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地区差距的不断拉大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从现有文献看,以新古典框架来解释地区差距及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学者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主要框架,从产业聚集与扩散的变化来研究由此而导致的经济增长效率的不同和地区差距的变化;并以广东省为案例,运用具体指标和Granger因果检验技术,从经验上证实了核心区域的产业聚集对整个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要明显强于边缘区域,同时也导致了地区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变动状况1.描述区域差距状况的指标选择测度区域差距的指标有很多种,本文将选用人均GDP、基尼系数、标准差系数、泰尔(Theil)指数等指标来描述区域经济差距变动状况。人均GDP作为一个收入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宁夏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源于土地及资金,人力资本的动力相对不足。人力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明显。宁夏区域经济发展中山区人力资本供给明显滞后于川区地区,成为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新常态下,土地、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度下降,改善人力资本是促进宁夏经济协调发展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亓彬 《北方经济》2007,(20):60-61
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半岛地区8地市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明显.本文首先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基本状况作简要分析,在对区域经济差距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经济变量,采用2004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横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构成因素进行实证考察,并对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祥 《特区经济》2008,(11):30-32
广东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非均衡现象,突出表现在珠三角与广大山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从广东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的静态和动态方面分析了区域之间的差距及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促进广东区域经济整体、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经济增长的事实也证明,人力资源丰富、优质的国家或地区有可能在长时期内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人力资源是影响地区差距长期趋势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三大地带为基本地缘格局的区域差距也丰不断的扩大与升级。并且,这种差距表现为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从三大地带来看,不仅三大地带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而且三大地带内部的差距也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区域差距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差距会自行缩小。但是,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和相关的实证研究都已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市场力量不仅无法使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迹象。那么,区域差距与经济增长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区域差距-区域增长-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动关系,就成为了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2000年以来广东省财政收支差异的演变态势,同时与全国及江苏省的财政收支差异演变情况进行比较,本文发现广东珠三角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低于我国西、东北部区域。广东四大区域财政均等化程度仍然较低,且缩小进程慢于全国,也低于江苏等省区,突显广东省地区财政的均等化程度低的严峻性;进而提出建议:必须深化广东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改革,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财力支持,加快缩小区域财政收支差距、区域投资差距、区域城镇化水平差距、区域产业结构差距和区域公共教育设施及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内部地区间一直存在较大的经济增长差距。资源贫乏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迅猛,资源丰裕的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增长却长期落后。本文基于"资源诅咒"的视角,结合21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支持广东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资源诅咒"效应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亚云 《改革与战略》2010,26(2):129-133
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与广东经济增长显著相关,第二、三产业是目前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其中工业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广东省大力学习和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下,这一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水平等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广东省实现粤西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仁康 《特区经济》2009,(12):32-34
粤西地区同珠三角经济差距的拉大是广东省区域经济不协调的一大表现。本文总结了这两大区域经济差距的表现特征,并主要从人力资本、资本投入和政府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了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实现粤西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金融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新疆财经》2007,(1):29-32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最明显的表征就是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这种差距的扩大是地理区位、历史、政府政策、金融支持、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区域金融的角度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化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群燕  李婉丹 《南方经济》2011,29(12):70-78
摘要: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规律。广东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则仍处于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广东开始进行产业转移,以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广东省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作为产业转移转出地的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明显,而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东西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结构虽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优化,但效果没有珠三角地区明显;从就业效应看,东、中、西翼均有扩大。同时,产业转移缩小了四个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4.
在汇率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广东产业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2005年起,省政府实行"腾龙换鸟"、"双转移"战略,积极推动地区产业转移升级。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探析广东产业升级转型的内在动力珠三角地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社会收益最大化;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生存环境恶化,借助转移升级,重新焕发活力。产业升级转移过程,好比露珠滴入平静水面,形成"涟漪"效应。  相似文献   

15.
张健 《特区经济》2010,(7):13-15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我国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探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呈现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特征,造成我国各省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主要是集约性因素。国际贸易通过传染效应、干中学效应、演示和培训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徐瑞 《特区经济》2010,(11):205-206
本文主要采用基尼指数度量了广西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地区经济差距在缓慢扩大,但比全国的地区经济差距要小很多。本文进一步用1998~2008年广西各地市多个指标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城市化率、投资率和非农产业比重正相关,而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负相关,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广西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广东县域经济在广东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却受到很多的制约,总体上滞后于广东整体经济的发展。如何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寻找到一种或者多种适合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成为广东区域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珠三角各县(市)经济发展情况,并根据得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所提供的各区域GDP资料,研究了1952—2008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趋势及收敛状况。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发现:利用修正后GDP计算的变异系数要低于修正之前的;改革开放以后的区域差距要低于改革开放之前;1952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现Amos假说的周期性变化过程;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别在区域差距缩小和扩大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符合收敛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