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海外工程承包企业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在海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总部应对海外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其有效运行,但目前如何对海外项目实施有效监管仍是很多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遇到的一大管理课题。本文以海外项目监管为视角,通过分析当前海外工程项目监管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海外工程项目监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2017,(1):136-136
中国海外政经研究中心是由中国海外控股集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共同发起设立的研究机构。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就与中国海外投资环境有关的问题,包括经济、政治、安全、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研究,提供调研和分析报告,开展合作交流,召开成果发布会、举办专题论坛,开办讲座、培训等,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中心发挥智库功能,就有关中国海外投资和海外资产管理等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战略性和政策性研究成果和对策性建议,为企业提供投资战略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对海外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 海外企业的蓬勃发展是中国贸易和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截至1993年底,中国已在海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497家独资、合资和合作型企业,其中贸易型企业2927家,中方投资额19.47亿美元。海外企业通过参与国际市场,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培养国际经营人才,并为国家赚取了巨额外汇。但是,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中国海外企业毕竟发展时间短、经验少,在经营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给国  相似文献   

4.
庞磊  朱彤 《国际贸易问题》2019,(12):121-135
本文利用BVD子数据库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Zephyr1990—2016年数据,收集中国境内1 205家海外并购企业数据,研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与母国技术进步问题,结论如下:母国技术进步源于国内R&D资金投入、人力资本存量以及海外并购企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其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含逆向研发资金溢出与逆向人力资本溢出,逆向技术溢出推动母国技术进步的程度强于前面二者;母国R&D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存量分别为企业海外并购设置了"高门槛"和"低门槛",当企业海外并购跨越R&D资金投入"门槛"后,母国海外并购企业能够有效地学习、模仿并同化吸收目标企业先进技术;企业海外并购数量为母国技术进步的单调递增函数,相反,当其未跨越"门槛"时,由于技术具有显著差距,母国异化排斥目标企业先进技术地有效吸收,随着企业海外并购数量的增加,其对母国技术进步的抑制效应不断增强,同理,企业海外并购跨越人力资本存量"门槛"前呈现同化吸收效应,跨越后呈现异化排斥效应。  相似文献   

5.
陈左 《国际商务研究》2000,(2):12-15,68
研究与开发(R&D)是跨国公司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大型跨国公司逐步实施全球战略。与之相适应,其R&D活动也呈现出新的微观运作机制,即从传统集中式R&D向全球战略下R&D演变。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R&D活动的基本程序包括在跨国公司内部建立技术指导委员会、选择新的研发机构以及为研发机构选择区位等。随着母国以及海外研究开发机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逐步整合两大类研究开发机构构成公司研究开发网络。  相似文献   

6.
对海外投融资现状与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了新的变化,未来国际安全格局充满变数,国际金融安全环境更为复杂,进而对国际安全环境变化对中国海外投融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2017,(2):137-137
中国海外政经研究中心是由中国海外控股集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共同发起设立的研究机构。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就与中国海外投资环境有关的问题,包括经济、政治、安全、政策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研究,提供调研和分析报告,开展合作交流,召开成果发布会、举办专题论坛,开办讲座、培训等,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中心发挥智库功能,就有关中国海外投资和海外资产管理等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战略性和政策性研究成果和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国家实施海外发展规划以来,随着中国海外投资额的增加,海外施工队伍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逐步扩张。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在海外施工队伍发展战略中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应用好企业集团发展规划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结合海外集团战略的特殊性与海外施工队伍经营活动内外环境的特点,介绍和论述了企业集团战略在海外施工队伍的应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海外工程项目投资近年来也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但由于我国海外工程项目投资起步较晚,企业经验不足,面临较多的风险因素。本文尝试对目前中国海外工程项目投资现状进行分析,对风险识别的意义、基本方法进行解读,提出下一步提升我国海外工程投资项目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措施,以期为中国加快"走出去"提供一定的政策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凯  薛建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7):248-249
中国海外公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融入世界不可回避的话题,全球化导致海外国民保护的客观需求激增,中国政府为在外交领域体现"外交为民",需要有效承担海外国民权益保护的重任。海外中国国民权益保护方式包括受害人当地救济,领事保护,外交保护国际人权保护。从这四个途径谈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入推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新时期。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复杂,中国企业面临社会责任风险以及沿线国腐败程度较高等新问题。现有国际规则无法有效处理东道国经济发展与这些问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不仅威胁中国企业的经济安全,更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实践中,东道国宽松的法律环境、负责任的主权和维护国家形象的需要为母国监管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中国应以"自我约束"和"规则导向"为前提,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国内投资法律体系,从企业社会责任和海外反腐败两个方面积极承担投资母国的监管义务,主动规制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实现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良性互动。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中国应针对海外投资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专项立法,提高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准,区分企业性质、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建立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在海外反腐败方面,中国应完善惩治海外投资腐败行为的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刑事司法协助以及提高惩治海外投资腐败活动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入世"以来,通过股份制改革等措施,我国商业银行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积极的榜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我国融入全球化、提升国家竞争力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如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依然面临着受国际金融和贸易环境的限制较大、风险评估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的短缺和国内法规和体制难以与国际对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跨国公司员工外派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中国企业FDI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处于较低的国际化发展阶段,使得员工外派成为企业人员配置的必然选择。其次,本文对中国企业员工外派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缺乏国际性人才、外派人员薪资缺乏公平性以及外派效果不良等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瓶颈。最后,本文提出了中国跨国公司员工外派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外贸易中技术进步的标准化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众多学者对贸易与技术进步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化经济学与标准化战略理论以及SPSS分析软件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标准化战略是在目前阶段能够较好平衡比较优势和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构建标准-专利-标准的良性循环模式是规避独立开发风险、弥补高昂采标成本和提升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已逐渐聚焦于"在全球范围创造新的价值",其实质正是一种跨国创业行为,传统的围绕动机、阶段、模式展开的国际化理论已不足以解释及指导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实践。本文从"创业导向的定义和维度"、创业导向维度和组织绩效的测度方法,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跨国创业导向"等四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现有跨国创业导向研究存在"套用封闭环境下的创业导向研究框架"、"未区分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国际化企业的跨国创业导向差异"、"对时滞因素和前因变量等缺乏关注"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宋巍 《北方经贸》2006,(8):23-25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地球村”的逐步形成,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如今中国企业国际化主要表现为“海外并购”的形式,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存在着一些问题。事实证明企业并购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源因素,而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并不乐观。虽然中国人力资源的总量多,但是人力资源的素质偏低,从而导致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的困难。要想缩小中国人力资源状况对企业并购的影响,中国企业则要注重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企业并购后人员的整合及并购企业双方的文化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低于国内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而且也低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提升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但其作用明显低于研发投入。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走出去"的规模迅速增大。从企业特点和国际市场态势观察,中国应该从大型企业领衔对外投资扩展到鼓励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走出去"。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是反映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在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并在行业选择、区域选择和介入国际市场的组织方式选择上制订好积极稳妥的发展战略与策略;而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应该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的提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采取更积极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9.
崔彩周 《商业研究》2008,(6):101-105
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方式多样。当前中国的跨国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发展规律和国际市场变化,选择恰当的进入策略。即应注意从多角度考虑合理选择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国际战略联盟;生产一体化等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根据邓宁的国际直接投资阶段理论,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已经进入专业化国际投资阶段,且具有较大空间。我国政府应出台完整的对外投资法律文件,建立海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促进企业对外投资健康发展。我国企业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安全有效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能力。要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核心竞争力;合理选择融资方式,为不断拓展海外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应根据自身需要,实行人才引进计划和加大内部培训,积极培育涉外人才,为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