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52)
<正>在一战之前,学界普遍认为国际法上的主体只有国家。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部分西方国际法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在个人与国家问题上,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对于国际法学者来说,个人是否是国际法的主体就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一、目前学界对于个人国际法主体问题的三种主要观点1、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这部分学者大多认为国际法的主体只能包括国家,个人没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不能享受权利和在国际法律中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但是近年来国际相关法律很多时候直接规  相似文献   

2.
盛茜 《商业研究》2004,(17):84-87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我国将承担WTO条约下的国际义务。对WTO每一个成员来说争端解决机制既是一种保护其权益的手段,又是督促其履行应尽的条约义务,或为尽到义务时承担国家责任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条约退出行为频发,但国际法对此并无有效约束。国家主权原则是条约退出权的权利基础,在肯定主权国家的条约退出权前提下,应遵守条约必须信守的国际原则,充分发挥国际法效力,约束违背诚实信用的随意退出条约。依据退出条款和当事国共同同意下可以退出条约,此外,一般应该禁止退出国际条约,除非有例外情况。条约退出权行使的条件、程序已经具备一定的国际实践,但是尚未形成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国际原则。当前,对于条约退出行为的规制需通过退出条款进行,应在缔结条约时尽量明确规定条约退出的规则,以保持条约的稳定性,保证条约的目的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权利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同时也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联系的“中介”。法律关系主体通过权利客体这个中介,结成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同的权利客体,导致形成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因此,对水权客体——“水”的不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水权概念、性质及构成等的认定,间接关系到水权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在现代社会里,“公民”一般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辞海》)“公民”不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而且还是宪法所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贺银花 《商》2014,(13):72-73
民族主义和少数民族在世界上一直存在。然而,国际法上一直没有准确的少数民族定义,也没有具体的法律基础来描述少数民族。因此,从国际法视野下对少数民族进行定义,并对其判断标准和方法进行分析,时少数民族权利的保护至关重要。少数民族的保护经历了从自然权利学说的早期阶段到国际条约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产品责任主体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对产品责任主体的规定很不明确。《产品质量法》规定“受害人”为产品责任的权利主体,“生产者、销售者”为产品责任的义务主体,但没有对“受害人”、“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范围具体地界定,这对于保护缺陷产品的受害者是很不利的。应完善我国在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责任主体制度方面的法律缺陷,明确产品责任的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国家责任建立在国际不法行为的基础上,是一种过错责任.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种以严格责任作为归责方式的新型国家责任出现了,即国际损害责任.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在传统国家责任之外,专门就国际损害责任开展了编纂活动.国际损害责任作为一种严格责任源自国内法.它的法理基础在于“行使自己的权利应不损及他人的权利”这一法律原则.尽管国际损害责任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严格责任已经被引入国际法.同时,应当认识到国际损害责任在短期内不可能形成国际习惯,因为它严重依赖国际条约.  相似文献   

9.
环境危机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国际性,因为这种污染具有流动性.跨界环境损害就是环境污染全球化的典型表现.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家,其在跨界损害事故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有义务避免事故的发生,损害事故发生后更有责任尽量减少损害和进行赔偿.在跨界损害事故中,由国家承担国际法上的责任是解决跨界损害的一项重要手段.国际环境法的条约实践也在积极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签字国,并已递交了核准书,《公约》已于今年1月1日起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第6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合同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这样一来,在我国今后的进出口业务中,便有了两个重要的法律依据,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社会中产生了全人类共同利益。主要表现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确立;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打击国际犯罪和国际人权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国际法已经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且仍在不断发展中。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确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观察问题的出发点和国际合作的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全球意识”,国家的国际法义务由消极的“不作为”向积极的“作为”发展。  相似文献   

12.
WTO法律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法律怪圈,非WTO国际法规范在理论上具有适用于WTO案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实践中WTO争端解决机构也曾适用非WTO国际法规范解决成员方的贸易争端。适用的渊源包括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条约,适用的方式包括直接适用和"作为解释的证据和材料"。而中国在中美文化产品案中的败诉凸显出WTO的文化贸易立法不具自足性,无法保证成员有效维护本国文化主权。在WTO现有文化贸易立法之外,存在适用《文化多样性公约》等非WTO国际法规范的可行性。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处于国际文化贸易弱势地位的中国具有另辟蹊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习惯规则"解释--WTO司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解决急端谅解》(DSU)在标题作“总则”的第3条第2款规定:解决急端机关要“用按国际公法对解释的习惯规则来阐明WTO各盖协议中的已有规定”。国际法的习惯规则,又称“国际习惯”,是指在调整国际关系实践中形成的为世界名国公认(其中包括默认)的,有约束力的一般国际法规则,最初这种习惯国际法大都是不成文的,后来陆续被编篡成用文字表术,如1964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69年维人《外关关系公约》,1958年《领海公约》等,相对而言,它与国际条约只约束其缔约国不同,习惯国际法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国际社会的每个国家都有遵守它的法律义务。  相似文献   

14.
WTO多边贸易法律体系:实施层面的法律失灵 考察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形成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作为WTO条约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法理上毫无疑问地具有国际多边条约的性质。相应的,对批准其生效的成员国而言,也自然应该具有国际法上的强制约束力。  相似文献   

15.
<正> 鉴于当前国际贸易中与信用证有关的贸易纠纷日趋增多且案情日趋复杂的现实,加强对信用证法律性质的认定和研究,以期为解决信用证纠纷提供法律依据是十分必要的。在对信用证定性的众多法律学术研究中,信用证是合同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该观点认为信用证是合同,其合同主体分别是作为义务主体的开证行和作为权利主体的受益人;其合同的内容主要是开证行在单证相符条件下届时付款的义务和受益人要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七”后香港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的法律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赋予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其中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自治权尤为突出和广泛,为香港在“九七”后保持其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自治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九七”后香港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是一个“单独关税区”,与中国内地实行完全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单独关税区”的概念最  相似文献   

17.
一国的法律应保证个体的财产在不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不能因政府行为而被征收,这一原则在国际法中也有所体现,涉及国际投资保护的条约一般都有专门的征收条款规定。《能源宪章条约》作为专门针对能源领域投资进行保护的特殊条约,其第13条就是专门的征收条款,对征收的条件、赔偿等作了相关规定,并在国际能源投资争端解决中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8.
在习惯国际法框架下,当股东直接权利受损时,股东可以以自己名义提出索赔请求,但股东股份价值的减少只能通过外交保护等间接方式得到救济。然而在现代国际投资仲裁体制中,仲裁庭实质上允许了股东直接提出利益损失的仲裁申请。由于现代投资条约缺乏相应的制度构建,使得仲裁庭允许股东直接提出间接索赔的行为引发了相应的风险,侵犯了公司债权人以及相关当事方的权利。为此,有必要借鉴习惯国际法与NAFTA的相关规定,对国际投资条约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2)
以WIPO为代表的国际知识产权组织一直在与新技术的博弈中生存和发展,而有关网络时代著作权法如何变革显然是WIPO的重要议题之一。我国已于2007年6月正式加入WCT和WPPT,依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作为条约成员国我国必须履行条约规定的义务,避免国内法与条约相冲突。同时作为网络著作权保护相对完善的美国、欧盟,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进行了较系统的规定,比较分析和扬弃借鉴西方诸国的网络著作权法律理论和立法制度,对我国网络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构建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峰 《消费导刊》2013,(6):194-195
中日两国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约国对东海石油划界有着不同的主张。日方单方面提出的“中间线”原则既违背历史事实,又不符国际法律约束。针对东海石油归属划界问题,应在国际法的约束下支持中国的权利主张,东海海底石油资源应属于中国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