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2.
基于对以往相关研究的回顾,认为我国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科学转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突出利益冲突与博弈时代的特色,应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协同研究,应注重分析"人"的地位与作用,应将微观过程与宏观规律结合起来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的行业。科学地搞好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对于建立现代化城市。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及城郊关系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验表明,大都市区人口空间演变引发政治、经济、社会重心向郊区转移,并进一步带来城郊关系的调整,从而对大都市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城市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人口空间演变催生了平等、分工、协作的新型城郊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大城市发展新特点及大城市火灾新特点出发分析了大城市消防趋势规划发展诸多新趋势.包括综合防灾性,复杂系统性,各部门协调性、高科技,高投入,水、陆、空相结合等,为大城市消防专项规划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徐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5):14-15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阶段,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城市将同时面临人口、土地和机动化三方面的沉重压力,而且交通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更加有效地发展城市交通,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8.
9.
系统梳理了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类型,分析了国内外治堵的主要思路、实施效果和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创新性方案和政策建议,并对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大城市外围地区的二重性特征——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大城市外围地区的概念,认为纳入广州市辖区范围的花都区是典型的大城市外围地区。从产业、人口与城市化、建设用地、区域性大型交通设施等方面分析了花都区作为大城市外围地区二重性的特征,指出其根源在于不同层次政府的发展目标的差异,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内城市分级方法比较研究——以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例,按照行政区划、城市人口规模并运用波士顿矩阵方法对城市群内部城市进行分级,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城市群内的成都市是明星城市,其他主要城市绵阳、德阳、眉山和资阳是瘦狗城市,没有现金牛城市,说明城市群整体实力不强;没有问题城市,等级出现断层,说明城市分级出现两极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波士顿矩阵不仅考虑了双重指标,而且把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得出的分级结论更全面可靠,是城市群内部城市分级的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可以作为城市群细化城市间关联性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聚散功能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之间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限制了产业集中,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不一致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有效整合,观念与知识的陈旧影响了发展机遇的把握.因此,需要更新观念和知识,完善市场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与城市集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利用人口普查资料,从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等方面,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的人口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三大城市密集区发展过程中人口的结构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三城市群说、四城市群说、五城市群说、六城市群说等几种观点,且中部地区各城市群的概念、空间范围差异很大。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特征进行科学分析,为合理布局城市群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成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带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城市文化和创意城市的内涵,从创意产业、文化氛围、城市营销三个方面讨论了文化政策在建设创意城市中的作用,最后指出了在实践中运用文化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