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的研究现状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先后有<自然资源核算初探>(1990)、<资源核算论>(1991)、<林价理论与应用>(1991)、<森林资源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和<森林环境资源核算与政策>(1994)等专著出版,推动了我国资源核算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资源与环境核算是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已列入联合国《21世纪议程》(1992)和《中国21世纪议程》(1993)优先项目计划。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问题,内容包括森林环境资源的定义、概念、分类;森林环境资源评价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森林环境资源补偿的经济政策。其基本论点是:1.森林环境资源再生产是一个商品生产过程,它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均为产品;2.森林环境资源产品应当有相应的价格体系和收费标准,按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市场,等价交换,3.变单一渠道为多种渠道,建立广泛的森林环境资源经济补偿机制;4.森林环境资源应在加强监测与统计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国家级森林环境资源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体系并与国民经济核算制接轨。  相似文献   

3.
森林绿色核算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绿色GDP核算的SEEA基本方法、结合当前我国森林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核算内容为林木价值、林地价值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通过对福建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四期的森林资源进行绿色核算,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森林绿色GDP分别比当年的GDP约高出144.22亿元、195.36亿元、50.39亿元、52.16亿元,说明福建省15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适度兼顾环境资源的保护,基本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但森林绿色GDP对当年GDP的差值逐期下降,GDP反映更真实的经济和环境的变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1972年日本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12.827万亿日元/年,1991年第二次核算结果为39.2万亿日元/年,2000年为74.99万日元/年。其核算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地球环境保护功能等82项主要功能。核算方法包括工程替代法和施行费用法。日本的经验对我国森林资源核算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最新发布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为依据,根据2009年峡江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对峡江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净化水质)、保育土壤(固土、保肥)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初步核算,核算结果,峡江县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为30.55亿元/a,保育土壤价值为872.64万元/a。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森林资源核算目的和要求构建了森林资源分类系统,从而将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范围确定为林木资源价值核算、林地资源价值核算和森林环境资源价值核算,并对其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林木资产的核算起步于1990年颁布的《国营林场苗圃财务管理办法》和《国有林场苗圃成本核算办法》。在这之前,林业企业一直未能将林木资源作为资产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这使得会计信息无法真实、正确反映林业的经营效益,同时也使林木资产成为无账之物,造成林木资产的浪费,并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此后,我国逐渐意识到农(林)业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分别于1993年、1995年颁布了《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和《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会计  相似文献   

8.
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按照国家正式颁布的《生态系统评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及联合国SEEA-EEA推荐的生态产值核算方法,对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进行了核算,并与第八、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碳汇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储量、碳汇量呈增长态势,碳储量年均增长3.58%,碳汇量年均增长14.95%。在价值核算上,2013年我国森林碳储量价值为8044.24亿元,2018年为8824.20亿元,年均增长1.87%。2013年、2018年森林碳汇价值量分别为142.23亿元和272.06亿元,2018年森林碳汇价值约占林业总产值的0.34%。按相关研究提供的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2018年森林碳汇生产总值为141.47亿元~152.35亿元,约占2018年我国GDP总量的0.015%~0.017%。研究表明,2013—2018年,我国森林碳汇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呈下降态势,但森林碳储量、碳汇实物量呈增长态势。研究认为,建立统一的GEP核算标准体系、减小森林生态系统的中间消耗、提高森林...  相似文献   

9.
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是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和绿色GDP核算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价,将加快推动森林资源纳入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工作的进程。条件价值法(CVM)作为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一种直接方法,对于评估"非市场化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特别是森林环境资源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该类非使用价值的分量众多,实际核算时应先进行系统分类,然后逐一加以测算。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森林环境资源的供求分析,采用开放式支付卡法作为CVM的引导技术,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居民消费意愿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Logistic模型、因子分析确定社会价值的具体构成。最后,根据非参数估计方法计算个人支付意愿,从而极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的区分度不高导致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存在误差,森林经营侧重于生产性经营导致生态性经营发展不足,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使用方法也不能全面体现森林经济效益。依据森林资源的特点,总结自然资源核算理论,提出了准确区分森林树种和地理位置,分清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建立科学实用的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指标体系,使核算结果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等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路径,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试算。研究方法:Thornthwaite Mernoriae模型、指数和法、逐级修正法、收益还原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耕地产能是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形成的重要基础,基于产能理论开展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可以有效反映耕地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水平;(2)价值整体空间分布与耕地质量和产能大体相同,呈现出中部鄱阳湖流域向周边逐步递减的趋势,高值区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地区,符合江西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实际;(3)本文核算结果与基于耕地流转租金收益的传统收益还原法核算结果无显著差距。研究结论: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路径不仅能有效反映出耕地质量和产能对价值形成的基础作用,还可以客观反映出研究区域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完善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峡江县“十一五”林地和立木价值核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目前开展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目的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从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出发,试图建立绿色GDP综合核算体系,其中包括森林资源及其环境因子核算;二是从客观反映森林的多种价值出发,研究森林的各种物质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致力于树立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的森林价值观,为森林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介绍峡江县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对峡江县"十一五"林地和立木资源进行价值核算,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森工企业会计改革历经30年,其中具有标志性的改革措施是1982年实行的《国营森林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国营森林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1991年初步实施林价制度、1993年贯彻“关于森工企业贯彻执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年《天然林保护经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实施。森工企业会计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种会计核算办法并存,各成体系,而且核算方法也很不完善。学习和掌握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原则,进而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森工企业会计改革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森工企业会计改革历经30年,其中具有标志性的改革措施是1982年实行的《国营森林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国营森林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1991年初步实施林价制度、1993年贯彻关于森工企业贯彻执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年《天然林保护经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实施。森工企业会计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种会计核算办法并存,各成体系,而且核算方法也很不完善。学习和掌握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原则,进而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森工企业会计改革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林业在生态建设中首要地位的日益凸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不断扩大,补偿标准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投入林场、苗圃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不断增加,《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暂行)》已经不能满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核算要求,为进一步完善核算制度,建议在调整有关科目核算内容和方法的同时,增加一个资产类科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专门核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相似文献   

16.
由书慧  李玉文 《渔政》2007,(4):30-31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通过标志着国际海洋法律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公约》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公约》,这不仅使我国依据《公约》的规定依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同时,按《公约》的规定,也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1989年12月22日,联合国第四十四届大会通过了“关于大型大洋流刺网捕鱼作业和其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的44/225号决议;1991年12月21日,联合国第四十六届大会又通过了46/215号决议,要求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国保证到1992年12月31日在各大洋和公海海域,包括闭海和半闭海,全面禁止大型流网作业。农业部于1991年6月8日发布《关于禁止在公海使用大型流网作业的通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会计》2004,(11):47-48,F003
为规范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提高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农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我部制定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社会性收支》,现予印发,于2005年1月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各农业企业执行。农业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本办法时,不再执行1993年颁布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物资产价值核算办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于农业生产中带有行业特殊性的会计事项,如生物资产价值核算的原则、方法等,制度未作规定,这对农业会计实务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拟根据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汲取《国际会计准则——农业》(以下简称农业国际准则)研究成果,结合工作实际,对农业生物资产价值核算中的几个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研究(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虽然在1993年制定的分行业会计制度有《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之后也颁布了一些针对林业的专门会计制度,如1994年财政部修订并颁发了《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但尚未全面系统针对生物资产(BiologicalAssets)制订过会计规范,也没有对农业活动这一特殊领域制订会计准则。目前,我国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已有37家,如果不及时解决有关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将有损于我国农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也会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一、生物资产的定义与特征(一)生物资产的定义及其本文研究范围界定《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定义农…  相似文献   

20.
2013年8月16日,我国颁布《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本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本制度的企业不再执行《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本文首先对会计准则、核算制度和核算办法的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为基础,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范围、核算对象、核算范围和项目、费用归集分配和成本结转等方面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详细分析,同时,与《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