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古诗的三要素就构成了古诗中独特的美学视角:声文、形文和情文。音美或吟或唱,宛若天籁之音,绕梁三日,余音不绝;形美律绝不一,聚散自如,如天马行空,变幻莫测。意美仿佛行云流水,意境或悠远或淡然。译诗中的绝妙好词,完美的形式往往是译者对原文有透彻的理解并经过反复推敲,并融入自己的美学追求的结果。唯此才能译出精到传神,点石成金,构思精巧,声情并茂,唯美而又富有韵致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王巨锋 《经济师》2012,(4):140-141
电影名称的翻译是电影翻译中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大量英文电影的汉语译名,提出了在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应该遵循信息、文化和审美三个原则,并且总结了五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形合和意合看英汉语言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英语以形制意,而汉语以意驭形。通过形合和意合的对比研究,掌握英汉语不同的表达特点,有助于英语学习者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许多景名都具有浓郁的诗情画 意。景名是风景园林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园林景点的高 度凝练,是为景观增色、体现诗意的途径之一。借助地名的三 要素,从景名的音、形、义3个层面分析圆明园四十景的诗意 表现,以期为今后景点的命名提供一定借鉴。音的层面,音节 恰当、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景名平仄更能体现诗意;形的层 面,景名文字的选用和书法艺术的题名都可体现景观诗意;义 的层面,引用典故、借助已有景名和创造诗意景名均可体现园 林的诗意。  相似文献   

5.
沈妍斌 《经济师》2009,(6):100-101
文章以浅析英语形合、汉语意合在商务翻译中的运用为选题角度。通过列举大量的商务实例来详细分析形合与意合的体现与应用。着重分析商务翻译中,特别是在英译汉中以意舍为特点的汉语可以采用形合法的优势,突出源语言的清晰逻辑关系、强调意味等。归纳出形合与意合的一定的翻译方法与技巧,旨在为商务翻译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文如其人,抒情言志,属而为文,只要精诚由中,手心相应,写出读者内心意念的真实,读者便可以从文中洞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贾平凹也一样。贾平凹的美好表现为他的真,他的平常、实在、普通、弱小,他不伟岸不强壮不威武不雄健,但自有他坚韧顽强,奇异特出之处。他有题款自嘲:“贾平凹,三字其形其音其义,不规不则不伦不类,名如人,人如名;丑恶可见也。”以丑恶奇异不规不则不伦不类为美,可谓苦心孤诣,独树一帜,调侃之词背后道出了作家不流滥俗不同凡响的艺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分析《士兵之家》的译文,对原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特征进行了比较,发现: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爱化零为整,汉语喜化整为零;英语倾向静态,汉语倾向动态;英语多被动,汉语常用主动;英语汉语语序中各成分的放置各有其规律。了解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性有助于提高英语语言教学和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提名71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的2013年美国的体育赛车电影《极速风流》为例,从体育电影音色之美、体育电影精神之美、体育电影励志之美三个方面探讨了此片的审美趋势及传递给观众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泊”字指水路交通工具的停靠,一般不用于陆路和空中交通工具的停靠,当意义引中为停留时,一般用于指人,如“漂泊”、“憩泊”。从文字的角度分析,汉字是一种典型的意音文字,“泊”字从水,因此,“泊”字在语义上适用于水路交通工具的停靠。可以看出“不准泊车”的公共警示语;“不准”放在公共场所,违背了汉语的语用规则,“泊车”的组合违背了汉语的语义规则。我们在很多场合看到的“请勿停车”的警示语则考虑到了语言使用的相关因素,搭配恰当,委婉得体。  相似文献   

10.
肖琳 《经济研究导刊》2010,(29):192-193
流水句是汉语长句中的一种典型句式,最能体现汉语的意合。英译时,必须了解汉英句式的特点和差异,重视句子功能和意义的把握,在分析语法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语义关系和内在逻辑关系,并根据语法和语义分析,对句子进行拆分,在分译的基础上根据句意和句子内在逻辑关系重新组合,运用恰当的衔接使句子自然、通顺,体现出英语的形合。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中“隐秀”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诗翻译的审美分析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钗头凤》一词的审美特征,对原词中“秀”词“隐”意在译文中的实现效果进行探讨,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隐秀”相宜、虚实结合方能再现原词的风格之美。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了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特征,不同的语言特征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不同语言间的交流便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在不同语言交流过程中,翻译承担着语言沟通和文化交互的桥梁作用。不同文化间存在的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引发了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出现的词意缺省现象。这种词意的缺省需要语言翻译来进行弥合。语言翻译在弥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词意缺省的处理对译者的翻译能力要求较高,在处理词意缺省时,译者应把握原作者的意图,力求顺应对语境结构,采取相应的方法妥善处理,让读者跨越缺憾感受到原文的美。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文化负载词负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其英译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输和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全球化语境下,英语世界化和全球文化"美国化"趋势明显,英语文化负载词在汉语语境中的传输远多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语境的传输,中西文化交流极不平衡。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按照生态翻译学观点,改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生态环境和优化其翻译策略可促进汉语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语境的传输,并维护汉语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民族身份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文化的结晶,概括人类文化经验的精髓。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习语。通过对习语与语言文化、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实例三个方面的阐述,说明英汉习语翻译中表现出的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以及价值观与审关意识等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影视文化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就"观影基本情况、观影元素、受众影响、我国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四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影视文化对受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一定影响、其主流思想性和艺术性可相得益彰。发挥影视文化积极作用,营造健康理性的舆论环境,强化人性、价值观、民族文化、爱国主义宣传。  相似文献   

16.
环境美学强调环境建设要重视生态的维度,以实现文明主义与生态主义的统一。环境关是“生态文明”在环境上的体现。环境美学不只是环境美化学,还是环境保护学,它为环境保护提供美学理念和新的高度。没有人文精神包括美学观念作指导的环境保护并不是真正的保护,有时会造成对环境的另一种意义的破坏。环境美学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最高的美学追求。这和谐包括诸多利益的平衡,正是这种平衡从根本上保证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环境美学将“乐居”视为环境美的最高功能,注重生活环境的软件建设。营造“乐居”的环境,让人们生活更幸福。这就是环境关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症",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探讨本土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依据调查结果并综合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对本土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便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为蓝本,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进一步指出阻抗式翻译策略在向强势英美文化介绍中国文化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20.
脏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的影响,内涵复杂。通过探讨脏腑术语在中西医学中的差异,并以彼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基础,指出目前脏腑术语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交替使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确保医学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