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科学技术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背景下,为防范金融科技风险的蔓延,国际上陆续采用了监管沙盒模式对金融科技创新进行监管。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实施的运作流程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实施特点,探讨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存在着准入程序单一化、分业监管带来的非协调性、金融科技创新测试产品的同质化和监管法律的细节未完善等问题,并结合国际上的监管沙盒实施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实施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设立多元化准入程序和差异化测试时间、打造双峰监管体系、建立监管沙盒信息共享机制和完善金融科技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科技监管在全球范围内尚无统一认知,本文从重大事件、对金融科技的需求偏好以及技术冲击三个变量出发,观察了学术界与监管当局对于金融科技监管的认知变化,对比了美国、英国与中国的认知差异。研究发现,2016年以前,主流认知认为金融科技监管与金融监管并不相同,监管自治、创新与监管平衡、金融科技的特殊风险被用来解释金融科技监管的独特性,但各方在解释层面并未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所开展的金融科技监管实践,却表现出与金融监管相同的特点,并没有脱离宏观审慎、微观审慎与行为监管三位一体的金融监管理念框架,其中中美两国重视金融科技的宏微观审慎监管,英国则侧重金融科技的行为监管。2016年以来,以监管科技为首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快速发展,导致金融科技监管呈现出越来越不同于传统金融监管的特征,被视为是修正认知并影响监管实践的重要力量,其中英国强化了监管科技即金融科技监管的认知,继续探索有别于传统监管的监管工具与监管科技创新。美国开始重视金融科技的特殊性,在功能监管的框架下创新金融科技监管。中国则强调对金融科技的宏观审慎监管,探索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对监管的赋能。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科技发展及其监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英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监管当局在宽严相济强化监管履职、拓展边界创新监管手段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在梳理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益处、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对金融科技国际监管经验及其最新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介绍了监管认识上的两种误区,即过度关注金融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而放松监管、只关注国内金融稳定而与国际监管合作不够。对我国而言,应坚持合理适度监管原则、借鉴"监管沙箱"有益经验、推出金融助推工具、坚持市场导向推动金融改革、强化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监管趋同,以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4.
金融科技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本文在分析金融科技范畴及对传统金融影响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金融科技发展产生的监管风险,并对金融科技发展进行探讨和展望,最后提出提升监管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金融科技的演变趋势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美金融科技进行了比较,探讨了金融科技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充分发挥了技术革新对金融的赋能作用,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让信用可量化、价值化,优化产品服务形态,改善客户体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借鉴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经验,逐渐建立和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前瞻性地评估金融科技风险,建立动态风险预警体系,用科技手段监管金融科技,加强监管国际协作。  相似文献   

6.
支付结算领域中金融科技的应用具有较强广泛性,金融科技在给支付结算行业带来前所未有新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支付业务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明确提出要强化监管科技,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本文主要针对监管科技在支付结算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监管科技在支付结算领域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金融科技风险及监管困境,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经验,阐述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在监管原则、监管时机选择、运作机制、中央与地方双层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六个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科技监管穿透式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等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虎斌  王璐 《征信》2023,(12):79-86
金融科技的跨界特征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在制度上与技术上提出了双重挑战。提出金融科技风险“双螺旋”生成机理,廓清了金融科技风险沿着“行业+区域”进行传导的双重路径,从而锁定了金融科技风险高发的地方性非传统金融领域。双层监管框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监管博弈,是导致金融科技风险和政府监管失灵的制度性缺陷。“一行一局一会”的新监管格局下,监管制度的横向安排更加完善,但在纵向安排上还必须加强中央与地方在监管主体、监管目标、监管模式与监管方法上的多重协调,才能真正弥补监管漏洞,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金融科技监管逻辑可以区分为行政逻辑和技术逻辑。金融科技监管的行政逻辑突出中央—地方的科层制监管体制,依托机构监管模式将金融科技平台纳入常态化监管,并利用运动式监管降低应急性金融风险。金融科技监管的技术逻辑强调对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普遍应用,并利用监管科技提升监管效能。金融科技监管的行政逻辑与技术逻辑虽然在权力分配和主要追求效果上存在差异,但二者在联系中相互作用,行政逻辑对技术逻辑具有矫正和引领作用,技术逻辑对行政逻辑具有促多元化和完善组织架构作用,二者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双向互嵌,最终推动金融科技监管逻辑逐渐转向二元共治的复合型治理,稳步推进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重塑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快了我国金融创新的进化速度和迭代速度,但是也对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国际"监管沙盒①"模式实践的进展及存在问题,思考其在国内实施的必要性。本文从监管主体、准入机制、消费者保护机制、退出机制等四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一个适合我国互联网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和特点的"监管沙盒"新模式。在新模式下,政府部门能有效防控风险,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企业能获得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实践平台;金融消费者能得到更大限度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