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雾霾的肆虐,改变的不止是环境,还有人们的日常出行。随着健康防护理念的加强,不少市民雾霾天外出开始选择佩戴口罩以对抗雾霾有害物质的侵蚀。但面对商家各类五花八门"防霾神器"的概念营销,消费者深陷云里雾里,到底这些口罩质量是否合规?是否具有防霾性能?外出该选择什么样的口罩?又有什么标准可遵循成为了困扰消费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除了指望风,个人防霾只能靠防霾产品了。可是市面上所见防霾产品到底靠不靠谱呢,这很难说。听商家们宣传一个比一个牛,但他们的产品大都经不起检验。有网友提出这样的质疑:"一戴PM2.5口罩,眼镜片就全模糊了,这说明口罩跟脸不贴合,有漏缝。既然有漏缝,雾霾就能钻进去,这样还怎么防霾呢?"相信不止这一位眼镜人士有如此感受和疑问。事实上,这跟戴不戴眼镜没关系,只是因为戴眼镜,问题被更清晰、更直观地发现罢了。有人说  相似文献   

3.
正一到阴沉的雾霾天,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各色口罩男女。雾霾火了口罩。有媒体报道,我国防尘口罩市场需求,2013年已达到25.3亿元的规模。北京市场上,一款号称"雾霾终结者"的九头鹰纳米PM2.5口罩,在多家网络媒体上,被称为"防雾霾口罩第一品牌",更号称"PM2.5-病菌污染物过滤效率99%"。但记者调查发现,包括九头鹰口罩在内的多家口罩生产企业,存在产品包装标注的生产地不实、公司注册地不实等乱象。经第三方专业检测,这些口罩的防尘功  相似文献   

4.
2013年12月12日,淘宝网公布了2013中国消费年度关键词,霾单、县金流、手机购物、父婴时代、大黄鸭等词汇上榜.它们为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作了注脚. 霾单:8.7亿 2013年,是全民开始为雾霾买单的一年.在“千里朦胧,万里尘飘”的形势下,口罩、空气净化器、室内跑步机等预防雾霾的用品成为抢手货.据统计,这一年全国的淘友们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雾霾防护用品上的花费是8.7亿,共买了450万次,其中购买口罩的人比前一年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也多了131%.因此,2013年中国消费年度关键词中,“霾单”最为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市工商部门近日执法发现,多个品牌"防雾霾"口罩涉嫌虚假宣传,"防雾霾"、"防PM2.5"、"100%安全"等宣传用语夸大了口罩的实际功效。目前相关部门已对几家涉事企业立案调查。北京市海淀工商分局北太平庄工商所在辖区内药房检查发现,多品牌口罩上都印制"PM2.5"等字样。工作人员说,国家还没有出台防PM2.5的民用口罩生产标准,目前口罩生产标准为在粉尘环境工作下所必须达到的工业标准,对PM2.5级空气颗粒物的防护能力最高是93.9%,口罩上"安心百分百"、过滤效果99%等宣传用语夸大了口罩的实际功效。  相似文献   

6.
正雾霾已经够让人烦的了,而利用雾霾忽悠人更招人恨。比如一些化妆品商家推出号称可以抗雾防霾的产品,说什么"能有效抵御PM2.5的侵袭"。要知道,目前我国根本就没有出台针对抗雾霾化妆品的相关标准,有关"产品具有防霾功效"的宣传无法获得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的验证。而相关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也早就提醒,普通的化妆品被冠以"防霾化妆品"均为虚假宣传,消费者不可轻信。  相似文献   

7.
2013年是全民开始为雾霾买单的一年。大范围的雾霾,让中国人切实体会到了"呼吸之痛"。虽然一阵风、一场雨暂时驱散了雾霾,但当它再度来袭,你有信心保护好自己吗?2014年春暖花开,多彩的季节,让我们一起加入防霾抗霾的行列里。霾天出行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何时起,“雾霾”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天气刚刚转凉,街头各式各样的口罩,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各地的口罩开始出现热销现象。其中,口罩销量最大的地区是北京。 而近日,北京市工商部门在执法时发现,多个品牌“防雾霾”口罩涉嫌虚假宣传,“防雾霾”、“防PM2.5”、“100%安全”等宣传用语涉嫌虚假宣传。  相似文献   

9.
进入10月以来,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再度被雾霾笼罩。虽然中央和地方治理大气污染力度在不断加大,但这种复杂的结构性污染不是短时期就能消除的,所以,做好个人防护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保护措施。 根据多家电商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口罩产品成交量和空气净化器产品的需求量有明显上升趋势。但令人担心的是,雾霾防护产品的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良莠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无所适从。那么,如何才能让消费者用上放心的防霾产品呢?无疑,防护型口罩及空气净化器等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尽快出台,成为公众心之所系。  相似文献   

10.
《大众标准化》2014,(1):38-39
正连日来的雾霾天气使得市场上的口罩也越发紧俏起来,但你知道吗,如果佩戴的口罩不合格,不仅无法起到防护作用,甚至还会带来二次污染。市场口罩"三无"产品多雾霾天气导致高速封路、学校停课……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口罩也越发畅销,一些店家的口罩甚至脱销。但也有不少消费者发出疑问:市场上销售的这些口罩,质量可靠吗?批发市场、精品小店、街头地摊……据了解发现,口罩的"入市门槛"并不高,许多地方都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口罩,价格则从几块钱至数十元不等。虽然市面上销售的口罩花色繁多,但如果仔细观察后便可发现,这些口罩多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纸包装,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简单说来就是"无厂  相似文献   

11.
正自从出现了雾霾一词,市场上各类力着防PM2.5的口罩热卖。最近从浙江省消保委获悉,对25批次口罩比对试验,防护效果无一符合国家标准,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浙江省消保委近期在天猫、京东、亚马逊、一号店四家商务网站上网购采样25个批次样品,依据《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国家标准,送检上海市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口罩过滤效率指标进行测试,发现过滤效率没有一个达到90%以上,无一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防霾口罩逐渐成为热销品,其质量问题也很突出,颇让业界担忧。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日前公布对宣称具“PM2.5防护”功能口罩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结果,69批次样品中超八成产品不合格。在业内看来,目前防霾口罩市场确实混乱,企业执行标准和检测标准的不一致成为导致高比例产品不合格的主因之一,因此行业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正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防雾霾口罩,究竟如何选择呢?这些防护型口罩质量是否合格?2016年11月1日起,我国首个抵御雾霾环境的日常防护民用口罩国家标准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连日来,随着雾霾天气频发,空气污染问题受到社会日益关注,已有研究表明污染空气中的细颗粒物会对人群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防护,口罩的应用逐渐广泛,口罩已经从传统概念中的防寒保暖用品,转变成  相似文献   

14.
《福建质量管理》2014,(1):44-45
雾霾天已从偶尔侵袭变成常态。“十面霾伏”既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商机。其中,空气净化器成为防霾用品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速的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雾霾影响了大半个中国,人们出行活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防雾霾口罩通气性不佳,戴上后难以在雾霾天户外做适度运动。而专业的呼吸口罩则价格过于昂贵。为此,我们探索了小型空气泵主动通入气体,配合呼吸阀以消除呼吸阻力的可穿戴随身呼吸系统。成本低廉,通气性过滤性良好,极大方便人们雾霾天出行活动。  相似文献   

16.
雾霾治理的启示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工程》2015,(27):243-245
气候要素和大气污染是雾霾产生的主要成因,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雾霾治理成功经验及启示,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现状提出依法治霾、数据共享、综合控制、联防联控和绿色出行等雾霾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千里朦胧,万里尘飘,十面"霾"伏很糟糕。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已达52年之最。面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被破坏的自然生态,十面"霾"伏成为2013年的热词,也让贴上可防霾标签的产品卖到手软。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伊始,华北地区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之后东北和长三角地区更是遭受前所未见的雾霾困扰。面对恶劣天气,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减霾”路线图,将“治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学术界对雾霾的表现、成因、影响及对策已有许多探讨。我认为,应针对大气污染源类别、大气污染物防治法规、“减霾”的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我国平均霾日数达20天,创历史新高;2012年~2013年冬季,我国中东部地区再度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2013年1月份全国平均霾日数达4.4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2013年11~12月雾霾加重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障碍性因素。因此,分析其原因,十分必要。一、雾霾加重的直接原因: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费过快增长雾和霾本是两种天气现象: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霾是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污染物的增加,我国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等部分地区雾、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雾霾天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及生活。本文通过全面分析雾霾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和各种污染因素,提出避免和治理雾霾天气的对策建议以便减少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