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因子分析法为基础,将我国人口结构分解为自然结构、经济结构、教育结构和空间结构四个维度,发现我国人口结构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但这种分布格局并不稳定.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结构、空间结构上优势明显,而欠发达地区则在自然结构维度上优势明显.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GMM估计方法对区域人口结构特征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人口经济结构、空间结构优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明显;区域人口教育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显著,且对产业发展影响最全面;人口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特征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差异所导致的人口结构分布差异基本吻合.基于此,各区域应根据自身情况,有侧重地优化区域人口结构的不同维度,以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局面,中美之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主体和贸易合作伙伴,同时中国正处于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时期,中美贸易差额逐年增加。本文用人口红利说等理论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收支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结果肯定了人口年龄结构、汇率以及工业增加值等因素对于中美双边贸易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体阐述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其次,全面分析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和贸易的现状。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和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和贸易现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收支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结果肯定了人口年龄结构、GDP、工业增加值和汇率等因素对于中美双边贸易不同程度的影响。中美贸易差额变动与中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有反向变动关系,即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增大,中美贸易差额将会缩小。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分析,为完善人口年龄结构,协调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南京市审计系统为例.以实证的方法考察了环境因素、审计人员年龄结构因素、学历和专业结构因素等对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因素中.区域人均GDP对审计信息化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年人均项目数对审计信息化有负面制约作用;在年龄结构因素中,审计队伍越年轻,国家审计信息化水平越高;在学历结构因素中,本科、专科人数、计算机中级人数对国家审计信息化有促进作用,而研究生人数与国家审计信息化水平负相关,衣文基于研究结论,结合审计实践,提出了提高政府审计信息化水平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在诸多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中,人口因素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选择较全面的人口因素衡量指标,基于一种较新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广东省碳排放的人口、经济、技术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率是影响广东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水平对广东省碳排放量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3,(4):48-53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利用包含企业家精神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将私营部门雇佣比率和自我雇佣比率分别作为企业家精神的度量指标,使用199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变量和制度变量后,企业家精神对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政府应为个人和企业的创业及其竞争提供更好的软硬环境,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路径,并进行了地区异质性和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相较于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2)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此种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明显。(3)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过程与结果指数均有正向影响,地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对经济增长质量过程指数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其结果指数的促进作用。(4)人力资本结构会通过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促进作用,且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大于技术结构升级带来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人口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起主导作用的关系究竟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制约,这也成为我国规划人口战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汉语方言为例,从要素错配的视角考察文化分割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而采用修正后的全球夜间卫星灯光数据和各地区的方言多样化指数,实证考察文化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汉语方言为代表的文化分割显著抑制了区域经济增长,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文化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优化配置,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所得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文化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为从非正式制度角度探求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镇化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过程。由于人口流向主要是从乡村向城市、从经济后进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长期持续的人口外流,在中西部地区形成城市人口增长和区域人口减少的空间格局。以四川省和河南省信阳市为例,提出了在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增长的城市和收缩的区域的人口分布现象,分析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对流出地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和规划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扩大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因素众多,以往研究忽略了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本文研究发现:理论分析上,城乡少儿和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比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负向作用;实证检验上,城乡少儿和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比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城乡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比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在理论与实证上出现不一致,主要源于现行体制下城乡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政策选择,不应忽视对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考虑。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构建包括经济结构、科技与创新、民生、资源与环境、对外开放等5个二级指标和23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本文探讨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理,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非线性效应,发现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与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有关。具体而言,对于中等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而言,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质量呈负相关,制度变迁并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人的生命周期中,随着收入水平与偏好结构的变化,住房需求将发生变化。人口因素还会影响经济增长率、储蓄率等因素进而对住宅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1995—2009年的宏观数据考察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住宅供给、住宅消费与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50—64岁人群占总人口比重与住宅供给、消费及房价显著正相关;处于婚龄的15—...  相似文献   

13.
构建福建省经济增长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验证两者的关系.结果显示,总抚养系数变动与福建省经济增长负相关,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为充分利用人口年龄结构优势,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大就业促进力度,最大化利用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薛维  高洋 《价值工程》2019,38(17):176-179
以能源平衡表数据为基础,采用IPCC指南排放因子,运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分解法建立了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对辽宁省2006-2015年间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产业能源、经济增长、人口、生活能源、居民收入等七个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分解,并对影响因素构成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结构、经济增长、人口、生活能源、居民收入是促进因素,产业能源、产业结构是抑制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文章还提出了辽宁省碳减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2):19-21
本文通过分析绍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人口流动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研究表明:绍兴市人口密度中长期将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且流动人口的增长速率高于户籍人口的增长速率,特别是越城区、柯桥区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同时,结合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加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等措施,有利于科学调控人口规模和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一般生产要素、结构因素和体制因素三个层次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根据数据特征利用计量方法对时间序列划分时间段,并根据自相关检验结果采用Prais Winsten AR(1)或最小二乘法(OLS)分别进行回归,从而解释各个时间段不同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此外,本文还重点分析了各阶段人均GDP、结构指数与体制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根据阶段性动力的研究结论对中国下阶段经济增长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韩秀华  吴波 《活力》2010,(12):6-6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一般来说,年龄中位数增加、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少儿人口比例下降、老少比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是典型的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不仅影响到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积累和投资。而且导致养老负担加重和离退休费用不断攀升,对正在健全和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步入人口红利削减期,而传统的以数量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转型、人口转变的背景下,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更需要我们关注.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通过构建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投入、产出衡量指标体系对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模拟和评价,利用聚类分析和回归检验等方法,对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性和影响因素做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从2004年以后开始波动下降,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达到了最低点,之后开始回升;我国劳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企业利润率、人力资本、工资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市场化程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城乡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并进行分解,明确影响城乡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研究方法:将2002~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还原为观察值与GQ模型拟合洛伦茨曲线结合测度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并将测得指数分解为四种效应。研究发现:农村相对贫困指数与弱相对贫困指数均高于城镇,且城乡相对贫困指数有上升趋势,城乡弱相对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分解结果表明,增长效应对城乡相对贫困指数和弱相对贫困指数变动起负向作用,贫困标准效应对城乡两种指数变动起正向作用。分配效应与城乡两种指数的变动一致,人口效应对城镇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正,对农村两种指数变动的作用为负。研究创新:将影响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扩展至人口效应和贫困标准效应,认为影响相对贫困与弱相对贫困变动的因素有增长效应、贫困标准效应、分配效应和人口效应四种。研究价值:为城乡相对贫困的测算与分解提供新的思路,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标:在中国结构性失衡情况下测算中国省级层面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指数(SE-ISEW),揭示其区域差异及收敛性,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方法:纳入结构指数修正居民消费以拓展ISEW核算基础,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考察区域差异及其来源,使用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检验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结构均衡发展,拓展的SE-ISEW能够反映可持续经济福利结构均衡增长;SE-ISEW在省级层面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慢于GDP增幅;中国的SE-ISEW存在区域差异,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区域间非均衡现象不同程度地减弱;全国和东、中、西及东北四大地区的SE-ISEW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趋势。研究创新:构建结构指数并拓展SE-ISEW的核算体系,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区域差异和收敛特征。研究价值:为提高可持续经济福利提供理论依据,为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