍西方劳动力流动的几种主要宏观经济理论,通过评析和对比,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迁移理论。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劳动力流动情况也跟着发生了改变,从过去严格管制劳动力流动向放宽管制的方向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潮,真实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流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和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及固定资本投资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基于1995~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农业劳动力、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对农业产出的贡献非常有限;相对而言,农业固定资本投资增长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但绝对量不明显.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和原因,说明劳动力要素流动是区域差距形成的动因之一,而区域差距反过来又加速了劳动力在区域间的迁移和流动。本文针对促进劳动力流动、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跃  王慧 《市场论坛》2005,(3):84-8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的因素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具有科技管理等知识、技艺的劳动力在市场经济中愈来愈起着主导作用本文在对我国劳动力资源划分为普通劳动力与知识劳动力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普通劳动力丰富但知识劳动力稀缺且大量外流的现状,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劳动力供需机制及其对于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对开放经济中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FDI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波 《财经论丛》2006,(1):73-77
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对中国1982-2003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表明,FDI与中国的出口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FDI对促进中国出口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其原因在于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抢占国内市场,而增加出口并不是其战略目标的主要方面。另外,FDI所形成的生产和出口对内资形成的生产和出口构成了“挤出效应”。基于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我们的外资和外贸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我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及高额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引发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从我国外汇储备来源看,我国外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和投资热钱。而要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必须对外贸政策、外资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陈鑫  王长江 《江苏商论》2013,(4):42-46,61
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探讨2001-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发现进出口贸易额和外商直接投资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但是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这种双向关系是互补的,进口贸易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存在一定正向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不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外贸易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江苏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对外贸易增量迅速。本文以江苏为例,选取1992—2018年江苏相关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进口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出口会促进经济增长,而进口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如何促进江苏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FDI和各省市区国际贸易的关系,对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和26个国家或地区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区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从三大经济区域来看,东部FDI对国际贸易的弹性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基于资源禀赋差异的垂直贸易体制加剧了FDI投资于我国的趋势。各省市区的贸易模式取决于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各自的经济总量呈正比,双方的地理距离(运输成本)构成了两地之间贸易的阻力因素,地理位置成为阻碍中部和西部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以工业制成品和初级品出口的相对比重衡量的贸易结构指标,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回归分析,发现我国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间存在正相关的单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每提高1个单位,实际GDP增长率提高0.01个单位,而经济增长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没有得到实证支持。因此,我国应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逐步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件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广东省1987-2006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技术、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进出口贸易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得出出口、进口、FDI与就业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关系的结论。广东省应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参与到对外贸易出口队伍中;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外商直接向第三产业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国内投资企业要充分引进稀缺的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培训人才,充分开发尚未利用的人力资源,刺激省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促进就业和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对外贸易对河北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喜平 《商业研究》2006,(13):112-114
利用河北省1989-2003年的相关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测算对外贸易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度及对外贸易与河北省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可知进出口贸易能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并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但还存在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加工贸易关联度差以及容易导致贸易摩擦的问题。为了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提高内资企业的配套能力,加大跨国公司的本地采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内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省际工业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在影响机制上的差异性,本文重点探讨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增加在我国工业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中所起的作用并区分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控制了劳动收入占比与贸易的联立关系之后,本文发现进口贸易的作用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则表现出弱负向作用。此外,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也是我国工业部门劳动要素分配地位弱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