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管理职级上,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晋升的机会,大部分人可能长时间待在一个职级上。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人在一个岗位上都有一个"认同——创新——高原"三个阶段。所谓"高原"阶段,就是指一个人在某一个岗位上已经干"皮"了,他已经失去了刚开始工作时的朝气和劲头。此时的主要表现是进取心衰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此下去,可能会影响整个班组员工的进取心。而把他提拔上去又不现实,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轮岗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把他调到另外一个班组任职。由于他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会重新激发起他的兴趣和斗志,让其仍然保持着那么一股子朝气。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让班组长轮换一下,让他们更加熟悉全局的生产作业情况,成为复合型的管理者,甚  相似文献   

2.
在国有企业传统薪酬制度中,定岗定人、定岗定薪已经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要想突破原先工资的级别,只有提级。因为薪酬是与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行政地位或行政等级相匹配的,即一个人在一个组织中所担任的职位越高,则他所能够获得的工资、福利甚至奖金就会越高;如果员工不幸一直处在一个级别不高的岗位上.那么他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太高的工资收入,无论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多么出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炭工业》2011,(12):65-65
他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他却以“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可以不进大学,但不能不学习”的信念.在本职岗位上。励志学技、创新创效、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先后四次在淮北矿业举办的职工技术大赛中摘取桂冠.荣获淮北矿业“首席技师”“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淮北市“劳动模范”,成为百里矿区响当当的“金牌矿工”。他就是祁南矿综掘区机电队班长马利。  相似文献   

4.
在塔罐上涂抹青春亮色——记扬子石化公司十大杰出岗位能力沈伟元钱伟仁孙向荣他,面孔白皙,温文尔雅,看上去一介书生,可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敢闯敢干的青年人。他就是扬子公司烯烃厂丁二烯车间主任沈伟元。十多年前,当沈伟元来到推土机“突突”作响、尘土飞扬的扬...  相似文献   

5.
读范匡夫的“为政心得”,感触颇深。 “越是年龄到杠,越要拧紧思想发条,努力为党多做贡献”。世界观的改造是人一生的任务。人在年轻时可能进取心很强,快退休时就有可能产生“留后路”的想法。一些人一生清廉,在临近退休的时候放纵自我,晚节不保,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而“拧紧思想的发条”一刻也放松不得,特别是在“年龄快到杠”的时候。 “人生能有几回活,活就活出个好人格。”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怎样才算活得有价值呢?范匡夫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在他看来,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官位的高低、钱财的多少,而在于思想的高下、道…  相似文献   

6.
“全天候”主任──顾玉恩王宝元清晨7时30分左右,正当职工匆匆忙忙要走出家门或行走在上班途中时,他已经开始履行每天的第一节“必修课”——巡视各运行岗位和设备。他就是邢台电厂运行一分场主任顾玉恩。39岁的顾玉恩,中等身材,言谈举止中给人一种豪爽干练、棱...  相似文献   

7.
祖敏 《中国电业》2009,(8):46-47
“从校验工,到专责工,再到班长,我在电能计量专业摸爬滚打17个年头了。我渴望转变,这次紧缺人才培训恰好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刚刚完成“漂亮转身”的许志新兴奋地对记者说。虽然他现在还处于借调阶段,不算新闻中心的正式员工,但36岁的他每天忙着采访、拍摄、写稿……干劲儿十足。在承德供电公司,像许志新这样参加工作多年后,进行职业“转身”的还有不少人。他们大多从原来的电力专业岗位转换到法律、财务或企业策划等岗位上,  相似文献   

8.
作为东华大学的老教授,丁辛今年整整60岁了。在东华大学,像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师已经不多,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他辛勤耕耘了30余年。在丁辛看来,能够获得2013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这个荣誉“算不上多大成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但他还是风趣地说:“能获奖也是件蛮合算的事。”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不同于父辈的新事业,但却拥有同样响亮的名字——“波司登”。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在“波司登”的肩膀上,这条路同样精彩。  相似文献   

10.
林先生不停地转动着腕表,他有点坐不住了,就今天的议题来看早就该达成决议的,可现在已经拖到6点了。于是,在耐心地等到又一个发言结束后,他站起来欠了欠身,表示因为还有下一个约见,一行人决定先行一步——“作为同业公会,我们非常尊重主办方的提议,并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党毅 《广西电业》2004,(2):40-40
徐荣华1991年7月到河池供电局从事变电运行一线工作。7年的变电运行工作时间里他转站3次,在每个站都能开拓性开展工作,创建一片新天地。他说:“都说变运是个枯燥干不出成绩的岗位,只会消磨时间与意志?我不相信。”就是这么一个执着理念,使一个不甘随波逐流的青年从此在变电运行的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
“加我微信吧”——你可能觉得,这款目前风靡于智能手机用户的通信软件还是像这家公司的另一个强大工具QQ一样,大家需要互相留下号码、加好友、通过,才能开始聊天——不是的,安装微信之后,它会自动扫描你的手机通讯录,通讯录中已经注册过的人会出现在你的好友推荐里,只需点一下,这位“好友”即会从你的手机上直接迁移到你的微信上。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都知道鲁冠球,但却不一定知道他的商业逻辑。如果仅仅以为“稳健”、“专注”是他“长青”的秘诀,那你可能已经被表象欺骗了。  相似文献   

14.
许振超是青岛港务局门吊司机,原来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可是,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凭着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意志品质,扎根基层,二十多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终于使自己从一个门车司机逐步锻炼成长为港口吊桥技术能手和闻名全国的工人技术专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当代产业工人的崭新形象,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他用自己热爱岗位,无私奉献,大胆创新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说,许振超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楷模,振超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设计大师很忙 比政要忙,比商要忙,比明星忙——两周前开始约谢建军,直到采访前一天下午才确定次日的见面,中间历经了无数可能与不可能,彻底打消了我对设计师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观念。直到在环球大厦谢建军的会议室见到他,才觉得他不是“忙”而是“吝啬”,轻易不肯把时间许给谁。所以我此行不是专访,更像拜访,拜访一位设计大师的一个下午。  相似文献   

16.
水中月 《中国石化》2006,(11):79-79
29岁的王鹃在这家企业已经工作了3年.但眼看着和自己一起进公司的同事都“人往高处走”,自己虽然没有“水往低处流”。可仍然原地踏步,心里极不平衡。论资历,来公司3年也算是元老了:论能力,在销售岗位上做得游刃有余,业绩更是有目共睹,可为什么就升不上去呢?王鹃总也想不明白。最近,王鹃心仪已久的销售经理的位置又落到了一个比自己逊色的同事头上,  相似文献   

17.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4,(18):74-76
前些日子有同行发微博说:“传统媒体还没死,自媒体就已经烂大街了”。 还有同行在微信上说:“自媒体火了,火到这个概念已经混沌不清。一个人开个公众账号叫自媒体,一堆人开一个也叫自媒体。一个公司开一个,还叫自媒体。”  相似文献   

18.
他是谁呢?他不过是个普通人,在一家普通的公司,做一份普通的工作……他遇到一个可能你也曾经遇到过的问题……他在寻找“他们”那些该负责任的人,他们究竟是谁?财务部、人事部……还是……是的,这些现象我们再熟悉不过了!销售不好抱怨产品生产有问题,产品质量不好抱怨设计有缺陷,项目进度延迟抱怨协作单位不配合,部门绩效不彰抱怨员工没有进取心,个人表现不佳抱怨主管有问题。我们还将抱怨什么呢?这本轻薄的小书,走的路线正是时下热门的短句加漫画的财经书籍路线,当然它并没有绩效考核之类的专业书籍那么厚重深沉理论化,但也绝对不像朱德庸…  相似文献   

19.
何潇 《IT经理世界》2009,(22):112-113
那么,你现在已经见到奥巴马夫人了么?”几句寒暄过后,我问吴季刚(Jasonwu)。“哦,还没有。”他只简单回答了这么一句,似乎不打算深入。“我的下一个计划里有一些设计需要做。”他看起来更乐意谈未来的事情,“明年春天我有新季的时装需要发布,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另外,我还有一些其他项目需要设计,这些也是接下来需要我忙的。”预定好的事情已经足够他忙碌了——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中国机电工业》2008,(7):13-13
“从历史看,谁封闭,谁就落后。” ——学历史出身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华盛顿访问演讲中也不忘谈历史,他表示,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阶段,这是因为中国人反思了自己的封闭,在这50年里中国人不断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去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