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苏省6市中青年被征地农民为例,分析中青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与意愿。研究发现,中青年、老年被征地农民群体之间以及中青年被征地农民群体内部对养老保障政策倾向性存在差异。就中青年被征地农民群体而言,年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调研地性质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倾向性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程度、征地补偿款评价以及获得保障性安置与否等因素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倾向性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强化政府责任,同时提高征地补偿款,降低养老保障价格;依据中青年群体内部分层结构,灵活纳入多样化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从不同安置模式下中青年群体社会特征出发,实行针对性的分类保障。  相似文献   

3.
陕西农村养老在整体上保障水平比较低,虽然在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前期能够积极探索,形成"宝鸡模式"这样具有一定保障作用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但仅依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难以抵御农村人口未来的老龄化风险,基于陕西农村老年人口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和养老现实条件,应建立其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才能保障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稳步可持续的发展。陕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既要求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型农村家庭养老制度,又要创新农村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模式和农村商业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微观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影响重庆市农村居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重庆市农村居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以自我养老方式和家庭养老方式为主,以社会养老方式为辅.特征变量婚姻状况、 居住类型和家庭儿子的个数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而年龄、 收入情况、 健康状况、 文化程度等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年来,淄博市就业、保障、职工工资收入等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显著发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18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5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3%以内。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以就业、社保为主体的一体化信息网络基本形成,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6.
述文 《乡镇论坛》2011,(14):15-15
现在我国进入了老年社会,养老已成为一个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农村养老难尤其突出,为此,河北省开展了亲民爱民的养老工程。 三年前,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障压力非常突出。根据农村实际,河北省民政厅仔细研究,针对农村养老现状,建立了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土地保障相衔接的保障模式,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何涛 《乡镇论坛》2014,(35):27-27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以加快转变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为主线,实施农村连片社会养老示范工程,打造老龄服务“升级版”。深化三大模式激发社会养老活力合水县推行文化养老、维权养老和生态养老三大模式,提升幸福养老指数。依托县(乡)老年活动中心、互助老人幸福院、文化休闲广场、公园和农家书屋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整合服务资源,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锻炼、学习教育、琴棋书画等文化娱乐活动。以文化养老为纽带,搭建老年人相互沟通交流的舞台,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罗文英 《上海企业》2007,(12):29-32
一、上海居民社会价值观念出现转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社会蓝皮书中,根据居民对社会生活问题关心的百分比顺序排出城乡居民最关注的五大问题,分别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收入差距过大、贪污腐败和养老保障(参见表1)。根据我们对2006年上海居民收入满足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与生活保障三部分。养老保障应采取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模式;医疗保障宜建立大病费用统筹的新型医疗制度;生活保障可仿照城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应包括:农村养老保障、农村医疗保障与农村生活保障三部分。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世界》2007,(9):47-47
一部通过省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近日正式实施。此《条侈勤为在山西就业的农民工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条例》涉及农民工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重点保护农民工劳动、工伤、养老、医疗和生活居住等权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是对土地上所附着的各项社会功能的合理替代,是对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失地农民的各项权益的显化。以2003年以来16县(市、区)320户江苏省失地农民安置补偿调查数据为基础,剖析不同社会保障模式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差异,并结合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意愿表达,构建以社会保障基金为基础,以养老、医疗、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内容的多元化安置补偿模式,以期为提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樊明方  李小航 《价值工程》2012,31(20):316-318
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作用。目前,我国老龄化压力增大",未富先老"趋势明显,养老基金需求人数的增长大大超过供款人数的增加。针对养老基金的缺口,应结合本国国情,依据科学发展要求,剖析中国养老保障面临的困境,并找到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建议实施延长工作年限、促进老年人群再就业和再择业并将养老金发放与缴费年限敏更感挂钩等措施,通过就业政策的调整和退休制度的完善,实现老龄化劳动人口和青壮年劳动人口就业的更合理配置,最终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彻底解决养老基金缺口的困境,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养老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应运而生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正迈向主流.处于主导地位的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关系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否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资源整合、文化倡导、市场培育和监督评估五个方面探讨了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浅析“以房养老”在我国的发展及运行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绪男  李乐 《价值工程》2009,28(10):166-168
目前,我国正在快速地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的危机对政府、社会的养老责任形成了挑战。而单纯地依靠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家庭养老模式,短期内很已难满足现实中养老压力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以房养老"作为自我养老的一种方式,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是一种良好的补充,在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以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因此,对"以房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制度运行中政府的作用,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养老的压力逐渐加大,客观上进一步要求开拓养老金的来源渠道,放宽养老的思路,使养老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起源于荷兰的"以房养老"模式,现已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相继推出,成为全世界老年人改变传统生活方式、享受高质量生活和实现生活效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积极构筑多元养老体系,打造品质老年生活。通过社会保障性养老体系建设、权益福利性养老体系建设和品质生活性养老体系建设,丰富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退休生活品质。养老有保障?福利待遇优养老政策调整并轨,保险扩面保障全面。益农镇兴裕村6组的孙炳云今年82岁,这些年子女都在外面打工挣钱。老两口听村组干部说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6.
高强  贾海明 《经济界》2008,(1):74-77
作为一种不同于医疗和教育的潜在需求,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对养老保障的诉求还不十分明显。但随着银色浪潮的迅速到来,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将会凸现。探索建立介于家庭保障为主和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之间的过渡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本文重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养老保障模式,如实物换保障、老年津贴、家庭养老院、养老基金会、责任田和时间银行,认为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应该建立与地区经济、文化相适应的多样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完成向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会议提出五大措施,重点发展居家养老。一要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二要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重点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通过简化和规范程序,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三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四要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的保障能力弱化,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充分认识我国国情,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5,(26):28-30
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进入老年,无论是子女在外求学,还是异地工作等原因,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老人幸福的安度晚年,应该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福利养老、老年公寓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五种模式。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等原因使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不能解决现有的老龄问题,这一切便促生了一种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年服务体系除有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设计的房屋改造外,还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家政护理等全方位服务。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顺应老年人的多重养老需求,同时也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因此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失能老人是老年人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由于身体状况的特殊原因,失能老人养老是一个继续解决的难题,失能老人需要更加专业、科学的养老模式。然而就目前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方式的发展状况而言,仍存在保障方式单一、保障水平低、养老模式不科学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失能老人现有养老方式,如参加社会保险、家庭养老、自助养老等,并结合贵州省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情况的分析,总结贵州省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障碍因素,以此探索适合贵州省失能老人养老方式的发展路径,主要针对政府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三方面探讨失能老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