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要成员是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比重已接近六成.在新生代农民工的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并引起各界关注的是其就业稳定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率高、就业稳定性差,必然不利于其自身、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本文将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服务的企业、生存的社会三个角度出发,找出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的因素,并给出能促进其稳定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外出就业农民工的主体,然而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就业层次较低、稳定性较差、就业途径较窄、收入水平较低等困境。基于问卷调查所得到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因素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发展状况、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等,其中包括专业技能、文化程度以及就业观念在内的自身发展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最大,同时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发生了一列变化,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的新生力量、非正规就业成为主要的就业模式、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化,这些变化对劳动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情况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所以,完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其市民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十三五时期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董树  周婷婷  何珊 《价值工程》2013,(36):309-311
作为集边疆、山区和民族于一体的云南,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呈现出就业渠道窄且就业机制不完善、以本土为主、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以自发性转移为主要方式等特点,本文从籍制度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制度与政策、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水平与技术技能相对较低以及获取就业信息渠道不畅等方面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从而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实施网络远程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对于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顺利就业,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取代老一代农民工,成为城市就业的主力军,并更加盼望在入学、医疗、就业等方面享受更公平的待遇.为深入了解娄星区辖区内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尤其是当前他们的就业意愿,本研究计划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区11个乡镇街道范围内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愿进行调查分析,较为客观地把握当前该群体的就业现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回顾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研究文献,剖析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农民工培训的传统模式,给出了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创新要点,以期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培训的有效实施,促进其非农就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新生力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关于农民工居住状况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状况的研究数据相对稀缺,尤其是缺乏对于其内部细分群体的居住状况分析。本文基于采集自全国30个省新生代农民工的两千余份问卷调查数据,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具有以下特征:住所获取方式主要依靠单位提供和个人租赁,居住面积和设施条件较过去有所改善,居住状况在不同收入水平、行业和流入地之间存在分异,居住稳定性有所提高,迁居大城市的意愿强于迁居中小城镇。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居住特征与就业状况、流动类型和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就业、流动和观念三大因素,通过客观支付能力和主观支付意愿两个渠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的非正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流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的是非正规就业;另一方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主要也是以非正规就业形式实现再就业。尽管非正规就业在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大多却享受不到社会保险,他们所面临的生活风险无法通过社会化机制来化解。无论从促进就业的角度,还是保护劳动者基本人权的角度,都应将非正规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之下。一、非正规就业的基本特征非正规…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业已成了党与政府及社会各界注重的焦点.可否把此解决问题真正能够渗透到城市当代生产及生活当中予以解决,必须首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本文以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及其就业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就业观的差异对比分析,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适时转变就业观念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中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服务地方经济作用不显著、就业稳定度不高等实际问题,以"转变职工技能培养模式、转变企业招工用工重点、转变企业留人稳岗方法"为方针,在实践中破题,为新生代农民工更高质量就业找到破解之法,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和就业政策体系。根据全市478家用工和失业动态监测企业数据显示,该市新生代农民工在监测企业中占比从上年同期的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指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当前我国的农民工职业指导工作尚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民工职业指导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开展农民工职业指导的基础和条件较差;三是已经开展的农民工职业指导满足不了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指导,应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亮 《企业导报》2015,(2):58-59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当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然后介绍了国外劳动力转移过程及带给我国的经验,接着分析了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城市融入型就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公平就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等方面愿景与现实存在矛盾。新形势下,应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新生代农民工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和保障机制、创业扶持政策体系、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构建起完善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型就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与职业信息网络(O*NET)工作动机的数据,本文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个体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影响及工作动机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会提高个体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且主要作用于非正规受雇群体;数字经济对非正规就业的作用效果因工作动机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即数字经济能够促进支持自主型和关系自主型两类劳动者对非正规就业的选择,而自主成长型劳动者在数字经济推动下更偏好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新生代、高学历和复合型工作技能的劳动者而言,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工作动机对个体非正规就业偏好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本文从工作动机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归纳数字经济相关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新特征,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构建更具针对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领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然会增加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以及相关法律测算后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后中小企业增加人力资源总成本在25 130.04元/人·年到40 328.6元/人·年之间。中小企业通过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积极性、稳定性和人力资本价值等增加收益的方式承担相应成本,积极落实国家市民化政策。  相似文献   

18.
王宾 《会计之友》2013,(7):39-42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空前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徘徊在城市边缘为生活努力奋斗,尤其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就业更加困难,2011年末物价的飞速上涨,更使得这群人员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文章以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现状作为切入点,主要从个人投资理财规划和个人所得税的合理避税规划两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新生代农民工从理财方面提供建议,合理规划生活、改善生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工从以前的概念逐渐引申,即称现在的年轻的农民工为“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城市快速建设中,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大,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了劳动力的主力军,但社会偏见以及农民工自身的条件和素质问题,众多企业在用人上存在着对农民工比较严重的歧视。本文通过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农民数量比重大,而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更是大量农民工群体的聚集地,对于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新生代农民工必须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问题不仅关系着农民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更是关系着城市的城镇化的进程,必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