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7年是深化改革、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然而,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重要内容的破除僵尸企业却举步维艰。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法律纠纷,因此,僵尸企业处置法律规制的完善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剖析我国僵尸企业的具体内涵,厘清了僵尸企业的概念,划定了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的僵尸企业的范围,分析了僵尸企业处置的法律适用以及僵尸企业处置的法律缺失,并就僵尸企业处置法律适用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僵尸企业处置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全球经济形势、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趋势和不完善的经济体制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从内外部因素探讨僵尸企业处置难点,后详细分析僵尸企业处置路径,先致力于“救活”僵尸企业,后考虑破产清算。并从市场与政府角度、企业破产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更好处置僵尸企业提供思路,以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解决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几年来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步伐不断加快,在2016年的改革中国有企业清除僵尸企业4977户,涉及资产高达四千多亿元。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重化工业,主要是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及政府的强制干预造成的。僵尸企业对经济发展危害巨大,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风险,所以对僵尸企业进行妥善处理也是我国实现市场经济法治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快国企改革、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要改变僵尸企业的现状,首先要减少政府干预;其次多渠道化解僵尸企业的困境,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最后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避免由于僵尸企业的退出带来的一系列就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国有僵尸企业的长期存在是引发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因素,在分类处置的政策指导下,以并购重组方式处置具有重组价值的国有僵尸企业已成为市场机制的重要途径。基于协同理论,本文以200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政府激励和市场引导两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同质重组与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对国有僵尸企业产生的治愈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同质重组对国有僵尸企业产生的治愈效果不明显,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能够有效治愈国有僵尸企业,并且这种治愈效果在非关联交易以及现金支付的并购样本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民营企业跨所有制并购通过完善国有僵尸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而实现治愈国有僵尸企业的效果。研究结论为有效出清僵尸企业、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以及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僵尸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国内大循环的梗阻,也是产能过剩的根源,如果处置不好,将对构建供给需求动态适配的新发展格局产生不利影响。有别于既有基于政府强制破产清算以及市场化改革推动僵尸企业处置的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切入,探讨产业集聚外部性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面板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城市平均坡度作为城市产业集聚的工具变量,系统探讨城市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复活以及退出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产业集聚显著降低城市僵尸企业数量与资产占比,对僵尸企业处置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的僵尸企业处置作用表现出显著的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年龄异质性,对非国有僵尸企业、规模较大僵尸企业以及年老僵尸企业的处置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是通过预防新僵尸企业形成、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以及退出市场三条渠道实现的。此外,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外部性作用显著降低城市金融资源错配,这一机制在以上三条渠道中均显著;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外部性发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并且通过这一机制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产业集聚通过补贴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僵尸企业的退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流动与产业集聚;完善集聚区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减少集聚区政府补贴,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市场化手段淘汰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反避税”方面是如何界定的?反避税制度是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借鉴国外反避税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工作实践,企业所得税法将反避税界定为“特别纳税调整”,进一步完善现行转让定价和预约定价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僵尸企业是困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僵尸企业严重干扰市场秩序,阻碍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中国的产业升级。政府过度干预、GDP晋升激励机制、金融资源错配和预算软约束是僵尸企业产生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在减少行政干预、完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硬化预算软约束、加强僵尸企业的债务管理和处置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有些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管理存在弊端,导致企业需要常年通过地方政府或银行机构贷款才能持续经营,这些企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僵尸企业"。"僵尸企业"数量的增长和长期存在将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和谐稳定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高效、科学转型。因此,当前合理处置"僵尸企业"变得至关重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僵尸企业"的全面评估工作,结合它们的实际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处置措施,确保"僵尸企业"有效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9.
李浩  李锐 《财会月刊》2023,(8):19-26
本文采用2012~2019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关联诱发僵尸化风险的效应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具体而言:银行关联通过影响信贷资源获取诱发企业僵尸化风险;但非银行金融关联以债券融资作为渠道的作用机制并未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企业同时具有政治关联和银行关联对企业僵尸化风险具有正向交互影响,但政治关联与非银行金融关联的交互影响不确定。因此,为防范企业僵尸化风险,应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完善金融体制,并进一步打破预算软约束和债务刚性兑付预期,以缓解企业政治关联对金融资源配置的负面干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垄断问题日益突出,但是我国反垄断法却迟迟不能出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立法委员们对如何界定行政性垄断和经济性垄断存在争议。文章将在回顾各种垄断概念定义的基础上,从法学的角度对经济垄断、国家垄断和行政垄断等三个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以求能够厘清现有“垄断”概念的分歧,从而为反垄断法制定中的概念界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法至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是民主与法治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具体体现。它对于保障人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税收法治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和税收救济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税收法定主义,我国应该做到:调整立法结构,规范立法权限;建立制约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救济制度,发挥行政相对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要求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以促进僵尸企业平稳转型,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选取9家不同行业、不同退出路径的僵尸企业进行分析,收集相关案例资料,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方法实施三级编码,归纳出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基本情况、亏损情况以及债务问题四大重要因素,并根据共性因子进行重要性程度排序,得出僵尸企业退出路径影响因素中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对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健全收入分配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界定了科技人才资本的概念及其所有权,进而分析了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依据、科技人才的特征及其对企业收益分配方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具体方式及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企业登记立法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登记立法。对发达国家企业登记立法进行研究,对于调整和完善我国企业登记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示制度是商事登记立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以实现国家对商主体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能够保证交易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但是,我国现行的商事记公示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黄海凤 《民营科技》2010,(11):125-126,138
现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共同犯罪故意展开探讨,对共同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特征作全面论述。界定其概念和特征的内涵和外延,以此确定全文论述的方向和基础;用演绎、比较的方法,对历史和西方国家的共同犯罪故意的立法、规定上作纵向、横向的阐发,再引伸出我国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深入主题;以上述两部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总结作为立论之论据,并对论点展开全面论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共同犯罪故意理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已成为房屋承租人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也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基本含义、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其法律完善进行深入探讨,对其立法上的完善及司法的实践操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平平  张楠 《财会通讯》2022,(3):151-155
僵尸企业一直是我国致力解决的顽疾,其不仅占用大量社会资源不能创造价值影响经济发展效率,还会造成不良资产暴增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僵尸企业的产生主要是政府的过度干预和银行的持续信贷,导致资本市场发展扭曲和滞后.国务院在2015年即提出加快僵尸企业的重整清退,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治理工作,但经过几年的治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由此,本文开展僵尸企业治理的国际比较,力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助力我国僵尸企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7—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分类治理的思想,探究了我国僵尸企业治理过程中财政补贴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设计合理的补贴策略能够有效治理僵尸企业。具体而言,以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为主的国际产能转移类的财政补贴能够显著提高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复活的概率。究其潜在的传递机制,这一治理效应主要是通过产能的海外直接转移以及逆向技术效应这两条途径实现的。我国僵尸企业的治理应该采用分类处置的策略;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僵尸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促进国际产能转移的财政补贴以及增加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政府治理需要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补贴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差别对待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种,美国、德国和日本是对差别对待立法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从对各国的差别对待立法比较的过程中,可以得知差别对待立法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对差别对待的立法仅限于价格歧视的范畴。最后笔者就完善差别对待立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